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結尾是我能夠迅速想起的經典之一,如同《唐人街》結尾逐漸搖起的鏡頭和略帶凄涼的街道一樣,《阿郎的故事》結尾,摩托倒地升騰起來的煙火,阿郎重摔在地時張艾嘉和孩子奔向他的慢鏡,羅大佑粗獷深沉的戀曲,這一組合拳出擊下來,內心受到的觸動立馬催生淚花洶湧。

一部電影,哪怕只有一處能夠觸動內心,就足以堪稱成功。而一個觸動能夠隨著歲月的流轉,依舊能夠隨時讓內心感動,那便足以堪稱經典。

《阿郎的故事》便是這樣,並且,除了結尾令人觸動至難忘之外,其核心主題——家與愛——亦足以對觀者內心形成多次觸動。

儘管看上去,《阿郎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頗為落魄的父親與孩子的故事,但實際上,這部電影在平淡無奇中,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家與愛、醒悟與奮鬥的故事。我們會被這樣一部毫無香港槍戰、警匪、武俠元素,甚至連愛情都模糊不清的電影所感動,並不是因為周潤發頗為獨特的角色,也不是因為張艾嘉的魅力,而是因為:在父親與孩子貧窮但快樂的打鬧中,在丈夫與前妻的舊情糾葛中,在孩子撫養權的選擇中,在浪子回頭與奮鬥中,那細膩的、平淡的、真實的情感。

很少有香港電影通過這樣的方式打動習慣了打鬥槍戰的港片迷們,但《阿郎的故事》卻用極為接地氣的方式實現了。在後來的諸多香港電影里,陳可辛的《甜蜜蜜》算是做到了,爾冬陞的《新不了情》算是做到了,而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和《桃姐》更是做到了。

與其說他們做到的是一種表現香港情感的方式,倒不如說,他們找到了表達香港繁華下那些或喜或悲的生活的方式。

但凡誠意表現生活的電影,都不會差到哪去。而《阿郎的故事》之所以是經典,便是它通過對生活的真實表現,對情感的細膩表達,觸動了觀眾的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