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過志願者,在幾年前的一個暑假去了甘肅的貧困村,做了一個多月的代課老師。雖然當時天氣炎熱,當地又乾旱缺水,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我還是在助人的過程中,真心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需要的快樂。

支教回來,我和同伴約定,今後要從小事做起,將善念擴散開去。我們中有人加入了當地的義工組織;有人把多餘的衣服打包郵寄給山裡的孩子;有人經常把舊書捐給公益組織;有人定期去無償獻血;還有人資助了一個貧困大學生。雖然這些事情都微不足道,但我們感覺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滋養。

我覺得,從長遠來看,做善事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投資」。

首先,做善事可以讓人更健康。這絕對不是我信口開河,而是有嚴格的科學依據。美國有研究表明,多做志願工作的人,平均壽命更長,死亡率能降低22%。而每年在幫助他人上能花100小時的老年人,相對其他老年人要更長壽,死亡率會降低28%之多。另外,研究者還發現,多做好事的年輕人心血管狀況相對更好。所以,在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與其花錢買保健品,還不如去做志願者和義工。

其次,做善事可以讓人更快樂。我相信,不管歲月怎麼斗轉星移,也不管社會怎麼迅猛變遷,善良、奉獻等傳統美德始終是不變的普世價值,始終會被一代代人頌揚和踐行。所以,做善事的人通常會得到社會的更多認同和肯定,他們的自我評價也會隨之提高,快樂的感覺也會更加強烈。

最後,做善事可以讓人生更美好。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的改變會帶來態度的改變;態度的改變會帶來習慣的改變;習慣的改變會帶來性格的改變;性格的改變會帶來人生的改變。因此,人擁有一顆善心,就會產生真誠友善的態度,會養成行善避惡的習慣,會形成善良仁愛的性格,最終會成就更充實美滿的人生!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這個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有自己的價值堅守,我們也可以成為溫暖家園的小小守護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