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無妄之災》的結局後,院長有一種預感。

BBC的這部三集片恐怕要涼了

為什麼?

「emmmm~因為第三集上真的很屎呀」

咳咳,正經點說就是編劇的野心太大了!

既想要反轉的結局又想要戲劇化的家庭矛盾。

結果呢?結局真心有點崩。(真愛粉先放下手中的板磚,看完再說)

前方有高能劇透。還沒看過的請跳轉此鏈接:這部三集片,我想給滿分!

一、為了反轉而反轉。

在上週的推文裏,院長提到過:單從前兩集來看,本劇的改動並不大,僅在細節上有略微的差異。

比如,

原著裏的案發時間是7點,在這裡是9點;

原著裏的兇器是撥火棍,在這裡是酒瓶;原著里加爾是失憶了,而這裡是進入了精神病院;

原著裏並沒有直接說瑞秋的丈夫婚前出軌,而在這裡用渣男也不足以形容他了;

...

看到最後才發現,這些細微的改動並不是沒有用的。

更多的作用是讓你相信接下來的套路

導演:別多想,兇手就是她。

不管是在鏡頭上,還是從行為上來看。

導演似乎都在告訴你兇手就是那個叫克里斯汀的女僕。(原著裏就是她)

第一個發現瑞秋死亡的是她;

第一集行為最可疑的也是她;

到第二集就更直接了,好幾個鏡頭似乎都在告訴你兇手就是她!

更牛逼的套路是這張「海報」,女僕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上。

不得不說,這波操作真是666。

強行反轉後的兇手是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人。

這個改編可以麼?

院長認為完全可以。

但是用在阿婆的小說裏,相對來說這真的算是很平庸了,沒有絲毫讓觀眾有驚艷的感覺。

這也是國外評分並不高的原因之一吧。

豆瓣肯定也會下降,8以下是妥妥的。(院長先立個Flag)

二、戲劇化的家庭矛盾,不夠深入。

阿婆的小說之所以經久不衰,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探索人性"

在劇集中,瑞秋是一位能力很強的人。

精明自信、冷靜沉著...

女強人有的性格她都有。

但遺憾的是,她沒有生育能力。

於是她領養了5個孩子,給他們最好的生活環境,最好的教育。

她用她自己的方式,深深的愛著他們。

那麼最後她收穫了什麼呢?

她被自己的一個家庭成員謀殺了。

為何事情會發展至此?

這正是本劇最大的核心(看點),

"悲劇的根源——強迫的、無知的愛"

如果把這點處理好,渲染到位,絕對是一部讓人震撼的佳作。

可惜的是導演處理的並不好。

前期過多的靠「惡毒」的閃回來渲染氣氛,中後期的"情感過度"又特別倉促。

三集看完後,一點感覺也沒有。

在表現母親的強勢上,也只有四女兒hester這個橋段讓人有點感覺了。

hester為了反抗母親對自己的嚴苛教育,毅然決然的離家出走。

和她的男朋友同居去了。

瑞秋怎麼拆散他們的呢?

「500英榜」

小夥子如果矜持點的話,瑞秋或許會給他多加個零。

這就是他們的愛情。

或許你不喜歡瑞秋的方式,但不可否認,這也許就是「對的」

還沒完,心思深沉的瑞秋把hester迷暈之後做了個檢查。

結果發現女兒懷孕了。

不用說,這孩子必須要打掉。

回家的路上,瑞秋嚎啕大哭。這也是劇中唯一一處看到她落淚的鏡頭。

無疑,瑞秋是愛他們的,可以說是非常非常愛。

但是她太強勢了,孩子們活成什麼樣子,只能由她來決定。

這就是本劇最大的悲哀了。

你認為是愛,殊不知在她人眼裡是赤裸裸的傷害。

導演用了兩集半的時間來不斷弱化推理的細節,每個人物的性格也通過不斷的閃回越來越豐富飽滿。

演到這裡,誰是兇手還重要麼?

如果結尾再來一個點睛之筆,或許會是一部佳作。

但導演偏偏反其道而行

在最後的結尾上,強行反轉

導致最後的結果就是推理根本沒有,反轉不夠精彩,戲劇化的故事情節也讓人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說白了,就是故事悲劇的內核並沒有淋漓盡致的全部展現。

而看似情理之中的殺人兇手,實際上卻是最大的敗筆。

第三集播出後,很多人給了差評,是真的不冤。

接下來,BBC會繼續為我們帶來阿婆經典作品的另外六部。(已確定的兩部分別是《死亡終局》和《ABC謀殺案》)

期待是有的,但請編劇不要再「套路滿滿」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