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蒙學教材,關於它的成書及作者都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三字經》成書於宋代,為南宋慶元府(浙江寧波)人王應麟所作。《三字經》流傳至今,不斷為人增刪改編,主要有三個版本:一是王相的《三字經訓詁》;一個是賀興思的《三字經註解備要》;另一個是章炳麟的《重訂三字經》,以王相的版本最為普及。

《三字經》可以說是最著名的國學啟蒙教材,其主要優點有:

一、文字淺顯,易懂易學。王相版《三字經》共 374 句,1122 個字,除去重複的字,共用字 554 個。這些用字,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些常用字。而且用語表達上也通俗易懂,如「融四歲,能讓梨,悌與長,宜先知」。相比於另一部著名蒙學教材《千字文》,《三字經》更適合初學的孩子識字,學習起來會更加輕鬆。

二、句式整齊,便於閱讀。《三字經》顧名思義是三字一句,句子短小精悍,同時又四句或六句押韻,聲調和諧,類似於童謠,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比如「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前四句押了i韻後四句押了u韻。

三、綱舉目張、結構嚴謹。《三字經》的內容大體可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教學關係」,闡明教育者、學習者的責任;第二部分為禮儀人倫,這也是古代最注重的處世規範;第三為名物制度,《三字經》以數字開頭,通過「三才、三光、四方、四時、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的方式,把社會上的基本事物進行介紹;第四部分是「四書五經諸子」,可以說是把古代最核心的學習教材進行了綱領性的介紹,讓孩子有對學習內容有輪廓性的認識。第五部分是「歷史」,該部分內容篇幅最大,把歷朝歷代的按順序進行了羅列。第六部分是學習態度。大量引用先人勤學苦練的例子,教導孩子追崇先賢,發奮苦讀。可以說,孩子若能熟記《三字經》,就對國學有了個提綱性的認識,以後就可以根據興趣逐點深入。相比而言,比較流行的《弟子規》其實是個具體的行為規範,約束言行的用處更多,但對知識的介紹則不足。

四、講究修辭,內容豐富。《三字經》運用了對偶、類比、反覆等多種修辭方法,據統計,光對偶句就有150句之多,佔到了全文百分之四十,如:犬守夜,雞司晨;蠶吐絲,蜂釀蜜;幼而學,壯而行等,前後對應,給人深刻印象,利於孩子記憶。同時《三字經》中引用了大量典故,比如「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一句,說的是東漢孫敬、戰國蘇秦勤學的故事。「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一句,說的是漢朝朱買臣背柴看書,隋朝李密牛角掛書的故事。寓道理於小故事中,也是容易孩子接受的方式。


<<三字經>>是啟蒙教材。就像<<百家姓>>,<<千字文>>一樣是啟蒙讀物。

成書約九百多年了,不知作者,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在傳統文化中被稱為「經」。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榮譽。在歷史長河中,無數的中華兒童就是靠它來啟蒙的。

好多人說,既然是給兒童看的書,那它一定很簡單了。開篇六個字就定了人之初,性本善。戰國末年,荀子倡導性本惡,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性本善,注重道德修養的自覺性,二者既相對立,又相輔相成。

人要有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沒有這四心那就稱不上是人了。


謝謝邀請,《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所寫的。現在應該是小學時期低年期傳統的蒙學的讀物。應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短小精悍地說出做人的很多道理,可以說是家喻戶嘵的一種讀物。這麼好的一種讀物。我覺得應該大力推廣,初中,高中,以至大學都應該溫固而知新。現在的人很實際,缺少遠大的理想,只願意活在當下。物質生活豐富了,但精神世界很空虛,比如很多青少年不喜歡讀書看報了,喜歡看手機,打遊戲,聊QQ,玩微信。在小學以至大學,好多老師不重視基本教育,只重在考試分數上。學生考試成績上去了,一切就萬事大吉了。但做人根本的原則首先是做人。先做人再做學問,做事。否則一切為零。三字經我認為它深入淺出地說出了很多道理。好好地讀它,理解它,對我們做人,做事有很大的啟示。只有好好推廣並讓我們的孩子們從小以至到大學。經常看這樣的傳統蒙學的寶貴遺產。傳承我們文明的文化,多讀一些好的書,少去玩一些遊戲。只有讀好書做好人才能好好地教育下一代人。一個只會得很高分數,不願意讀書,願意打遊戲的孩子是我們願意教育的孩子嗎?讀好書,做好人才是教育孩子的原則。


三字經是我國的著名國學經典,從形式上看,短句結構,內容上看,行雲流水,影響上看,振聾發聵,範圍上看,老少皆宜。不僅從學習,而且從做人,從禮節,從歷史,從做人的各方面都做了介紹,是各年齡階段的人都行學習的著作,所以說其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