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後的天池河,河水清澈,經常可見水中魚兒成羣遊動。

本報記者聶烽 文/圖

在長陽資丘碼頭,我們遇到了在清江巡河的資丘鎮黨委書記、資丘總河長許昌,他是清江資丘段鎮級河長,也是天池河的鎮級河長。

他正在碼頭躉船上查看改造,在規劃中這艘躉船將被改造爲極具土家和資丘特色的樣式,“要把‘資坵’二字豎在上面,‘坵’字是我們的鄉愁,叫了幾百年,有必要讓它傳承下去。”

實際上碼頭的改造早就開始了,臺階左右兩側擺滿了冬青綠化樹,樹下種滿了龍鬚草,“龍鬚草生長很快,將樹下全部覆蓋後,垃圾就扔不進去。”許昌在巡河途中接受記者採訪。

通訊員熊先春 攝

村級河長每週發兩張帶日期的巡河圖片

巡視完清江,許昌又驅車過輪渡趕到了天池口村。

在村委會廣場右側圍牆處有一個缺口,一條小路可以直接通到天池河的清江口,他帶領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田建明在田間穿梭,下到了河口處。

天池河在資丘境內的流程幾乎都在這個村,所以田建明的日常巡河十分重要。“我很信任田建明書記,但也要監督他。”許昌說,“我要求他每週發兩張巡河照片給我,照片上必須要有日期水印。”

一旦沒有發照片或者發現的問題沒有處理,田建明就要面臨考覈扣分。“2017年扣分比較多,一分就是380元,而且影響到整個村委會工作人員的收入,所以得萬分小心。”田建明說,“2018年就扣得少很多了,發現問題就當即去處理,一點都不敢拖拉。”

污水處理廠電錶在跳許昌心裏才踏實

從村委會往西南走,在菸葉收購站處停了下來,不遠處的河邊有一個污水處理點,是紙坊頭小集鎮污水收集處理廠。

這裏有 38戶人家 150餘人居住,以前生活污水都是直排到天池河,如今全部要通過這個小集鎮污水收集處理廠處理。

說是處理廠,地面設施就一個儀表箱,裏面的儀器顯示了用電量以及運轉情況。“每次巡河我就來看一下電錶數字並記下來,下次來再看一次。”許昌說,“有了對比就知道污水處理廠是不是在運轉,只有運轉了我心裏才踏實。”

對於電錶的數字,許昌還會根據設備運轉的功率進行精確計算,他說這是怕設備被人爲關閉,“一旦關閉,污水就會直排入河。”

繼續往西南走,就到了紙坊頭大橋處。這裏有一家廢舊回收點,是去年11月巡河發現的12個問題之一,目前已經整改完畢。“打算讓他們‘輾場子’,在河邊難免會有垃圾外溢,而且有礙觀瞻。”許昌說。

河水變清後重現魚兒成羣遊動的野趣

想從橋頭下到河邊,必須經過一段顛簸不平的石頭路,這裏曾經是一處工程道,在整改後進行了恢復。“爲了不讓車子下到河邊,故意在道路上放置了大量的石頭,人走可以,行車絕對不允許。”他說。

河水潺潺流動,仔細看水裏的石頭,居然有密密麻麻的黑色蝌蚪趴在石頭上,細長的尾巴隨着流水搖擺。這種狀況,在以前很難看到,因爲上游100多米處就有一家養殖場。

從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資丘在天池河流域關停1處臨河預製磚廠、1處佔河砂石堆場、拆除2處養殖場。“河水明顯變清,去年11月來巡河時,看到河裏有成羣的魚兒在遊動,我站在橋上拍照四處分享。”他說,“顯然,我們的治理是起到了效果。”

一趟巡河下來,足足花了4個多小時,等返程時已經是下午6點,按照往常已經沒有輪渡過清江了。“每次巡河都會專門預約渡船等待,發現問題必須現場交代督辦完畢才離開”,資丘鎮水利員方衛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