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國際社會軍事評論歷史圖片天氣

.Form-Crumbs-Article-QQ { float:right; padding-top:4px}.Form-Crumbs-Article-QQ .submit {float:right;float:right;width:50px;height:26px;background:url(http://mat1.gtimg.com/www/images/qq2012/sogouNewUi_v1.png) left -25px no-repeat; border:0px;line-height:21px;*padding-top:1px;font-size:12px;cursor:pointer}.Form-Crumbs-Article-QQ .inputWarp{float:right;width:210px;height:24px;margin:0;padding:0;line-height:22px;background:none;border:#c9c9c9 1px solid;border-right:none;}.Form-Crumbs-Article-QQ .txtArea { float:left;width:170px;border:0px;height:20px;margin:2px 0 0 5px; font-size:14px;line-height:20px;border:none;color:#424242;outline:none;inline:none; display:inline;}.Form-Crumbs-Article-QQ .SosonLogo{float:right;width:18px;height:18px;margin:3px 3px 0 0;background:url(http://mat1.gtimg.com/www/images/qq2012/sogouNewUi_v1.png) left top no-repeat;}.Form-Crumbs-Article-QQ .SosonLogo span {display:none}.Form-Crumbs-Article-QQ .SosonLogo span{display:none;}英稱中俄聯手破譯斯諾登文件 迫使英撤間諜軍事要聞環球時報 [微博人民日報] 2015-06-15 08:02

資料圖:斯諾登在莫斯科

原標題:英媒稱中俄破譯斯諾登機密文件 渲染情報大戰引燃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4日報道稱,由於中國和俄羅斯已經破譯前美國中情局僱員斯諾登泄露的大量機密文件,導致英美特工身份暴露。英國軍情六處甚至被迫將一些在「敵對國家」執行任務的人員撤回。這一消息在西方輿論界投下震撼彈。英政府隨後表示,沒有證據顯示任何一方因此受到傷害。但有人渲染,這很可能轉變成一場全球的情報收集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偉14日對《環球時報》說,英媒這一報道的「完全可信」度不高。作為老牌情報國家,斯諾登的情報中包含多少英情報信息值得懷疑。

《星期日泰晤士報》14日援引英國首相府、內政部以及情報部門高級官員透露的消息稱,俄羅斯從在莫斯科避難的斯諾登手中得到超過100份機密文件,且已和中國破譯了這些加密文件。這些文件包含大量有關西方情報運作的信息,中俄可以從中獲悉情報人員行動的技術細節以及查明他們身份的信息。

BBC稱,英國首相府13日晚間確認,一些情報的確已被俄中情報機構掌握,為此英國的情報人員需要撤離。英國內閣國家安全顧問奧利弗·羅賓斯說,目前所泄露的機密嚴重損害英國的國家安全,讓英國公民身處險境。不過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任何情報人員受到傷害。英國政府代表沒有透露這些人員是從哪些國家召回的。路透社稱,是一些「敵對國家」。《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說,英國情報部門相信,俄羅斯與中國會憑藉這些機密文件繼續展開至少數年的搜尋,以找到潛在目標。

「斯諾登泄密案所造成的後果遠比官方此前承認的嚴重得多。」 美國情報機構人士這樣對《星期日泰晤士報》評估此事的影響。該報援引前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主管大衛·歐曼德的話說,此事嚴重傷害到英美以及北約盟友的利益,而且還很可能轉變成一場全球情報收集戰,各國將不惜財力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有興趣的國家不僅是俄羅斯和中國。

《紐約時報》報道稱,俄羅斯政府去年夏天給予斯諾登為期3年的居住許可,目前沒有明顯跡象表明他將很快離開。《星期日泰晤士報》援引英國內政部官員的話說,斯諾登是通過這些文件才換到俄羅斯的庇護,「普京不可能平白無故庇護斯諾登」。但英國媒體也說,目前還不清楚,究竟是俄中從斯諾登處偷取了文件,還是斯諾登主動交出手中文件,因為他此前在香港和莫斯科都逗留過。除此之外,涉案的還有其他人值得關注。英國《衛報》記者格林沃德的男友米蘭德2013年曾被英國警方在倫敦希斯羅機場扣押,他被指在前往莫斯科探訪斯諾登後,帶回5.8萬份高度機密的情報文件。

李偉14日對《環球時報》說,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它在全球的情報活動也很老牌,隱秘程度堪稱全球之最,很少有國家能發現英國的間諜網。即使是英美這樣的盟國,英國在全球的間諜網路也不可能對美國全盤交底,雙方在情報搜集方面的競爭很激烈,斯諾登能從美國國家安全局獲得多少英國的情報信息值得懷疑。即使報道屬實,按照現代情報界的規律,也不可能將情報人員大規模撤離,這樣更會全盤暴露。據《環球時報》記者14日了解,英國媒體暫時不被獲准了解更多詳情,英國首相府拒絕接受相關話題的媒體問詢。

對於斯諾登泄密事件,英美看法不盡相同。《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首席法律顧問斯圖爾特·貝克的話說,「在美國,我們的討論其實只限於斯諾登泄露的第一份文件」。他指的是授權啟動電話記錄監控項目的秘密法庭判令。他說,「餘下的文件對外界而言只是某種情報色情片——哎喲喂,看看國安局幹什麼呢」。而在英國,卡梅倫政府已拒絕削弱情報機構收集情報的權力。上周,英國公布了由大律師大衛·安德森負責的獨立調查報告,稱包括政府通信總部在內的情報機構仍應保留批量收集截獲數據的權力。

strong#truth{width:640px;height:0;padding:38px 0 0 0; overflow:hidden;margin:0;display:block;clear:both;background:url(http://mat1.gtimg.com/news/info/ssj.png) no-repeat}事實+

各國女間諜暴露後的結局

俄國間諜安娜·查普曼2010年夏天被美國遣返回國。結束間諜生涯後,她開始涉足模特、新聞、政治和銀行業等多個領域,吸金能力超強。還以商界精英的身份舉辦培訓班,向企業家們傳授其事業成功的秘訣。

英國三兄妹艾琳·尼爾內、傑奎琳和弗朗西斯在二戰期間均供職於特別行動處,深入敵後破壞納粹分子的行動。二戰結束時,三人都安全地返回到英國,低調地過起類似隱居的生活。1982年,傑奎琳離世,而艾琳是在2010年9月2日英國托貝鎮家中去世。

南希·韋克,二戰爆發移居法國,接受間諜訓練。她為自由法國組織同盟工作,成為蓋世太保的「眼中釘」。逃往倫敦後,韋克說服英國政府,讓她接受更加專業的間諜訓練,從此變得更加剛強。

二戰伊始,美國人艾米·帕克利用義大利駐美國大使館中老朋友的關係,竊得義大利海軍密碼系統。1941年5月,艾米·帕克化名「辛西婭」,假扮美國記者,接近法國維希政府駐美使館新聞官查爾斯·布魯斯。布魯斯對她一見鍾情。兩人聯手搞到法國海軍密碼。布魯斯1946年迎娶辛西婭,兩人在法國鄉村古堡中安度晚年。

在波蘭長大的曼茜·格特勒1935年來到英國,並迅速打進上層社會,與英國埃芬加姆伯爵的長子霍華德勛爵結婚。她通過與貴族、大使以及軍官們的「親密關係」取得所需情報。格特勒於1941年2月被捕,關押在霍洛威監獄。3個月後,她因為證據不足被釋放。1945年戰爭結束後,格特勒與霍華德勛爵離婚,並移居澳大利亞。

努爾·艾娜雅特·汗本是印度公主,二戰期間被英軍招募成為一名代號 「特工馬德琳」的美女間諜,被派往法國敵後佔領區當發報員。然而她工作中屢犯錯誤。最後,她不幸被同事出賣被納粹槍斃,終年30歲。(騰訊新聞綜合新華國際報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