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現在有多火?

不用說,自從屠呦呦教授拿下諾獎之後,基本上已經家喻戶曉了

青蒿素治療瘧疾的記載來源於《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經過屠喲喲課題組的攻關科研,試驗多種方法後,用乙醚在攝氏60度的溫度下製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她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

1972年從該有效部分中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這種單體物質,就是青蒿素。

從植物原料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為基礎,其工藝為:投料—加水—蒸餾—冷卻—油水分離—精油;非揮發性成分主要採用有機溶劑提取,柱層析及重結晶分離,基本工藝為:乾燥—破碎—浸泡、萃取(反覆進行)—濃縮提取液—粗品—精製。

那麼,既然蒿草中有青蒿素,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吃草,而不用吃提純的藥片呢?

現在藥理和毒理有一句網路格言,拋開劑量談藥性或毒性都是耍流氓

德國LUTZ HEIDE的研究組,在研究黃花蒿傳統煎煮方法口服後青蒿素葯代動力學的論文中寫道:黃花蒿含有抗瘧葯青蒿素。14名健康男性志願者服用了9克Artemisia annua葉子泡的茶水1升。作者測定了這9克葉子用開水泡出來的茶含有94.5mg的青蒿素。這個濃度是體外試驗中惡性瘧原蟲青蒿素最小抑制濃度(9ng/ml)的26倍。

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好,只要拿9克干葉子煎水,就能治瘧疾了!

但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

首先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土壤條件下產的黃花蒿的含量不一定相同。為了達到有效劑量,不可能要求患者每天都拿著分光光度儀測量每一棵樣本里的青蒿素含量,然後再去吃草。

其次,黃花蒿中不一定全是青蒿素,太多的雜質造成了不確定的不良反應。前文中說了,有抗瘧做用的是單體青蒿素,而不是其它雜質。

還有,最小有效劑量並不等於最佳劑量。 上文提到的論文中,討論部分明確說中醫的一劑向病人提供的青蒿素不超過94.5毫克(如果用中藥常用的煎的方法,時間長了會明顯減少),與現代醫學的標準治療劑量(每粒膠囊含有 500毫克)相比還是太少了。而且,中醫的一劑葯體積為1升,藥效卻只能維持大約4個小時,這就意味著患者要麼每4個小時就得喝下1升湯藥。而且僅僅只能是維持一個最低劑量。那要達到治療量,需要多少?如果直接吃新鮮的黃花蒿,那新更多了。

而用現代化學製藥工業,可以提取出純品的單體青蒿素,既可以有效控制藥物劑量和濃度,又可以減少雜質帶來的不良反應和中毒過敏反應,還不至於喝太多的湯藥或吃太多草。

所以,綜上所述,直接吃草也許能治病,但要達到藥物有效劑量和控制不良反應,還是不可取的。

草藥中的有效物質經過現代科學的提取,再經過現代醫學的驗證,才是一種有應用價值和市場價值的藥品。

謝邀。這問題問得很好,是中醫與西醫在葯領域裡最好的詮釋。

醫學被人為冠以中西之分實為醫學界之哀事,兩者同源,均來自於日常生活之累積,智者們的發明發現,醫者們的傳承。人類如此,動物界也有美似情況,如大象分娩時專找一種能促使子宮收縮的植物吃,而平常及公象從不吃,這也可佑證草藥產生↙之源。

德國一藥品博物館,也展示一些利用動物而造成藥的發展過程,西方自然科學三百餘年前始,一直領先中國,中國守著四書五經,自我陶醉,天朝上國,爾等紅毛蠻夷豈能有術?於是乾懂爺是近朝第一罪人之說法也時有出現,其實就是過度自信而拒絕學科學學工業化。

當自然科學飛速發展,醫學也隨之一起飛躍,從草藥蟲葯動物葯中進行藥理分折,哪一種成份對病有抑制或殺病毒就把哪一種成分提練出來,而中藥仍保留著祖先留下的經驗方,且還有千年古方還在用如六味地黃丸,如此說來,中藥好比綜合商場,西藥好比專賣店,哈哈……

其實任何事情均有其兩面性,古方青蒿能治瘧疾,而提練出的青蒿素效果更佳更顯著,但瘧疾病毒也奉適者生存之道,單一的青蒿素讓其逐漸有了抗體,而青蒿整草入葯,成份較為複雜,瘧疾毒也較難識別,故耐藥性較難產生…

中國祖先早已把大自然中相生相剋的五形早已形成系統的理論,(五形為五種形態而非五種材料),西方人祖先也知一二,但無成系統,但風水輪流轉,自然科學工業革命讓西方領跑,不過眼下大中國又要轉回來了……


首先、請現在出門去搞一把新鮮的青蒿來,要求是青蒿,不是其他植物。無農藥,無蟲卵,無病菌。高溫殺菌不要想,高溫青蒿素就分解了。很可能晒乾的青蒿,青蒿素也會分解。大多數人基本無法在一天內找到吧?如果是冬天就更不可能了。

其次、為了青蒿素你打算搞幾斤青蒿?能夠提取足夠的青蒿素,春天的,秋天的,向陽面,背陰面生長的含量都不一樣吧?這還是好的,要是河豚血液里的除河豚毒素外的一種元素是治病的成分。比方說能治河豚毒素中毒、癌症、艾滋病。你怎麼辦?和河豚毒素一起吃下去?

最後,由於青蒿素是單一化合物,因此作為現代藥劑具有很大的優勢。可以人工合成,純度高,劑量可控,易保存,運輸,批量生產成本低。你以為藥廠是種青蒿提純青蒿素嗎?這些都不是中藥可以比擬的。


1、口服青蒿,人體吸收是通過消化道吸收的,消化液可能對青蒿素有破壞影響,而且還要經過肝的解毒作用,進入血液的量就更少,達不到一定的藥物濃度,治瘧疾的效果就一般了。

2、製成青蒿素,可以直接注射入血,作用於瘧原蟲寄生的紅細胞,達到治瘧的效果。

3、雙氫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為青蒿素的衍生物,對瘧原蟲紅內期有強大且快速的殺滅作用,能迅速控制臨床發作及癥狀。主要干擾瘧原蟲的表膜-線粒體功能。青蒿素通過影響瘧原蟲紅內期的超微結構,使其膜繫結構發生變化,阻斷瘧原蟲的營養攝取,當瘧原蟲損失大量胞漿和營養物質,而又得不到補充時,很快死亡。

4、瘧疾以前發生地主要在雲南,兩廣,海南和江西等地,主要是潮濕蚊子多,因為蚊子是傳播媒介。而且在這個地區的人,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有很多人患上地中海貧血。其實主要是一個自然的選擇結果,地中海貧血的人,紅細胞的細胞膜脆性比較大,瘧原蟲一寄生這些紅細胞,紅細胞就碎了,這樣子就大大地抑制了瘧原蟲的生長繁殖。相對於沒有地中海的人群,瘧原蟲可以很好地在紅細胞內生長繁殖,結果人就死了,有地中海貧血的人卻能生存下來這就是自然選擇。瘧疾不再在中國肆虐,患地中海貧血的人的貧血問題也就突出了。世事難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