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班主任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2009-02-07 23:28:40)

轉載 魚兒轉_shuoer_新浪博客

標籤: 教育 分類: 理論學習

對學生進行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是十分必要和關鍵的,學生的心理健康平時很難看出什麼問題,我們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做些什麼呢?確實,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越來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的重視,但是如何正確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對於天天要面對學生中大量實際事務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來說,確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本文通過八個方面,全面的闡述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不可否認,在我們的教育中,應試教育仍佔有很大的市場,唯分數、唯智力的嚴重後果是使學生畸形發展,加上學生年齡小成長經歷單一,缺乏艱難的磨練,對升學就業的擔憂等,致使其心理素質明顯發育不良。學生心理健康表現出令人擔憂的現象。學生正處在不穩定的青春適應期,情緒活動應屬正常現象,也是與外界環境磨合時必須付出的代價,在這個可塑性極大的階段,對學生進行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是十分必要和關鍵的,學生的心理健康平時很難看出什麼問題,我們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做些什麼呢?確實,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越來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的重視,但是如何正確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對於天天要面對學生中大量實際事務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來說,確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要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當然不能等出了問題再忙於應付,而關鍵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引導和教育。

一、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寬鬆的班級環境

在學校中,由於教師與學生所處的特殊地位和學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帶有很多強制性的管教方式。對學生的行為規定了許多(校規、班規、----),這也不準,那也不準,似乎學生的一切必須服從老師的意志,容易使學生覺得生活在沒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環境之中,結果學生要麼感到自己無能、羞怯、退縮,形成過分服從與依賴等不良心理品質,要麼形成反抗、仇視、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為特徵。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其生活適應能力越來越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活動能力。如果教師過分強調自己的意志,哪怕是為學生好的願望,也容易造成缺乏民主、呆板拘束的氣氛,結果使學生失去健康成長的機會。因此,能否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寬鬆的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的意義。班主任是營造班級氣氛的關鍵,以民主、活潑的風格來組織班級生活,開展集體活動,無疑將有利於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加強理想道德、法紀意識正確的人生觀是個人心理健康的真正保證。只有具備了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一個人才能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上的各種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才能採取適當的態度與行為反應,保持一種開闊的心胸和樂觀主義的精神,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從而防止心理障礙,維護心理健康。積極引導學生建立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不斷努力提高理想、道德、法紀意識水平,順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這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如上學期,在班上開展的「學雷鋒的活動中」通過主題班會,講故事,雷鋒一心為革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公而忘私的崇高道德品質在感染著學生們,以榜樣示範,理論啟迪,使學生從小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三、教育學生正確確立奮鬥目標,不要過分苛求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各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學生能否正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水平並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的優勢和劣勢,對於個人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只要正確地評價自己,才能正確地確立奮鬥目標,以避免目標太高或目標不符合自己的能力優勢而遭受不必要的挫折。嚴重者還可能自殺,如果奮鬥目標適當,個體不僅會體驗到奮鬥過程的快樂,也會體驗到目標實現時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自信心,增強自我悅納程度,保證心理健康發展。特別是,班主任也必須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能力優勢,不要在班上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以避免學生產生過大的壓力。四、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情開朗、輕鬆、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和信心,對身體有良好的自我感受,這是穩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的標誌。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患得患失、喜怒無常、憂心忡忡、情緒狀態不穩定,而自己又不善於排遣和調節,就會導致心理障礙,嚴重者甚至精神失常。因此,要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的情緒控制力是較差的,常常喜怒形於色。而且,由於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的遷就過多,容易形成衝動、自私的特點,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覺得委屈了自己。這樣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緒狀態,影響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狀態。五、教學生學會自我娛樂,防止心境長期壓抑一個人若能注意培養和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進行多方面的自我娛樂活動,就可以在寂寞孤獨、煩悶抑鬱時通過自我娛樂的方式,防止心境的壓抑,使心理活動在自我娛樂中得到休整和放鬆,預防心理障礙。這是心理保健的一條重要原則。因此,班主任通過「興趣小組」、「第二課堂」等形式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愛好,更重要的是能豐富學生的生活,拓展其視野,為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有效地防止心理障礙奠定良好的基礎。六、給學生傳授一些心理保健和生理保健知識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還依賴於班主任老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讓學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況,以便對日常心理行為能進行正確地鑒別,分清是非。如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能辨別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黃色的。對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生理衛生教育,對個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正確認識青春期發育的特點和規律,同時,傳授一些生理保健知識。如上學期,我班有一位學生發生了嚴重的心理變態,自從看了發的《生理衛生》書,學習無興趣,對任何事情不感興趣,言行、舉止,家長、老師和同學都感覺這位同學完全變了,後來,通過有的放矢對這位學生進行了一些青春期教育,正確引導,循循善誘,儘快的調整了心理波動,促使這位學生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現在,這位學生變化很大,學習和各方面都表現不錯。因而要早發現,正確引導,防止發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現。七、努力創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環境對學生心理發展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因此,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必須注意創設不同層次的良好環境。一是心理環境,重點是防止考試、競賽、演講、表演時等所帶來的高度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狀態,著力創建一個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心情氛圍,並努力上好活動課程,開展班級文體活動,如1999年元旦,學校舉行了慶祝大會,各個班都有參賽節目,為保證我班參賽節目奪魁,在演出之前我召集他們,調節好心理,重在參與,不要緊張,動作要整齊,節奏要準確,最後,被評為一等獎。二是現實環境,做班主任應熟悉本班學生所處的家庭、社區及朋友等狀況,努力創建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人際環境。八、積極誘導學生構建並完善自我調控機制

在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非積極因素和動向是正常的,也是能夠預料到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正確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並隨時剷除消極心態,努力按社會的規範調節自己的情緒、需要和行為。在每一學期的期中、期末複習考試前,總有一部分同學視考試為無所謂的態度、消極怠學、虛度時光,一發現這些學生的消極思想後,就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多給予一些鼓勵等;於是這些同學又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使得在每一學期的期末的統考中,成績都比較理想,如在1999年所擔任初二(2)班,英語成績比以前前進了20名;今年繼續擔任的初一(5)班,在上學期的英語統考中,英語成績(平均分、及格率)都排在區69個班的第七名。總之,班主任老師的工作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優化環境,教學生自我調整,做到防患於未然,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