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暴漲50%以上到如今大跌40%,廣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廣汽傳祺遭遇成長危機。即便有廣汽豐田、廣汽本田依然保持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長,也沒法推動廣汽集團繼續在快車道上奔跑。

  文|耿慧麗

  圖|來源網絡

  好的合資企業大漲40%,差的合資企業與自主乘用車大跌40%。廣汽集團日前發佈的3月產銷快報,充分展示了什麼是『冰火兩重天』。今年1季度,廣汽集團累計銷售汽車49.47萬輛,同比下跌2.7%。這也是多年來廣汽集團首次銷量下滑。

  2015年以來,憑藉合資、自主兩條戰線雙雙發力,廣汽集團一直是中國汽車行業的領跑者,無論是銷量還是營收利潤,增長勢頭都領跑於行業。但如今的車市寒冬之中,領跑者也眼瞅着要跑不動了。

  2018年的年報顯示,廣汽集團營收利潤都保持微增,避免了業內普遍存在的『增產不增收』的情況,但賺錢能力一向在幾大集團中領先的廣汽集團,也出現了毛利率下滑的情況。

  回顧2018:

  營收放緩,賺錢能力依然領跑

  3月底,廣汽集團(601238)發佈2018年年報,全年共銷售214.8萬輛,同比增長7.34%;全年實現營收 723.80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 1.1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9億元,同比上升1.08%;全年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98.0億元,同比下滑4.7%;每股收益爲1.07元,同比減少約 9.32% 。

  這樣的數據,如果和廣汽集團前幾年的數據相比,可謂相當慘淡。

  以2017年爲例,廣汽集團全年產銷量首次突破200萬輛,同比增長約21%,銷量增幅居國內六大汽車集團之首,市場佔有率提升至7%。企業營業總收入爲715.75億元,同比大增44.84%;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約爲107.86億元,同比增長達到驚人的71.53%。基本每股收益約爲1.65 元,同比增長 68.37%。

  對照之下,廣汽集團2018年報數據可謂急轉直下。但若放在國內車企大集團中,廣汽集團去年的業績還算不錯,除了靠北京奔馳的強勢增長繼續在高速跑道上的北汽集團,廣汽和上汽都屬於在車市寒冬中還能穩住陣腳的。

  雖然銷量與利潤保持增長,廣汽集團也出現了毛利率下滑的情況。財報顯示,2018年公司銷售毛利率爲18.56%,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公司2018年主營業務乘用車營業收入503億元,同比增長0.34%,毛利率爲16.31%,同比下降5.92%。

  但不可否認的是,廣汽集團依然是國有車企大集團中賺錢能力最強的大集團之一。從各大車企披露的財務數據看,廣汽集團16%的毛利率,高於上汽、東風和長安等國企集團,但低於吉利、長城等民營20%左右的毛利率。

  合資分化:

  廣本廣豐後勁十足,廣三廣菲『被隱藏』

  2018年的車市寒冬之中,日系車企表現相當亮眼,日系車企份額增至21%,逼近德系22.8%的份額。廣汽集團旗下兩家日系車企廣汽豐田、廣汽本田2018年都處於新產品發力期,升級換代的雅閣、凱美瑞等轎車主力憑藉年輕化設計和強大科技實力獲得年輕一代消費者追捧,漢蘭達、繽智等SUV產品繼續守住SUV陣地。

  得益於強大產品實力與企業近年力推的年輕化營銷策略,廣豐與廣本去年都成爲車市贏家。財報顯示,廣汽豐田實現銷量58萬量,同比增長31%;廣汽本田銷量74萬輛,同比增長5%。

  3月份的產銷快報顯示,廣豐、廣本的增長勢頭更加迅猛。走出本田『機油門』影響的廣本再次重回兩位數增長,一季度共銷售18.77萬輛,同比增長11.4%;導入豐田TNGA平臺以及新車的廣汽豐田更是勢不可擋,一季度銷售16.18萬輛,同比大漲45.58%。

  相較之下,廣汽三菱和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以下簡稱廣菲克)兩家合資企業則沒有那麼亮眼,壹姐猜測,也許是爲了照顧這兩家企業的面子,廣汽集團以在2018年年報中,沒有披露其銷量數據。

  其實廣汽三菱2018年的業績很不錯,廣汽三菱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銷售144,018輛,同比增長23%。只不過和2017年增長超100%、堪稱車市最大黑馬的表現相比,遜色不少。但今年一季度廣汽三菱也出現了銷量下滑,廣汽集團3月產銷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汽三菱銷售3.2萬輛,同比下滑16.61%。

  廣菲克則成爲廣汽集團合資板塊情形最危急的企業。行業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廣汽菲克共銷售142650輛,相較2017年的22.23萬輛,大幅下跌。今年一季度,廣菲克共銷售2.17萬輛,同比大幅下滑41%。

  廣汽三菱、廣菲克兩家以SUV爲主業的合資車企,在SUV火熱時尚能保持強勢發展,但在SUV增速放緩之後,這兩家起步頗晚的合資車企體系能力的短板便暴露無遺:產品線短,技術實力不夠,品牌號召力弱等,成爲德系日系和自主品牌上下夾攻的犧牲品。

  但總體來看,合資車企依然是廣汽集團的利潤奶牛。

  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對合聯營企業投資收益87.5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廣本貢獻34.6億元,同比上升16.9%,廣豐貢獻32.5億元,同比增長33.2%,廣汽三菱貢獻5.6億元,同比增長45.2%,廣菲克貢獻-4.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4億元。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三菱三家合資車的投資收益,超過總和聯營企業投資收益的80%。

  新挑戰與新機遇:

  自主下滑嚴峻,新能源快速崛起

  對於廣汽集團而言,眼下最大的問題是自主品牌廣汽傳祺失速,從快車道上掉了下來。2018年財報顯示,廣汽乘用車全年銷售53.5萬輛,同比增長5.23%。今年形勢更嚴峻,3月份產銷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汽乘用車銷售8.8萬輛,同比下滑41%。

  2005年起步的廣汽傳祺,此前推出的數款車都未能打響,直到2015年推出的GS4大賣,開啓了爆發式增長的道路。之後廣汽傳祺雖然也有新產品不斷推出,始終未能打造出GS4那樣的市場爆款。獨木難成林,2018年以來,僅靠GS4一枝獨秀的廣汽傳祺開始降速,到了今年一季度新舊產品交替的空檔,更是下滑嚴峻。

  2019年,是廣汽傳祺的產品大年,已經推出的全新產品傳祺GM6,即將迎來正式換代的GS4、GA6等新產品,將決定廣汽乘用車能否在50萬輛大關之後,再邁上新臺階。

  新能源爆發,則是2018年廣汽集團的一大亮點,年報顯示,2018年廣汽新能源銷量突破2萬輛,同比增長381%。今年,新能源汽車增長勢頭依然迅猛,廣汽新能源也將推出基於全新電動化平臺打造的Aion S、純電專屬B級SUV等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新車型,新能源汽車增長依然很樂觀。

  目前看來,跨越50萬輛大關之後,廣汽自主乘用車業務遭遇『成長危機』。但廣汽也在加大研發力度,財報顯示,2018年,廣汽集團研發投入共計48.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86億元,主要用於傳統車型、新能源車型開發及核心部件的研發。

  總體來看,2018年以來,廣汽集團旗下不同業務板塊兩極分化明顯,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兩大優勢板塊後勁十足,尤其是廣豐,從目前勢頭看,大有超越成立較早的廣汽本田之勢,成爲廣汽集團合資板塊的龍頭。

  廣汽傳祺和廣汽三菱、廣菲克則面臨較大挑戰。從廣汽重金押注自主開發、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等動作看,作爲廣汽自主業務核心的廣汽傳祺以後還有可能實現逆轉。倒是廣汽三菱、廣菲克,由於外資方技術和產品支援不夠、合資車企體系能力欠缺,在今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臨越來越邊緣化的風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