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雜燴,什麼都了解些

一個優秀的狙擊手,除了要有好的槍法,能夠指哪打哪,做到彈無虛發以外,還必須要有過硬的戰技術,有過人的心理素質。《紅海行動》中敵我雙方的狙擊手都是如此,並沒矮化敵人的刀疤狙擊手,這就是戰場的現實,都是玩命的主。

在半路遭伏擊的一場戲中,敵人攻擊的專業不亞特種兵,迅速,準確,打擊精確,其中,敵人狙擊手指引坐標部分很出彩,我方狙擊手先攻擊迫擊陣地再攻擊對方狙擊手

是否合理,認為如下:

問題看當時背景,敵方迫擊炮殺傷力大,而且准,按常理,狙擊手要保全自己,必須先幹掉對方狙擊手,但情況不允許,因時間不等人,狙殺對方,必須等待他露頭,而狙擊手可以一動不動呆很久,那迫擊炮就會傷擊更多人,也許別國可以這麼樣,特別是美國,但俺狙擊手是中國人,中國人是不允許傷害更多人的,歷史太多如此,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拯救大眾,

所以狙擊更主要的目標迫擊炮,沒毛病,況且狙擊同時,已有對付敵方狙擊手方案,只是冒險點。

不和平世界,和平中國,厲害了我的祖國

最新雜燴,關注我


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來看下狙擊手的作戰任務都有什麼?

狙擊手的典型任務包括掩護、偵查、監視、追蹤、狙殺敵軍人員,包括敵軍指揮官、射擊隨機目標,甚至是反物資與反器材的任務(當然這類反器材任務一般都是依靠大口徑狙擊步槍來完成,7.62毫米口徑子彈完成起來有些困難,例如 12.7毫米子彈要更有效)。

確實,作為一名狙擊手來說,生存選擇很重要。但是這個生存選擇要是建立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不可能因為生存就不去完成任務。這樣的生存是沒有意義的。

另外,有些同學對影片中,顧順同學冒著暴露的危險狙擊恐怖分子迫擊炮陣地的行為認為其不專業;這一點請看上面的狙擊手任務要求,其中的「射擊隨機目標」這個要求,就可以很好的解釋顧順這種打擊敵方迫擊炮陣地的行務。首先蛟龍小組在遇到襲擊時,沒有後援,也沒有炮火支援,最重要的手中可利用的武器也都幾乎被摧毀,這時小隊中唯一具有遠程打擊能力的就是顧順的狙擊小隊;迫擊炮由於便攜性好,火力猛烈的優點,一直都是游擊隊或恐怖組織的利器。如果在面臨對方迫擊炮密集攻擊下不能快速有效的進行反擊,影片中的蛟龍小隊很可能被一個一個消滅。這時狙擊小隊的任務就滿足了「隨機目標射擊」的要求,狙擊手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消滅對方的火炮火力,而生存選擇在這時則要自動降級。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容不得你去多考慮,想方設法幹掉迫擊炮陣地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狙擊手的職責。

影片中狙擊手除了攜帶一支R93狙擊步槍之外,還配備一支短槍管型CZ805突擊步槍用於近戰自衛。

當然,因為也是因為有了戰友的配合,最終才讓狙擊手完成了狙擊對方迫擊炮陣地的任務。因此,一般的狙擊任務都會是雙人或三人小組來完成。這樣可以增加完成任務的成功率。影片中恐怖分子的「一隻耳」狙擊青年,就是因為只有一人的情況下,無法有效對付蛟龍狙擊小組的雙人配合戰術,最終被狙殺血灑一牆。

另外多說一點,實際上對於迫擊炮這類的狙殺屬於是反物資與反器材的任務。影片中使用的7.62毫米口徑子彈R93狙擊步槍威力上有些不足,如果使用12.7毫米的巴雷特之類的大口狙擊步槍則效果會好很多。不過同時大狙在體積重量上也會更大,會影響戰術的運用。確實不適合片中的蛟龍突擊隊所處的實戰環境,影片中除了狙擊恐怖分子迫擊炮陣地之外,對狙擊任務來說幾乎都屬於是近距離作戰。


一位偉人說得好:「消滅敵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只有大量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戰場上,一味地為了謀求自身的生存,而不能主動的尋求有利戰機殺傷敵人,則不可能有效的保存自己,這是最基本的軍事常識。而有利的戰機只是相對的,戰場上沒有絕對的安全保障。

狙擊手作為戰場上執行指定狙殺、隨隊觀察、火力支援、巡邏狩獵、非硬性裝備破壞與定點清除等重要任務,其主要作用就是要殲滅敵方的重要目標。而《紅海行動》中,面對當時的戰場態勢,叛軍最重要的目標無疑是迫擊炮陣地、狙擊手,這兩個目標對「蛟龍」構成最大的威脅,也正是這兩個目標,才對我方造成很大損失。因此,狙擊手選擇先狙擊敵方的迫擊炮陣地,其行動正是對其職責忠實履行,對作戰原則最好的詮釋。當然,在消滅敵人重要目標時能夠做到不暴露自己,並有效的保存自己一定是每個狙擊手追求的目標,但沒有絕對的安全,這就是戰場。

毫無疑問的說,狙擊手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完全符合狙擊手的作戰原則。


首先,正常情況下戰場第一原則就是生存,這不是狙擊手獨有的。其次,為了完成任務,幾乎任何戰場原則都不是不變的。狙擊手只是作戰分隊中的一個戰術單位,必須協同整個隊伍完成任務。戰場情況需要狙擊手幹什麼,那就得幹什麼。方法可以選擇,到目的沒得選。第三,當時恐怖分子的戰術很明確,選擇了一個相對低洼的位置伏擊車隊。狙擊手與迫擊炮陣地在兩個方向。狙擊手位置即可以照顧到公路也可以照顧到炮位。公路前後都埋伏了地面作戰單位,截斷前進後退的路線。車隊進去伏擊圈,首先擊毀車輛,製造第一波人員殺傷。當車隊遭到攻擊,有車輛被毀人員傷亡的時候,車隊成員第一反應該是下車隱蔽,尋找敵人位置,搶救傷員。而此時這時恐怖份子的地面機動人員前後封鎖公路,向車隊位置靠近。攻擊車隊成員,如果不能直接消滅,就盡量將人員壓縮到一起。而恐怖份子狙擊手實際上應該還起到炮位觀瞄手的運用。觀察車隊人員移動和隱蔽位置,引導炮火進行打擊。如果有車隊成員攻擊炮位,則進行射殺。如果沒有,應保持隱蔽。這個戰術的核心是迫擊炮而不是狙擊手,因此首先攻擊威脅最大的炮位是唯一的辦法,且只有車隊狙擊手有能力快速處理掉炮位。所以這不是原則問題,而是只能這麼干。否則就算成功擊退了恐怖份子,也會有更多的傷亡。最後談談為什麼恐怖份子失敗了。第一,沒有完善的單兵通信系統。狙擊手,炮手,地面攻擊單位相互之間沒有做到信息共享。第二,炮位相對集中。一旦收到攻擊,就會出現炮火攻擊停頓,給對方反擊的機會。第三,狙擊手沒有配觀察手,導致狙擊手容易受到壓制。第四,畢竟不是正規軍,能力有限。如果換了解放軍,很可能20分鐘解決戰鬥。第五,運氣。如果沒有那次無人機的攻擊,可能真懸了。


狙擊手的優先目標是除了對方指揮官 狙擊手外 還有對己方殺傷和威脅最大的目標 所以先摧毀對方迫擊炮 再選擇壓制狙擊手的選擇沒有錯誤 畢竟不是單個狙擊手作戰 也要優先考慮團隊的生存作戰環境


應該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第一,拋開其他不談,顧順的做法確實有違狙擊手生存選擇,顧順在不知道敵方狙擊手在哪的情況下,首先暴露自己,把自己處在一個危險的境地下。這對於狙擊手的生存法則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尤其只在雙方狙擊手對決的時候。但顧順為什麼要這麼干呢,請看第二。

第二,顧順當時是和隊友一起去完成互送僑民的任務,是有任務在身的。在路上被伏擊,僑民傷亡慘重,自己隊友全體被壓制在公路旁,動不了身,非常危險,不但任務失敗,隊友也有被擊中的可能。這時候顧順必須先行狙殺對我方威脅最大的迫擊炮陣地,雖然很危險,但必須這麼做。打完後顧順差點被對方搞定,要不是槍托頂帽子的神走位,他就交待了。

許多軍迷都知道,在正面戰場狙擊手起著非常尊重的作用。

作為狙擊手的目標他是有優先狙殺順序的:

第一,敵方前線指揮官

第二,敵方炮兵觀察手,炮手,重機槍手。(大火力操作士兵)

第三,敵方狙擊手。

第四,通訊兵

第五,小兵

戰場瞬息萬變,前三的目標先發現的就要首先標記,幹掉。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這次的戰鬥中我方遭到敵方的伏擊,記住是伏擊,在我方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如何打的一場絕地反擊。

首先我方遭到伏擊,敵方迫擊炮事先已經將周圍的射擊目標標定,雖然很落後(有鏡頭是在土地上,用繩子在畫畫),但是打的飛常准,所以我們看到一開始我方就進入絕地,如果不幹掉炮兵陣地,不用多久,就會都成為炮灰。

我方在遭到伏擊後馬上分開,各司其職,用機槍壓制敵方人員,車輛,無人機炸毀迫擊炮陣地,在沒有完全炸毀迫擊炮陣地的情況下,用煙霧彈阻擋迫擊炮陣地的視線,爭取了時間。

然後我方狙擊手佔領有利地形,這個時候對我方最大的威脅就是迫擊炮陣地,所以首先要除掉。當敵方狙擊手牽制我方狙擊手的時候,敵方的戰術也不是馬上殺掉我方狙擊手,也沒有去攻擊道路上其他我方人員,這也是戰術,殺人最保險的就是火炮,只要火炮在打幾發,我方肯定有傷亡,所以雙方首次對戰,圍繞的就是迫擊炮陣地來進行的


到目前,《紅海行動》已經看了兩遍了。平時對軍事也挺喜愛的。我就結合我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明確狙擊手的主要職責。第一,潛伏狙殺高價值目標;第二,為其他戰友提供保護和支援。

其次,要明確當時戰鬥環境和最緊迫的任務。影片中,蛟龍特戰隊及伊維亞政府軍聯合保護的平民車隊遭受到恐怖分子襲擊,所處位置地勢低平,四周有開闊地,且敵人處于山坡的有利攻擊位置,有迫擊炮這樣的大火力攻擊武器,對我方戰局極為不利。隊長楊銳發射煙霧彈,干擾了敵方,顧順、李懂得空檔穿插佔據相對有利位置。當時,敵方的迫擊炮對我方形成了火力壓制,使得我方無法形成有效反擊。因此,摧毀敵方的迫擊炮陣地,使其失去戰鬥力為首要任務。

綜上兩點,狙擊手顧順是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的選擇!狙擊手的生存法則並不是絕對的。

個人觀點,歡迎回復交流。


如果選擇對狙,那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無法確保擊斃對方,那麼迫擊炮會在短時間內將己方隊員全滅,接下來一群人加敵方狙擊手一起圍殲自己,然後就沒然後了。相比而言,攻擊迫擊炮陣地是個最直接的選擇,可以有效保護己方隊員,並且後續得到己方隊員的保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