1、和Bible有些關係,因為《新約》的第五卷書Acts中文譯名就是《使徒行傳》(對,只差了一個字,所以TVB剛出來劇名的時候,第一個就想到聖經)

2、《使徒行傳》(天主教譯作宗徒大事錄)也被稱為「基督教的史詩」,是介紹耶穌基督升天后,他的門徒們傳道、殉教的事迹。這部劇一剛開始也是啊,已經派卧底出去的康道行康sir殉職以後,他的卧底們依舊肩負自己的使命,為維護HK的正常秩序,深入虎穴,宣揚正義,可以看成是一種佈道吧,而且接下來的劇情中,派出去的5個裡面應該會有犧牲的,也算是殉道。

3、將一些知名的俗語,成語,典故改變幾個字眼,搖身一變成為一部劇的劇名本身就是TVB的一貫作風(常看TVB劇的同學應該有發現吧),比如 《談情說案》(談情說愛)、《古靈精探》(古靈精怪)、《如意狼君》(如意郎君)、《金枝欲孽》(金枝玉葉)、《鐵齒銀牙》(鐵齒銅牙)、《家好月圓》(花好月圓)、《疑情別戀》(移情別戀)等等。這部也一樣啊,對於香港人來說,因為以前是英殖民地,《聖經》對他們的影響應該挺大的,就像HK native英語一般都不錯,他們說粵語的時候經常會夾雜著英語,殖民帶來的文化效應嘛,所以《聖經》里的《使徒行傳》對他們應該不陌生。

4、該劇一開始就被打上烙印說是有《無間道》的影子,而《無間道》的確是香港警匪、卧底、黑幫題材里的標杆作品,其影響之大,甚至好萊塢的director Martin Scorsese因此直接翻拍了一個由小李子主演的美版無間道——The Departed,中文譯名《無間行者》,也有譯為《無間風雲》的。《使徒行者》中的「行者」二字由此而來也未嘗沒有可能。

5、英文名為line walker 字面意思就是指線人,我理解為行走在黑白一線邊緣的人,第二部裡面揭示了這一層含義:卧底其實也是行走在善惡邊界的人。我記得卓sir在劇里說過:卧底本身就是踩界,但是一旦過了界就是變節,很難回頭了。而這條線其實在於你自己心裡,沒有人能給你設定,也沒有人能拉你回頭。


這個還真不敢妄言,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就是一群追求正義的人們。其實電視劇起名字往往會從觀眾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名字比「一群追求正義的人們」更高大上,更能吸引讀者。就像《西遊記》為什麼不叫《三個妖怪和一個和尚的故事》?《水滸傳》為什麼不叫《一百單八將》?《鹿鼎記》為什麼不叫《小寶傳奇》?都是一樣的道理。


「使徒」與「行者」都是宗教用語:「使徒」是基督教用語,原意是受差遣者,指奉主差遣,得到權柄,有能力傳揚福音、教導真理、建立教會的信徒,即肩負了特殊使命的門徒;而「行者」則是佛教用語,指出家而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

確切答案要問導演,每個作品的名字都是創作者拍腦袋想出來的,也許覺得這名字最吸引眼球,可以把人吸引進電影院去,也許覺得這樣最能反映作品主題,有利於獲獎,可以成為一段傳奇,僅此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