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充滿無限可能-精彩又過癮的「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大年初一和女兒去看了「尋味義大利」,

感覺普普,是有帶點反瘋的味道。

年初五又去看了意外這部電影原以為會是冷門片

沒想到進電影院的人那麼多

意外」也意外的好看

不過,

我倒覺得臺灣的翻譯不如陸譯「三個看板」來得切題。

畢竟「三個看板」既是果 , 也是所有騷動的因。

故事敘述Mildred的女兒,

在返家的路上遭人強暴且殺害,

調查了7 - 8個月後警方仍無所獲。

心有不甘的母親決定在偏僻小鎮最醒目的道路上

買下三個大大的廣告看板。

並對當地居民十分敬重但已經癌末的警長Willoughby

寫下一段極為諷刺且質疑的字句。

 

有人說《意外》中無時無刻都和「憤怒」二字劃上等號:

例如Mildred將鑽牙器鑽在牙醫師的拇指上、

用腳踹朝著她車子丟雞蛋的同學們、

Charlie掐住前妻Mildred的脖子、

Dixon將廣告看板老闆Red Welby從二樓窗戶丟出

警長自殺後妻子怒氣沖沖的送信給Mildred…

不過……

Mildred把一支支火把奮力丟進警察局,熊熊的火焰燃燒著,

感覺真是痛快呀,

不管是對Mildred來說或對銀幕下觀戲的我。

(畢竟現實社會裡不容許我們用這種方式發洩情緒呀)

 

另一幕同樣的熊熊烈焰,

則是燃燒著Mildred所租的三塊看板。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因為證據不足警方並沒有捉拿Mildred

或是看板的縱火者,

反倒是戲劇性的好多輛消防車趕到滅火,

沒有因為看板的惹人討厭而袖手旁觀。

 

這部片子一開始以正義司法為訴求,

但因為三個看板衍生出的所有違法行為並沒有遭到處罰,

是警長威洛比對Mildred或狄克森特別網開一面?

還是這本來就是這個偏僻小鎮特有的人情味?

另外,

我倒不覺得警長的自殺是因為Mildred三個看板的

公然挑釁帶來的不堪所引起,

(他知道他已經盡力了)

如果你看過胰臟癌的患者所經歷無效卻痛苦至極的治療過程,

你也會跟我一樣相信警長之所以選擇自殺只是單純的

不想經歷接下來的身體折磨,也不想讓妻女因為照顧他

而痛苦疲憊難過!

鐵漢也有柔情之處,畫龍點睛的讓銀幕下的我們

稍窺警長為何深受鎮民愛戴,

因此不能把警長之死歸罪於看板。

 

電影中沒有絕對的好人及壞人,

但卻讓我看到即使行為暴戾的狄克森或是牛脾氣的Mildred

在瘋狂行徑底下,藏在內心深處幽微的悲憫逐漸嶄露。

也許你會認為Mildred脾氣太大未能處理好母女關係,

女兒在夜歸路上遭受強姦及殺害是她害的,

是嗎?

我倒覺得女兒的叛逆也要為自己的後果負責,

不能一逕的只責怪Mildred

另一個例子是火爆、暴戾看似最失職的警察Dixon

發現自己身陷火海,逃出前不忘保護警察局的案件資料、

在酒吧中與疑似嫌犯的人搏鬥、寧願自己受傷以取得對方

的血液驗DNA好取得抓人的證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意外的劇情發展的確讓人十分「意外」,

不斷的翻轉與回馬槍,因此被譽為年度最佳劇本:

Mildred的三個看板本來就不可能能成功抓到罪犯,

更讓人跌破眼鏡的是

竟然有人暗地裡幫已經捉襟見肘的Mildred預付第二個月的

看板租金,

這個人居然就是被寫在看板上被詆毀的Willoughby警長!?

他是「以德報怨」嗎?喔,不!

我認為他比起其他鎮民 更能

同理Mildred想為女兒找出兇手繩之以法

以慰女兒在天之靈的心情。

相對應於三座文字極盡挑釁與詆毀的看板的,

是警長在自殺前寫下宛如天啟的三封信,

一封給自己的妻子說明選擇自殺的原委,

一封給Mildred,一封給手下也就是警員狄克森。

(似乎藉此點明以激烈手段尋求問題解決

不如柔性勸說與同理?)

 

信有改變充滿敵意的Mildred嗎?

顯然沒有。

不知道甚麼時候起,Mildred早就在三座看板下放置盆栽,

種了很多漂亮的花,而且時常去整理,

盆栽裡充滿生命力美麗的花朵讓看板增添了柔軟,

看起來不再那麼可憎。

這也讓我們嗅到剛強的她早已漸漸變得柔軟。

 

警長找她訊問為何用鑽牙機鑽過胖牙醫的拇指時,

臉上被威洛比警長吐了滿臉血,鋼鐵般的防衛心瞬間褪去,

沒有繼續潑辣毒舌,Mildred驚詫之餘趕快出去呼救。

也許Mildred因為生存必須,所訓練出的剛強

把人人皆有的悲憫之心藏得太深了,但是

悲憫之心永遠都在,遇到適當的時機還是會展現。

讀信受到感動與警醒的是狄克森,

所以才會讀信讀到入神根本沒察覺火勢之大,險些喪命。

真的是諷刺?

(劇情的安排大大出乎我們的期待-壞人覺醒之時上天不是該要眷顧他嗎?)

一向喜歡以暴制暴的狄克森,

除了逃出之際不忘保護警局的案件資料,

被燒傷送醫之後,顏面傷殘的他,

即使知道兇手是蜜兒芮德,也未再報復。

《意外》雖然帶到許多像是

種族、宗教、性別、身高等歧視性的問題,

但這些小奸小惡的社會議題並不是這部片子片敘事的主軸核心,

而是在人性復仇的時候心裡的複雜及矛盾,

暢快發洩憤怒及法律上對錯的理性衝突。

還有很重要的是,

電影《意外》的每位演員都演得太棒了,

精采的演技讓你會跟隨著劇情或是恨得咬牙切齒,

或是為之鬆一口氣

飾演警長的伍迪哈里遜(Woody Harrelson)

與飾演小跟班警員的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都演得十分精彩。

Frances McDormand則相當有說服力地演活了Mildred

這位憤怒、強悍女性底下的傷痛與柔弱面,

不管是看板下與鹿的對話,

或是看板遭祝融的激動,無形之間流露出她的脆弱。

若不是Frances McDormand精彩的演出,

Mildred蜜兒芮德這角色的重量肯定打折不少。

《意外》是一部戲劇張力極強的電影,

片中也不時穿插許多黑色幽默及靜謐的鄉村輕快配樂。

縱使前段的鋪陳看似溫吞且遲緩,

但越到結尾力道越強勁,

輔以不斷「意外式」的轉折劇情,

加上開放式的收尾讓觀眾起坐後仍能回味無窮。

************** 以下摘自G Q  **************

2018年好萊塢金球獎中,

黑色喜劇《意外》成為最大贏家,

一舉拿下戲劇類最佳電影、女主角、男配角與編劇!

 但是如果咀嚼電影中眾多橋段,

會感覺到導演想要強調慈悲與包容的力量,

就像那個天真的廣告商被警察毒打到小命差點不保,

住院時看到那個警察被全身燒傷、面目全非的慘況時,

心情動盪起伏,最後送上一杯柳橙汁後又抱頭痛哭。

這一個橋段其實正是電影的轉折,

象徵著電影從前半段的憤怒主軸,轉而拋出了慈悲這個概念延續到結尾,

而女主角Frances McDormand與Sam Rockwell的互動

無疑是從小處看到慈悲的偉大能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