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今年3月臉書(Facebook)驚傳逾5千萬用戶的個資外洩,使得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親自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說明,這也點出在萬物聯網的時代,潛在的資安風險更值得重視。

法人指出,萬物聯網成必然趨勢,資訊安全威脅無處不在,從大國以至小企業,開始將網際安全需求列為優先項目。

國際數據資訊(IDC)估計到2021年,全球GDP中有50%、亞太60%的貢獻將來自於「數位化」,包括數位產品、服務、技術、營運、關係等。

研究組織Gartner指出,2020年新設計的電子產品中,運用物聯網(IoT)技術的比重將達到95%;但在此同時,2022年將有50%的IoT安全預算會用在錯誤的修補、產品的召回及安全失效相關領域,而不是安全防護。

中國信託智慧城市建設基金經理人劉哲維認為,在IoT產業爆發成長下,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洩露,成為國家、跨國企業,甚至是個人安全隱憂。

根據美林美銀估計,全球一年因網路犯罪所造成的損失達4,450至6,080億美元,相當是澳洲GDP的二分之一或英國GDP的四分之一;調研機構Technavio也預測到2021年,全球物聯網安全監控預期支出將超過30億美元。

第一金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資訊安全成為重要的課題。以金融科技為例,近兩年商業化的速度超乎預期,目前滲透率已超過33%,相較2015年增長了一倍以上,隨著使用人數爆增,資訊安全重要性也大幅提升。

唐祖蔭認為,Facebook引發資安問題,對於網路、平台服務有直接的影響,預料議題仍會持續延燒,帶動資安科技投資熱潮,如人臉辨識、3D感測、第3方支付、防毒軟體等都將同步受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