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

  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的征程上

  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同步推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

  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

  啓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

  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

  2015年春,也門內戰爆發,也門局勢持續惡化。黨中央、中央軍委時刻牽掛着在也門中國同胞的生命安全,果斷決策:命令正在索馬里、亞丁灣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海軍第十九批護航編隊,赴也門撤離中國公民。2015年3月29日,正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臨沂艦搭載首批122名中國公民,從也門亞丁港安全撤離。經過近8小時高速航渡,順利抵達吉布提港。

  從3月29日到4月7日,中國海軍臨沂艦、濰坊艦、微山湖艦連續作戰,先後輾轉3國4港1島,分5批將683名中國同胞和15個國家的279名外國公民安全撤離戰火紛飛的也門。爲保障好撤離人員在軍艦上的起居飲食,護航官兵將有限的餐廳、牀鋪都讓了出來,而自己食宿簡單,甚至在通道和衣而睡。這讓剛脫離險境的同胞和外國民衆熱淚盈眶。

  這是一次實戰背景下的國際人道主義援救行動,創造了我國首次動用軍艦直接靠泊外國港口執行撤離任務、首次執行外國公民撤離任務、首次在交戰區域炮火威脅下組織撤離行動的3項紀錄!一次次離岸靠岸、穿越戰火,只要還有一箇中國公民沒有安全撤出,昂揚的艦艏就永遠朝向也門。此次撤離是中國政府應有關國家請求開展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也是中國政府首次爲撤離處於危險地區的外國公民採取的專門行動,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以人爲本”的理念和國際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因此被譽爲幫助中外僑民撤離險地的“諾亞方舟”。撤離行動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爲負責任大國的風采,也展現了中國海軍的良好形象。

  歷史上的今天還發生了什麼?

  請滑動屏幕繼續閱讀

  剩餘591字

  1988年3月29日,全國最大的鋼材市場上海鋼材市場開業。

  1994年3月29日,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成立,開始救助外地貧困地區失學兒童。到1999年接受捐款1.2億元,在外省貧困地區建希望小學550所,結對資助失學兒童3.8餘萬人,捐贈希望圖書庫500個;資助市內大中小學生5000人。

  2000年3月29日,上海港外高橋港區一期碼頭合資經營項目合同簽約。

  195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作出《關於掃除文盲的決定》,要求2至3年掃除機關幹部中的文盲,3至5年掃除工礦企業職工中95%的文盲。

  1984年3月29日,我國戲劇界首屆“梅花獎”評選揭曉。10名戲曲界和5名話劇界的優秀中青年演員獲獎。這種評選優秀戲曲、話劇演員的活動在我國戲劇界是第一次,此後每年評選一次。

  1993年3月29日,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肯定家庭聯產承包爲主的責任制是社會主義勞動羣衆集體所有制經濟。

  2008年3月29日,國航“奧運聖火號”飛機從北京開始神聖旅程,前往雅典迎接奧運會聖火。

  1950年3月29日,美國無線電公司成功地展示出一隻全電子彩色電視顯象管。公司主席戴維·薩爾諾夫宣佈“我們已踏上電視新紀元的門檻——彩色電視時代”。

  1967年3月29日,法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戴高樂總統爲下水儀式剪綵。

  1973年3月29日,美國從南越撤出最後一批軍隊,結束了長達十幾年的侵略戰爭。

  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以及斯洛文尼亞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