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1841年-1909年),日本著名的政治家,曾作為岩倉使團的副使出訪歐美,回國後參與明治維新運動,並多次組閣控制機要,甲午戰爭即是其在任內發動的。其實聘請外國人蔘預事務早有先例,並不稀奇,伊藤博文的特殊性即在於其曾發動中日戰爭,站在中國的對立面。要理解這一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伊藤博文來華的背景,可以說,伊藤博文來華絕不是簡簡單單的遊歷而已。

(伊藤博文)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但很快,俄國聯合德、法兩國,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此事讓日本深感歐洲勢力的威脅,由此開始謀求和中國重新改善關係,努力扭轉親俄反日的浪潮,以備日後能在中國攫取更大利益。為此,日本先後派出神尾光臣、宇都宮太郎、西村天囚等人前往中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廣泛活動,一方面會見重要的地方督撫大員,如張之洞、劉坤一等,通過各種方法遊說他們聯合日本,另一方面也和維新派人士多次接觸,如譚嗣同、康廣仁等,通過他們來影響維新派在京城的舉動。與此同時,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也在京城積極動作,鼓勵中國學生留學日本,並代表日本政府承諾支付兩百名學生到日本留學的費用。這一時期,一邊是掀起瓜分狂潮的西方列強,一邊是頻頻示好的日本,中國人的認知天平自然發生了新的傾斜,於是聯合日本、向日本學習的呼聲開始興起。

(李鴻章)

1898年,伊藤博文在國內組閣失敗,對外宣稱前往中國遊歷。然而,其啟程前多次與明治天皇會談,出發前各主要大臣更是前來送行,因而伊藤博文此行更像是披著「遊歷」外衣的「出使」,其目的即是為了進一步貫徹日本政府的聯華制俄方針。

(光緒皇帝)

而此時中國國內的維新變法已經面臨重重危機,維新派和光緒皇帝已然無計可施,只能寄希望於伊藤博文的到來能夠扭轉危局。光緒皇帝希望聘請伊藤博文為顧問,一者在於伊藤博文的個人聲望和豐富經驗,畢竟伊藤博文曾經成功帶領日本變法自強;二者是當時變法將敗的形勢所迫;三者是經過日本的運作,中國已經開始興起向日本學習的浪潮。

9月20日,光緒皇帝正式召見伊藤博文。次日,慈禧太后便發動了戊戌政變,伊藤博文自然也就不能擔任顧問了。其實,伊藤博文曾多次表示變法應該循序漸進,詳加規劃,不能急躁冒進,這和維新派的主張和行動也是有一定出入的。

參考文獻:

1、蔡樂蘇等:《戊戌變法史述論稿》,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

2、(日)久米正雄著,林其模譯:《伊藤博文傳》,北京:團結出版社,2003年;

3、郭霞:《伊藤博文訪華與戊戌政變》,《晉陽學刊》,2008年第2期;

回答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用外國人擔任官員,是有先例的。往前說,唐代用過很多外國人做官吏,元朝也不例外,元朝用塔吉克人賽典赤當封疆大吏,管理雲南。

清朝曾經用赫德負責總稅務司。結果稅收成績很不錯。

李鴻章領導的甲午海戰戰敗,當時有一種說法是李鴻章敗於伊藤博文。所以很多人想在適當的時候諮詢一下伊藤博文。

後來,伊藤博文在中國旅遊時,光緒召見過伊藤博文,內容不得而知。有傳說光緒打算讓伊藤博文進軍機處的,有說僅僅是諮詢而已。當時伊藤博文已經辭職,見面算正常。

許多書如此記載這一事件:「1898年(日本明治31年)9月,伊藤博文曾來中國,維新派欲請其贊助新政,戊戌政變猝發離去。」

2015年出版的日本作家加藤徹的《西太后:大清帝國最後的光芒》一書中透露了更多細節。光緒與伊藤博文對話如下:

清帝:貴國維新以來的政治,被各國所稱讚。因此,貴爵(伊藤)對祖國的功績沒有人不佩服。

這只是外交場合的開場白,沒有更多的深意。不過表明了對伊藤博文能力的肯定。至於光緒真要講什麼,其實不得而知。

伊藤公:蒙賜誇獎,甚是慚愧。臣只是執行天皇陛下之聖謨(天子的施政方針),只是盡到臣下的職責罷了。

伊藤博文這個時候客氣了一下,證明他是外交上的老狐狸。以防他說的話會傳回日本,不提天皇功績實在是不得體。除非是中國方面說真實想法,他不可能一開始說真話。

可惜,雙方接下來的交談沒有什麼實質性內容,光緒沒有邀請伊藤博文的意思,只是請他提意見,比如改革的順序,先改什麼後改什麼,還有對各衙門的工作進行指導。

伊藤博文表示「謹奉諭旨」。

然而,伊藤博文還沒有開始最起碼的諮詢工作,9月13日「戊戌政變」爆發,光緒被軟禁。伊藤博文只能回國。他在給自己妻子的信里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了戊戌政變。


這個問題不能拿現在的眼光去看待。

當時戊戌變法,維新黨想要仿效的就是日本,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的發展舉世矚目,而且日本在明治維新中,也普遍聘請外國人擔任本國政治和軍事顧問,尤其是美國人,所以維新黨向光緒推薦了許多外國政要。伊藤博文當時已經退休了,到中國遊歷的時候,光緒皇帝親自召見了伊藤博文,想要委以重任,只是還沒來得及,就發生了戊戌政變,慈溪重新接管了朝廷大權。


伊藤博文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後,都給中國提過很多改革的建議,而且都不是那種惡意的建議,加上康有為這些人的推薦,光緒準備聘用他也正常!而且,日本國內那時候泛亞主義很濃厚,一直想提攜亞洲的這些兄弟們,想通過聯合變法自強,擺脫歐洲人的殖民統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