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圍城》,我明白了三個道理。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現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

這是一部讀來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它妙趣橫生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人生的黑暗面。因此,它是一部看似以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悲劇的書。錢鍾書寫下這個故事,也留下了很多道理讓我們思考。

1.應酬交際的生活對健康的愛情、理想都無益,本身就是一個有待衝破的「圍城」!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縱觀全書,書中人的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

外表時髦、骨子裡守舊的董斜川,「對雌雄性別,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學家褚慎明,滿肚子不老實、自我標榜是「新古典主義」的詩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鴻漸當做情敵、枉費了心思的趙辛楣,甚至還有生得漂亮、頭腦乖巧的唐曉芙等等,這些人在宴飲會客的時候,都是輕浮的、逢場作戲的。

這樣的應酬交際,看似風光無限,底子里的落寞和空虛,只有自己心裡知道。

但現代人總有種種原因,要去面對很多推脫不掉的應酬,這時候看《圍城》,會對人性有更多的思考。

錢鍾書說:1.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圍城》

2.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

三閭大學裡的明爭暗鬥,讓人見識了錢鍾書眼中的大學有多混亂。上自校長、訓導長,下至職員、學生、甚至還有家屬,都在人事糾紛中露出了最醜惡的樣子。職場上的排擠,情場上的競爭,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同事之間的謠諑誹謗……好像,這就是我們平時經歷的。

他們之中有李梅亭那樣滿口仁義道德的半舊遺老,也有韓學愈那樣偽造學歷、招搖撞騙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樣道貌岸然、口稱維護教育尊嚴、其實卻是酒色之徒的偽君子;有陸子瀟、顧爾謙那樣一心攀龍附鳳的勢利小人……

這些人,你是否在大學裡看到過?

錢鍾書說: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圍城》

3.但凡真實的人,都是可笑的、猥瑣的、虛榮的、卑鄙的。

看完小說的人會覺得,在整部小說里,只有一個唐曉芙,是純潔而可愛的。這是因為她對方鴻漸來說,還是虛無縹緲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個幻象。而但凡有真實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瑣的、虛榮的、卑鄙的。

人與人之間交往也是,交往的淺層的時候,會覺得每個人都很好很優秀。但深入了解每個人,會覺得每個人都是一個迷宮,深不可測。

錢鍾書說: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圍城》

《圍城》這部唯一的長篇小說,這部被讚譽為「新《儒林外史》」,這部「機鋒所向、尤在士林」的諷世之作,使錢鍾書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大師,曾經嘗試過,幾乎隨意翻開《圍城》的某一頁都可以找到精華語錄,不信,您可以試一試——

1.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2.一個可愛的女人說你像她的未婚夫,等於表示假使她沒訂婚,你有資格得到她的愛。刻薄鬼也許要這樣解釋,她已經另有未婚夫了,你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權利而不必履行跟她結婚的義務。

3.據說「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學名,說起來莊嚴些,正像玫瑰花在生物學上叫「薔薇科木本複葉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術語是「協議離婚」。

4.當著心愛的男人,每個女人都有返老還童的絕技。

5.喜歡中國話里夾無謂的英文字,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里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裡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

7.丈夫是女人的職業,沒有丈夫就等於失業,所以該牢牢捧住這飯碗。

8.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除非他是壞人,你要懲罰他。

9.拍馬屁跟戀愛一樣,不容許有第三者冷眼旁觀。

10.女人不肯花錢買書,大家都是知道的男人肯買糖,衣料,化妝品,送給女人,而對於書只肯借給她,不買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這是什麼道理?借了要還的,一借一還,一本書可以做兩次接觸的借口,而且不著痕迹。這是男女戀愛必然的初步,一借書,問題就大了!


《圍城》書名顧名思義,城被包圍起來。被包圍的城裡有家庭,各種人口,有物品,有人精神的願望。城,小而言之是一個城市,大而言之是社會。圍城體現城內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

但城絕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由於人精神的願望在追求理想中,人在不同夢想的城市輾轉。跨越種族國籍,為了各自不同的夢想走入各自神往的城市。

有城牆房屋街道,有人群商場各種機構與場所之地謂城。但也有無形的城,功名利祿之地,親情友愛之所,愛情婚戀之鄉,謂之另一種城。精神上的城鄉,靈魂上前進之地。

人們奔這個地方前去,學習,工作,交友,戀愛,以期在各個理想之城實現。有自己在城裡安身立命,理想在城裡紮根。能像將軍攻城掠地,突破一處處城池,成為勝利之者。

但一番孫猴子上山學藝連蹦帶跳,以為會了七十二變下來。一入人群之中,卻是最難攻的是人心,不是學習,事業,而是人與人相處之難。在人心之城,所有美麗的夢想如高天的雲彩,美而抓不住。天空有烏雲,有閃電,有雷雨,使頭頂的天空不是永遠光明與寧靜。雲怎麼變幻形狀裹不住月亮,月亮圓了又缺。在香桂的枝頭,飄然而落。情泛傷,人難做。仰望大海的豪情變得低在塵埃里。以低姿態在城市生存,帆降落似的靠岸,以跳動的眼前的彼岸生活。又似流水翻動不止。

人生存難,生活更難。為了種種目標入城,掙扎一番,在精神物質的城裡不堪,又想出城。衝出種種慾望之城。


乍讀《圍城》之時,我其實有種坐山觀虎鬥的快意,只因旁觀他人嗔笑怒罵,醜態百出總比身體力行來得輕易,不料錢鍾書文風表面詼諧,實則一針見血毫不含糊。待我細細回味之時,才發現自己莫不是也身陷囹圄,方才醒悟,這諸般世事,皆是重重圍城,塵世間你我,都概莫能外。

《圍城》刻畫眾生百態,道盡人情涼薄,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可謂實至名歸。全書的主線是留學歸國的方鴻漸,對於鴻漸而言,事業、婚姻、家庭,凡此種種,最終都化作一道道圍城,蔽日遮天卻難捨難離,如同宿命中的羈絆,橫亘在鴻漸生活的斷壁殘垣中。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楊絳對《圍城》的解讀向來被奉為箴言,因為這世上有太多的人曾嚮往城內風光,卻在命運的陰差陽錯中悔不當初,方鴻漸不曾是針對世間某一個人,因為他就是所有人的影子。

人生的悲哀,是對所愛不敢追求。顧忌太多,卻吝惜付出,拿出了最微小的善意,卻苛求生活最廣大的回報。否則也不會有倉央嘉措的無奈咨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可更悲哀的是,對不愛亦不敢拒絕。弱水三千,皆不辜負,看似慈悲,實則最無情。人一旦失了快刀斬亂麻的意志,就是親手將自己的生活推向永無寧日的深淵,虛妄了他人,亦辜負了自己。

而方鴻漸這位早期知識分子劣根性的集大成者,雖有見識卻無實學,雖有傲氣卻無骨,果然百無一用是「書生」。他的悲哀一生,正是在所愛面前退縮,在不愛面前彷徨,終將自己關進重重圍城,只望得見城外日和風清,卻總捨不得城內的安逸天空。

心頭上的硃砂痣久而久之會變成牆上的蚊子血,衣服上的飯黏子曾幾何時也是心心念念的明月光。張愛玲是明白人,卻不受紅塵眷顧。方鴻漸是個糊塗人,卻得不少紅顏青睞。憑藉著些許隱晦的優勢,鴻漸意氣風發地闖入了愛情這座圍城。

最初的印象里,鴻漸是蘇小姐和鮑小姐的「兵家必爭之地」,在船上曾引得兩位小姐貌合神離、勾心鬥角。因此揣測這位方先生也應是翩翩公子之流。續讀之,才發覺這分明是變了味的青睞。鮑小姐的船上時光百無聊賴,迫切需要有鴻漸相伴,方能讓自己的「真理」與實踐相結合。蘇小姐滿腹經綸自命不凡,等到發現自己落單之時,身邊就只剩下個方先生還勉強入眼,因此才一廂情願地取悅鴻漸。即便愛情本就沒有太崇高的初衷,但對於這種飲鴆止渴式的情感輸出,我卻實在不敢苟同。

錢鍾書之筆向來迂迴,即使赤裸裸地揭開了愛情偽善的面紗,卻寬恕其以「假做真時真亦假」的緣由重生。鮑小姐的果斷退場,給了蘇文紈傾注深情的因緣際會,原本的孤芳自憐化作真正的一往情深。可惜蘇文紈遇見的是方鴻漸,可悲方鴻漸愛上的是唐曉芙。

唐曉芙,「一個真正的女孩子」,是全書中最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座圍城。方鴻漸曾因情慾作祟誤入鮑小姐的圍城,又因優柔寡斷跌入蘇文紈的圍城,等到他懷揣最真摯的愛意抵達唐曉芙這座圍城時,才發覺這裡雖無城牆,卻亦無路可循。「方先生的過去太豐富了!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唐曉芙倔強起來的樣子,倒有一些蘇文紈的影子,只是少了幾分自負,多了些許純粹。

如果,這幾個女孩的出場順序可以改變,那麼結局會不會更加圓滿。可惜從來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和後果。

方鴻漸最後的結果是孫柔嘉。

孫柔嘉的登場並不出眾,只是她性格里某些倔強的屬性引起了我的好奇。一個剛畢業的女學生獨自跟著一群素昧平生的男人,不遠萬里地奔赴三閭大學,這個女孩自然不簡單。可這樣一個獨立果斷的女孩在鴻漸面前,卻表現得無比溫良恭惠。於是看客很容易地就會想到,溫順不過是孫柔嘉用來降服鴻漸的一種謀略。一個從小不受父母待見的女孩,必然有極高明的手段來適應生活,可惜只有天真的方鴻漸看不透孫小姐天真背後的深意,等到鴻漸驚覺之時,早已深陷婚姻這座圍城,只能在對彼此的互相折磨中萬劫不復。

也或許,女人結婚前都是唐曉芙,結婚後都是孫柔嘉。

事業這座圍城,方鴻漸亦躲不過。一份偷天換日的假學歷是最初的始作俑者,自此,鴻漸騙得了世人,騙不過自己。楊降曾評價方鴻漸是「志大才疏,滿腹牢騷,自吹自擂,狂妄自大」,當真不差。這些性格上的缺陷,在鴻漸的事業之路上暴露無遺,並一步一步地將鴻漸引入圍城。

在三閭大學時,鴻漸可謂事事不順。最初承諾的教授職稱被狡黠的校長高松年巧言賴掉,同事之間明爭暗鬥拉幫結派,有些教授雖有實名卻無實學。方鴻漸在這一趟渾水裡摸爬滾打,最終落得一個如喪家之犬般的境地。其實,三閭大學映射的就是一個最真實的社會,這裡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方氏夫婦在生活中擦出的矛盾火花,很大程度上是源於雙方家庭的介入。方家迂腐,孫家冷漠,想來這樣的結合也難得有圓滿的幸福。家庭這座圍城是命中注定的無法抗拒,每個人生來就身處其中,不能抗拒,只能適應,不能不愛,只能妥協。

如此看來,圍城是每個人都逃不脫的宿命。可是,真正懂生活的人,自然會懂得進退其實一樣精彩。圍城外是海闊天空,圍城內也可以安身立命。

抉擇在己。
  • 圍城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 書中描述了世間四種愛(情慾之愛、門當戶對、求之不得、無法擺脫)、人生三座城(婚姻之城、事業之城、自我之城)。
    • 婚姻之城:婚姻是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來。
    • 事業之城:看似從一個城裡掙扎著出來,最終陷入了另一座城的禁錮。
    • 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自我之城:對歸屬感和認同感盲目的追求,努力活成別人期許的模樣,這才是人們心中最牢固、最難衝破的一座圍城。方鴻漸對於歸屬感和認同感的盲目渴望,讓他無論怎樣掙扎都逃脫不了被束縛的命運。
  • 小說講的是什麼故事
    • 小說從1937年夏天開始,主人公方鴻漸到歐洲遊學了四年回到了上海。住在已亡未婚妻的家裡。因為整天無所事事,又與在郵船上認識的留學女博士蘇文紈來往的過密,以及和女大學生唐小姐之間的糾葛,讓岳父的家人很反感,而受到岳父家人的冷臉。
    • 之後方鴻漸受聘去內地三閭大學去任教,與好友趙辛楣以及其它幾個應聘任教的人結伴而行。一路上幾個人費盡了周折,也鬧出了不少的笑話,終於還是趕到了學校。
    • 在學校任教時方鴻漸在不知不覺中又捲入了教職人員之間的個人恩怨之中,又加上小地方的人少見多怪特有的狹隘觀念,致使方鴻漸陷入到私人思怨的漩渦中。還有教師之間的明爭暗鬥也讓方鴻漸不知所措。也包括自己對某些事情處理不當所至,所以被同事們排擠,心情總是鬱鬱不樂。
    • 方鴻漸和英語助敦孫柔嘉的來往過密也引起了別人的嫉妒,使方鴻漸疲於應對。加之好友趙辛楣因為流言而被迫離開,更讓本來不順心的方鴻漸無心再待下去,無奈之下與孫小姐結伴回到了上海,不久二人便結了婚。
    • 婚後的生活並不平靜,兩個人總是因為生活上的一些鎖事發生爭吵。而且互相之間誰也不知道謙讓,這讓他對婚姻家庭非常的失望和懊惱,終於在和妻子吵嘴之後,厭煩了這樣的生活,終於也導致了兩個人不可避免的分手。
    • 小說通過主人公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回國後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是如此」這一內涵,同時還塑造了抗戰時期一批或故作高深的淺陋,或貌似聰明的愚蠢,或功架十足的虛偽,或一本正經的無聊,或玲瓏剔透的卑鄙的中國舊知識分子生動地藝術形象故事,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 大齡剩女蘇文紈
    • 蘇文紈家世較好,才貌俱佳。但以當時的眼光看,她年齡偏大,錯過了女人出嫁的黃金年齡。蘇文紈應該深知自己身上的這個硬傷,若想找到一個自己心儀、條件又特別好的如意郎君,是不太可能的。那些顯赫家族的達官貴人、適婚青年,絕大多數都會娶一個年輕貌美門當戶對的女子。所以蘇文紈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看上去還順眼、學歷相當、家世稍弱、年齡合適的男人,作為婚姻對象。方鴻漸恰巧滿足上述條件。
  • 天真少女唐曉芙
    • 唐曉芙豆蔻年華,天真爛漫,不諳世事,心思單純,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年齡稍長,風趣幽默,和藹可親,一表人才的方鴻漸,很容易打動無知少女的心。她喜歡方鴻漸,是好感而非愛情。方鴻漸給她平淡的生活,帶來絲絲驚喜,讓她覺得有趣神秘激動。這種心理和小孩子等待聖誕老人送禮物是一個道理。即使沒有家庭阻撓,唐曉芙和方鴻漸自由發展下去,最終也難走進婚姻殿堂。
  • 世俗小女孫柔嘉
    • 孫柔嘉出身一般,長相平平。在平常家庭中長大,比蘇文紈、唐曉芙更懂世事,不自覺的學會了獨立自強和世俗算計。她對婚姻的態度很現實。雖然也有想找一個風光男人結婚的夢想,但也深知自己的尺寸斤兩。能找一個比自己略強還看得過去的男人,她就心滿意足了。結婚後,方鴻漸發現孫柔嘉並不如自己當初想像的那樣單純和柔弱。這也很好理解,世俗小女人知道生活艱難和市井規則,學會了一些制服男人的管用小手段。相比較而言,方鴻漸才是無知單純小少年。
  • 無害無用方鴻漸
    • 很多人說方鴻漸是那個時代,無數知識分子的化身。國學不深,西學不精,傳統不遵,新禮不會,善良無害,有心無用。他們小有才華,對文學藝術哲學很感興趣,經常有獨到見解、驚人之語。但對於俗事俗物,幾無所知、不屑去做。給人的感覺是懷才不遇,潦倒無為。也因如此,他們身上奇妙的產生了略有情趣、弱而不頹、自然親近等特質。這些特質正是大齡剩女、無知少女、世俗小女所共同喜歡的。
  • 方鴻漸身上有哪些吸引人的特點
    • 不管是否學有所成,畢竟是在海外留過洋的,怎麼也受到點西方文化的熏陶。作者筆下的方鴻漸,是一個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而且他機智幽默的談吐和風度。
    • 方鴻漸的優點就是,口才特好,較為健談,而且為人善良體貼細心,與女性初次見面時尤其如此,屬於暖男類型。比如,他喜歡唐曉芙,對她就充分施展了自己口才優勢,並憑藉真心和誠意感動了她;即使是對他並不喜歡孫柔嘉,在去三閭大學的途中,也多次不經意地照顧她,這讓相貌平平的孫柔嘉銘記在心裡。就連慾望強烈身材火辣的鮑小姐都是這樣被他「捕獲」的。據了解,兩人是在船上遇見的。方鴻漸和鮑小姐不說話,並肩踱著。一個大浪把船身晃得利害,鮑小姐也站不穩,方鴻漸勾住她腰,傍了欄杆不走,饞嘴似地吻她。膽大心細,善於把握機會,沒有戀愛經歷的方鴻漸能做到這個地步已屬不易啊!!!「你嘴湊上來,我對你說,這話就一直鑽到你心裡,省得走遠路,拐了彎從耳朵里進去。」 會甜言蜜語,會逢場作戲,敢於表白,有情趣,豈能不打動少女的芳心呀。
  • 看書的感受
    • 每個人都能從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渴望愛情,可愛情往往短暫,進而追求婚姻;我們渴望婚姻,而婚姻往往無趣,進而懷念愛情。人的慾望永遠無法填滿,我們永遠都在追求得不到或已逝去的東西。我們多數人一生要換至少三個工作,我們多數跳槽是從一個坑跳到了另一個坑,一輩子在爬坑,而有些人一出生就在坑外面看著你滑稽的樣子。
    • 我們無時無刻的在博取人關注,不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這是我們的天性,是對歸屬感和認同感渴望的天性。人生之圍城,就如同天意之牢籠。如果認命,就只得在不同圍城之間徘徊、掙扎,如果要打破牢籠,或許不得不洞穿人性、看透世俗而坦然面對。
    • 《圍城》看似是一部描寫愛情的諷刺小說,而其深刻思想在於,人們對於自己追求的盲目性,以及對追求到的成功不知道去珍惜,尤其發現生活的現實與想像的虛擬相違背時,內心又產生了很大的失落與絕望。這點,在生活中是不可取的。故事結局看似悲觀,但作者卻在講一個很嚴肅的話題,既:熱忱的追求應處於冷靜的思考之下,因為很多事物是客觀的現實存在,而不是主觀的虛擬。
  • 關於更多詳細內容
    • 可以看我的博客大匯總: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圍城看後,是冷汗嗖嗖的。我對方鴻漸產生無限的同情,感同身受。方鴻漸的悲劇,還是離不開廣袤的社會背景、政治背景,不能簡單的以平和世界裡的婚姻、愛情、事業視之。

芸芸眾生,方鴻漸自覺意識是蘇醒狀態的,但蘇醒得懶散,蘇醒得妥協。既有得過且過的糊塗,又有慨而慷之的盲目。心底有自我期待的普通人,年輕時誰沒有幾分這種情緒?

圍城寫的是婚姻、世事,感嘆的卻是「憂世傷生」,話不說直、理不說透,一切就看讀者自身的閱讀體悟。

無論是哪架古董的時鐘指向幾點,也無論彼時生活的狀態是如何如何,其實都不相干,偶然性不能改變命運的必然。可笑的世道、可笑的自詡、可笑的周遭,一起註定了方鴻漸的痛苦與悲傷,「深於一切的語言、一切的啼笑」。


胡歌---方鴻漸

李晨---趙辛楣

范冰冰---鮑小姐

江疏影---蘇文媛

劉亦菲---唐曉芙

郭采潔---孫柔嘉

劉詩詩---汪太太

王志文---李梅亭

孫紅雷---高松年

曹可凡---曹元朗

魏宗萬---方遯翁

周立波---汪處厚


最先是看電視劇,才喜歡上《圍城》的,因為我是一個很不安靜的人,所以很多好的東西,是通過躺著或睡著來領略的,乍一想,作者所說的: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婚姻也罷,家庭也罷,現在想想果不其然,對小說內容沒有心思去考就,倒是對電視劇的男女主角的選用有些認同,方鴻建的弔兒郎當,蘇小姐的溫婉可人,都是那般深刻,還有它的劇中鋼琴背景音樂,一次次撩動人心……


哼!

哈哈!

有意思的事!

都在文人哪兒!


好,這個作品反映了一個思維逆向定律。人生就一圍城,在這個圍城中,城中的人,想逃出城,城外的人,想進入城,恰恰逆向。????????


目前看《圍城》將近一年了,都沒看完!都是勉強自己看的。確實覺得不好看,沒有吸引力!語句太啰嗦像是湊字數。與《追風箏的人》比較,差太遠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