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導演有怪癖說不讓演員看完整的劇本,演員採訪也會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完整劇本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導演不讓演員看完整劇本呢?有了完整的了解不會對演繹情節更有幫助嗎?


我只聽蜘蛛俠荷蘭弟說過這話,原因是他總劇透。


不清楚具體,因為沒遇過這種問題。

以我的認知,大概有三種情況:

1種是本來就沒有完整劇本,比如比較著名的是王家衛,他的演員確實沒法看到完整劇本。

2種是這個角色確實太沒有發揮空間了,角色沒有成長和變化,只需要維持一種表演就行,那看不看完整劇本感覺也沒事,因為你的表演都已經不重要了,你只是一張臉譜。

3種是這個導演是傻逼,傻逼不需要解釋。


據我所知肯定不是所有的導演都是這樣做的,類似復聯的情況那也是事出有因,餅攤得太大,不得不防,但是復聯那樣的電影畢竟只是少多數。

也有劇本在初期不完整,邊拍邊改或者自由發揮的情況。好萊塢電影圈編劇的地位並沒有這麼高,導演製片演員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臨時改變劇本的。

當然了也有很多是讓演員好好看完劇本,導演與演員達成一致後開始合作的。什麼形式都有,而且哪種形式都有很成功的電影例子。但是導演心裡要有逼數,追求藝術的自由性和隨便放飛自我以至於拉不回來了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誰家導演不讓看完整劇本了?不看完整劇本不合適吧,劇本讀不了完整的一邊兩遍怎麼把握人物啊?除非那種分上下部的那種,為了保密,上下部不會同時給演員看。


1、荷蘭弟那種大嘴巴,且這小子戲份很少,不影響導演對全片的把控。換蜘蛛俠獨立電影,你敢不然看完整劇本?

2、導演傻逼,且蜜汁自信自己可以完全調度演員在不知道完整劇情下的表演。

3、王家衛那種一邊拍一邊寫一邊改的妖孽,和劇組裡神仙一樣水準的演員。


導演的個人喜好吧。

劇本其實是劇情的詳細說明書,演員可以通過人物小傳(有原著還可以看原著),劇情大綱等等其他途徑來確定人物基調。伊恩爵士有個表演理念,大概的意思是讓自己成為那個角色,拍的時候把劇本上的台詞說出來就好了,看到完整劇本並不是演員塑造角色的必要條件,而在影視劇的拍攝中,演員的本職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而且在國內,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手中拿到的「完整劇本」,在各種因素影響下,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演員開始拿到是一個「劇本」,拍完是另一個「劇本」,後期完成後又是一個「劇本」,這種聽上去很魔幻的事是真實存在的。


這道題我來!!!

這種導演控制欲極強,他不讓演員看完整劇本有兩用考量。

第一,當然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指導演員,代表人物有王家衛。

第二,另外一點呢,是害怕演員自我理解出了問題,有的演員靈性,能體會一些東西,但有的演員就沒有這麼靈性了,很容易得出標準的錯誤答案。

當然這種手法我是很不贊同的,演員看完整劇本對人物的理解會更加透徹,如果我是一個演員,你不讓我看完整劇本,搞不好我會跟你翻臉,但是要掂量一下你這個導演是不是真牛逼。

正常來說,導演和演員應該是一種合作關係。

導演選擇一個演員,應該是看中他身上的某種特質,作為導演應該發掘他這種特質,並為自己所用,並互相成就。

演員選擇一個劇本,要考量的問題就太多了,戲份多嗎?人物立體嗎?主角還是配角?正派還是反派?給多少錢?

理想狀態是導演和演員都對對方比較滿意。(但,這不是扯淡嗎?


??怎麼不讓呢?如果是主演,配角都是看完整劇本的呀,如果是特約,或者只是客串,戲份少的話,就沒必要看完整版了,副導會給講整部戲的脈絡,並會把你飾演角色的線單拎出來給你,讓你做做準備的


讓演員集中注意力,留有更多想像的空間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