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個人是覺得非常應該去當志願者的。支教、助學、環保宣傳、無償獻血,幫助環衛工人打掃街道,去慰問敬老院老人這些都算是志願活動。

當志願者其實有非常非常多的好處!


所謂的志願者,說白了就是自願者,就是個人願意做某件公益性的工作

志願者可以做的有很多,你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時間,來安排去當志願者的時間。再加上志願者都是自願去做公益的,所以不存在什麼沒意義和浪費時間。不過一般的當志願者都是一個榮譽行為,對個人的今後發展絕對有好處,比如當志願者可以作為入黨入團的參考標準。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奧運結束後都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或歸宿,好多人都被搶著要,可見志願者還是有好處的。

不當志願者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更不會被退學。但好多學校為了面子,都會要求學生當志願者,如果學生拒絕,那相關老師可能會懷恨在心。可能會找其他機會給你穿小鞋。


我目前大二,做過幾次的公益:去敬老院看老人,去農村幫農民們挖土豆,艾滋病日出去做公益宣傳等。每次志願者行動都是我在課餘時間自願去的。雖然沒啥回報,但是自己做公益幫助他人的感覺真的是特別的好!

而且很多次志願者行動,學校都會頒發獎狀,這些獎狀到時候在評優評乾的時候絕對是加分的!在我們學校志願者行動辦法的獎狀部分還可以加學分!

幫助他人,充實自己,何樂而不為?


做志願者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不管是什麼做什麼工作,志願者本身一定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支教大概是迄今為止參與人數最多、志願者受益最大的志願者項目。

不管是志願者,還是做任何事,眼高手低,好高騖遠,都是大忌;腳踏實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是本分。

作為大學生來說,在課餘時間做做公益,做做志願者真的是很好。這不僅是一種責任和關愛的傳遞,同時也能增加社會經驗。


做一名志願者其實是很有意義的事,既可以豐富自己的閱歷,也可以讓自己得到成長。

相對來說做志願者雖然收入不高,但是收穫的東西鐵定很多的。只是相對來說大學是學習的地方,不過在我看來大學就是要多經歷,多去看,多去學習,要比死讀書好很多。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而做志願者能豐富自己的閱歷,何樂而不為,能接觸很多,了解很多,學習很多。

其實怎麼選擇完全在於個人,畢竟多大的人了,若是一點主見都沒有,這麼多年白活了。怎麼選擇都是自己的事情,該不該去,心裡早就有了答案,何必問我們呢。

一切都有答案,別糾結了,想做就去做啊,生活如此多嬌,路在腳下呢。


做志願者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這是一種社會公益性質的活動,其目的並不在於獲益,而在於自身的需求和社會需求。

大學期間,再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並且自己又有一定時間。做志願者是非常有意義的,不僅可以鍛煉一下自己,還可以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各類活動中也可以認識到很多朋友,開闊眼界~


作為一個參加過遼寧省第十二屆運動會開閉幕式的志願者來說,我覺得這段經歷,一個字:值。

大一暑假的時候舉行的,應該是14年的暑假。當時出現這個事情,全校都在討論。剛開始大家都在報名,然後那突然就在說即不管吃也不管住,我持和全家相反的意見去報名參加啦。後來,好多人都打退堂鼓了,本姑娘堅持到了最後,然後發現住的很棒,吃的也很棒,哈哈。其實,本來打算鍛煉一下自己的,因為我感覺自己特害怕和陌生人說話,感覺這不是想要的自己,想要改變。就去做了自己從來不敢想的事情。

結果就是,畢業自己從北方跑到南方,完全不害怕,自己找工作,找住的地方。就是感覺自己長了一張嘴,一個大腦袋,肯定可以解決所有的難題的,哈哈哈。

過程么,就是你和完全不同專業,之前一點都不認識的人,住一起,吃一起,學會了怎麼和完全陌生的人溝通。去了市體育館,幫忙維持會場秩序。看了不同的風景,遇見了不同的人,學會了課本里沒有的知識,也走了與平時生活完全不同的路。可能會有忐忑不安,但最終會好起來的,不是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多看看,多走走,總是好的。走向積極向陽的方向,不用擔心沿途風景會阻礙前進的步伐,可能它會幫到你呢?你說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