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Save The Queen?

y.qq.com
圖標

今年彷彿是個搖滾傳奇大熱年——國內正在熱映的、奧斯卡大熱門的皇后樂隊

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描述華麗金屬樂隊Motley Crue的自傳書《The Dirt》改編的電影也於3月22日在國外上映。

事實上,還有更多的類似電影製作正在進行中。而在這其中就有一支曾經被無數青少年奉為勇於突破傳統的英雄,同時也備受爭議的傳奇朋克樂隊——Sex Pistols(性手槍)。

據報道,英國的星光電影公司(Starlight Films)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一直致力於這部電影的製作。

「我們對《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印象深刻。電影製作人艾莎·普朗克說:「這只是為了讓公眾對這些電影有興趣。」具體上映時間表還未有確認,但製作公司正在緊鑼密鼓的工作著。

當然,如果你對早年的搖滾電影有所了解的話,那你肯定對Gary Oldman曾經主演的《Sid and Nancy》不會陌生。這部主要圍繞著Sid Visious的愛情與生平的電影當年憑藉著藝術化的敘事方法和Gary Oldman帥氣的扮相備受關注。

不過,今年的這部記錄電影的主要焦點將集中在樂隊經理Malcolm McLaren(馬爾科姆·麥克拉倫)和時裝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維維安·韋斯特伍德)身上,它討論了70年代後期手槍的成名之旅。

撇開電影不談(畢竟我們現在還沒看到真容到底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個從誕生到走紅到消亡都極具戲劇性的樂隊。從某種角度來說,Sex Pistols其實是搖滾史上的一次成功的借政治為名營銷推廣的產物。

前幾年英國公投脫歐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也都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其實早在1975英國就搞過公投脫歐。

受那時全球經濟影響,英國呈經濟下滑狀態,失業率居高不下,全國限電,食品短缺,很多人一周只有三天開工,這就造成了許多年輕人一方面無法擁有足夠的收入另一方面則是精力無處發泄。

在這樣較為動蕩的時代,敏銳的Malcolm McLaren嗅到了商機,他覺得成立一個朋克樂隊,目的原本是為了幫她的女朋友Vivienne Westwood賣衣服。於是1975年他招募了Johnny Rotten(齙牙強)等一票失業青年組成了這支樂隊,自己擔任了樂隊的經紀人,用店內販賣的一件T恤上頭的標語為這支樂隊命名——Sex Pistols(性手槍)。

結果證明很成功,他們以「朋克」為調色板,創造出許多青年喜愛的服飾,Vivienne Westwood也成了時裝界的「朋克教母」

Vivienne Westwood與其時裝品牌

動漫《NANA》角色的衣著飾品大多參照了Vivienne Westwood

Malcolm McLaren是一個搖滾樂的狂熱愛好者,而他有著明確的政治傾向,他是行為主義者,即一種自由意志論的藝術運動者,意在讓情境來暴露社會的各種壓抑。他與倫敦西部的一個無政府團體「暴民主」有著密切的聯繫。該團體曾打扮成聖誕老人闖進倫敦一家很大的百貨商店將各種貨物免費送給顧客。這些歷史使他以後作為一種宣傳工具讓Sex Pistols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1976年11月,Sex Pistols發行了首張單曲《Anarchy in the U.K.》,歌詞充斥著「I am an anarchist (我是個無政府主義者)」這樣的言論。

1977年5月,Sex pistols發行了單曲《God Save the Queen》。這首改編自英國皇家頌歌的著名歌曲讓他們家喻戶曉,同時也讓官方大為光火。在被EMI解約後,他們輾轉各個唱片公司,與A&M公司簽約之後,他們把製作好的單曲放給A&M聽,然後就又被解約了。

隨後他們簽約了Virgin Records,可以說這張單曲讓唱片公司與樂隊一同起死回生了。這張唱片封面隨後也變成了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仿製版出現在各種海報、衣服上面。之後,Malcolm McLaren和Sex Pistols總以無政府主義者的形象出現,促使朋克音樂風格成為繼嬉皮之後的又一青年運動。

1977年10月Sid Vicious以替代貝斯手身份加入Sex Pistols。沒錯,他其實根本不會彈貝斯,加入樂隊大概因為是主唱Johnny Rotten的好友兼樂隊狂熱歌迷。

Malcolm McLaren曾說過:「如果Johnny Rotten是朋克的聲音,那麼Sid Vicious就是朋克的態度。」 Sid Vicious的出現可以說將朋克骨子裡的不羈發揮到了極致,無政府主義,性格狂放,宣揚暴力,質疑一切,仇恨社會,吸毒成癮。同時卻又天真而直率,不可救藥的浪漫,再加上他帥氣的外表,足以給萬千中二少女們帶來毀滅性的吸引力。

人們都說他是天生的朋克,這種人在世俗世界中註定會成為悲劇,Sid 最終因吸毒過量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女朋友Nancy(有爭議),隨後注射過量鎮靜劑死亡。

再說說音樂,說真的我一點也不喜歡他們的音樂,但他們確實對後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1976年6月,Sex Pistols 在曼徹斯特演出。演出底下只有四十名觀眾,這些觀眾其中一些人成立了好幾個著名的樂隊:Buzzcocks,Joy Division, The Fall, The Smiths。

Sex Pistols生涯中只發表一張錄音室專輯《Never Mind the Bollocks, Heres the Sex Pistols》。這張專輯美國為白金銷量,英國為雙白金銷量。

主唱Johnny Rotten,或許他是樂隊里唯一一個想好好玩音樂的人,離開Sex Pistols樂隊後他改名為John Lydon,象徵自己和朋克根源決裂,重組樂隊 Public Image Ltd.。

有樂評是這麼評價樂隊首張專輯的:結合了疊錄,噪音,先鋒搖滾,無調性等元素。

John Lydon詞作中的自我主義以及對表現厄運、死亡和恐懼的嗜好主宰了整張專輯,後來成了明星的U2、Nirvana等飢不可食地在這張專輯中吸取過營養。

自我毀滅之後的自我重建,革命之後的再革命,促成了後朋克的形成。

Public Image Ltd.時期的John Lydon

在多年後的今天看來,Sex Pistols最大的貢獻在於把搖滾樂的批判性、原創性與獨立性發揚光大並將之傳承下去,帶起以反叛為精神的朋克文化,造就了後世大量以獨立精神的地下樂隊。

有人將這種反叛精神視作洪水猛獸,也有人將之奉為圭臬。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為他們以英國社會低層的角度,狠狠地批判當權者;再加上原始粗糙卻具生命原動力甚至有暴力傾向的表演方式,以及崇尚虛無主義、高唱無政府失序混亂狀態的內容,因此雖然在當時被禁,卻依然在地下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革命潮流。

你也許不喜歡朋克樂,也不喜歡朋克身後所代表的這股精神,卻不能忘記,這種略顯稚嫩卻足夠勇敢的叛逆,其影響力之巨大至今仍然存在。


今日討論話題

你做過最朋克的事情是什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