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FM發布的「小雅」音箱

商報實習記者 陳思翰

文藝青年的偶像高曉松上個月正式推出了一檔以他名字反義詞「矮大緊」命名的節目《矮大緊指北》,「高曉松沒說的話,矮大緊講給你聽」。

不過,這檔音頻節目目前只能在蜻蜓FM上聽到,並且付費才能收聽,一次性付費200元,預計更新156期。節目自6月12日上線以來,至7月12日,首月付費用戶超10萬人,收入2000多萬元,創下行業新高。這是不是移動網路電台最好的時代?

與此同時,其他移動FM也沒歇著,喜馬拉雅FM已經發布了首款音頻硬體產品,豆瓣也在其豆瓣FM上推出付費音頻「豆瓣時間」……移動音頻經濟似乎迎來了大爆發!

知識音頻付費 網路電台的新生意

《矮大緊指北》這檔音頻節目由三個板塊組成——指北排行榜、文青手冊、閑情偶寄,主要是高曉松以個人視角來敘述歷史事件,評價時事人物,墊底音樂較為簡單活潑,更多時候可以看作是「電台版」的《曉說》(高曉松的互聯網視頻節目),每周一、三、五更新,每期節目時長為10分鐘到20分鐘。至本文截稿時,節目的播放次數達到1111.1萬。

談及這次與高曉松的合作,蜻蜓FM副總裁郭嘉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我們和所有網路聲音平台一樣,和主播採取分成的方式。這次和高曉松合作,雙方都拿出了很多資源。首先高曉松老師一周三更,最近也在這檔新節目里,結合李宗盛的慶生熱點推送首發了《越過山丘》這首歌,用戶又漲了好多。其次,平台也要做好很多維護、推廣等服務工作。」

除了人氣網紅高曉松,蜻蜓FM原本的「收費之王」是蔣勛。「我們現在掌握獨家版權的《蔣勛戲說紅樓夢》系列節目,針對的受眾以30歲以上的高知女性為主,而且復購率很高,一共160期,每期時長一小時左右,單價0.8元,到七月累計播放次數已經達到了2.2億次。」郭嘉透露。而折算下來,也是近2億元的收入。

據悉,目前付費內容約佔蜻蜓FM總內容的3%,分為主播主講和版權內容。用戶在音頻付費上主要偏好娛樂消遣類、個人成長類和品味提升類。

另一大移動FM平台喜馬拉雅FM從去年6月嘗試開闢「付費精品」專區,馬東攜奇葩天團帶來的《好好說話》作為首個付費產品,截至2017年6月,一年來已有超18萬用戶付費訂閱,產生了近4000萬元的銷售額。今年6月6日,喜馬拉雅FM還打造了「66會員日」,3天發展付費會員324萬人,期間會員產生的知識消費達6114萬元。目前,喜馬拉雅FM的招牌除了《好好說話》,還有吳曉波頻道、《樂嘉性格色彩》等。

加上企鵝FM、豆瓣時間、阿基米德FM……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網路電台各路人馬紛紛闖入音頻付費戰場。今年3月,豆瓣時間上線《北島和朋友們的詩歌課》、《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楊照史記百講》時,僅5天銷售額破百萬元,7天付費用戶過萬。

移動端遇上FM 新商業模式的雙人舞

相比較傳統電台受局限的聽眾人群、本地化的模式,在移動電台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收聽電台的方式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根據我們的調查數據來看,傳統車載收聽FM電台的人群逐漸減少,而通過蜻蜓聽傳統電台的人開始增多。我們接下來也想在廣告上和傳統電台進行二次開發。」蜻蜓副總裁郭嘉表示。

蜻蜓FM接入了全國3000多家傳統電台,在播放這部分節目時,蜻蜓會替換掉原有的插播廣告,在廣告冠名加植入的商業形式基礎上,進行商業二次開發。這樣,傳統電台還能獲得蜻蜓的廣告收入分成,雙方形成良性合作。

同樣作為網路現象級音頻節目的《冬吳同學會》也在最近重新回歸進駐蜻蜓FM,梁冬吳伯凡兩位行業老炮帶來了《冬吳相對論》的升級版,內容依然是受大眾關心的經濟、互聯網等。不過《冬吳同學會》沒有直接採取付費的形式,用戶可以根據喜好進行打賞。平均每期百萬級的播放量,後期引入貼片廣告或前段播音廣告,盈利模式也是相當可觀。

除了廣告和付費音頻的分成之外,版權收入也是網路電台重要的一塊收入。比如蜻蜓FM併購了國內最大的有聲小說版權商央廣之聲,獲得了大量的優質有聲小說資源,再賣給需要內容版權的其他平台。

「無論再好的商業模式,都是要以內容為核心。」蜻蜓副總裁郭嘉強調。

喜馬拉雅FM的公關在書面回答記者的採訪時也提到,人們對「好內容」提出了越來越高的內容,核心是人格化、乾貨足、娛樂化,每一個領域都需要深度的內容,而提供自己所在領域深度內容的知識網紅將在網路電台上大行其道。

大數據+聲音 新場景等於新市場?

記者留意到,移動FM的玩法不僅只在音頻領域,他們已經深入到很多場景領域,與其他內容如文字、視頻相比,音頻的適應性顯然要廣得多。

一方面,無論蜻蜓還是喜馬拉雅,都與主流車商達成合作,進入車載系統,打造創新的車載娛樂方式。

「我們在海爾馨廚冰箱裡面植入了蜻蜓FM的APP,經過數據發現其中點擊率最高的就是我們。」蜻蜓FM副總裁郭嘉表示,「我們不會去單獨做一款音箱或者智能產品,現階段對於我們來說,更多的還是跨界合作。」除了車商,蜻蜓FM同步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上進行開發,目前已有包括華為、三星、FILL等品牌在內的100萬可穿戴設備內置蜻蜓FM。

喜馬拉雅FM則是在智能音箱時代開啟之前,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小雅」,這款音箱是喜馬拉雅FM基於七億萬收聽數據和內容基礎上,以此來圍繞目前用戶的真實收聽需求打造出的一款「全內容AI音箱」。截至6月20日的發布會當天,「小雅」通過提前預售已售出超過50000台,或成為國內智能音箱的首個爆款。據透露,目前銷量七成以上由喜馬拉雅FM用戶包攬,主要原因便在於其基於現有用戶的真實收聽需求而打造。

這一舉動被業界認為是喜馬拉雅在INSIDE 1.0基礎上向INSIDE2.0進發,「在我們看來INSIDE1.0時期的喜馬拉雅好比一個聲音庫,鏈接各個品牌,而2.0則是針對智能語音交互的場景解決方案則成為一個『調度者』。通過技術,大數據、幫助用戶與內容做銜接,同時這個『聲音倉庫』則更大。這套解決方案能夠在衣食行醫、養老、兒童等生活各類場景下使用。」喜馬拉雅FM的公關人員表示。

2017百度開發者大會上,蜻蜓fm總裁鍾文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音頻經濟可能趕超視頻經濟:「音頻不僅伴隨,在某些場景下還獨佔,我們叫『獨佔的世界』,比如說你開車的時候、跑步的時候,你只能聽不能看。所以,在人工智慧時代,音頻內容的使用場景和機會是有可能超過視頻的,這個機會可能非常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