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羨慕三毛和河西之間的感情。

我想要的感情很簡單。有一個並不過於優秀並不過於失敗的愛人,和我合適就好,我們從二十歲相遇,畢業後結婚,過著平淡卻幸福的生活。我比較喜歡簡簡單單,細水長流的感情。

三毛和河西太苦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倆結婚以後,只因為三毛對撒哈拉沙漠有些獨特的情懷,河西就跟隨三毛去到了沙漠。在沙漠的日子,兩個人連最起碼得生存都保證不了,只靠著雙方的愛意過生活。我並不認為沒有麵包的愛情是圓滿的。愛情是需要麵包這一基石來生活的。三毛在她的書里很清楚的記著他們在沙漠里的那段苦日子,吃飯,睡覺都成了問題。河西也因為要養活三毛,為了日常的生計,而不得不選擇走遠一些去打工。三毛也常常一個人待在房間里,怎麼不空虛不孤獨?但是,這樣的苦日子一點點的愛意也會讓三毛甘之如飴。河西拿新掙得工資為三毛買一些小禮物,三毛就可以開心一整天。這樣的感情是很炙熱,但是作為局外人來說,我看著都想落淚,太累。

河西和三毛愛的太過熱烈,以至於河西過早的離去讓三毛無法獨立生活。她甚至一度這下絕筆想要隨河西而去。身邊的朋友與親人一點一點把她的心從鬼門關拉回來。這場愛消耗了她整個生命。河西和三毛的愛情總是被世人羨慕,而我卻真的不羨慕。每當我讀起三毛寫的書,看到河西和她的愛情,都會有一種特別的悲傷。如果再來一次,我不知道三毛會不會再次選擇河西,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三毛那樣的女子,註定是要尋求不一樣的愛人,才懂得過了一生。

說真的!嚮往!嚮往那種愛的乾脆,愛的執著的情感。

沒有牽絆,沒有現實的打擊。就是愛你。6年,從一位稚嫩的男孩兒長成一位讓人能保護他愛著的女人,真是不容易。

只是,命運是捉弄人的,荷西不打招呼獨自去了天堂,留有三毛一個人承受。但是,誰又不羨慕他們愛的過程中的種種。點點滴滴。

既然愛,就是要徹底,要深!現實社會中那麼多人,漂浮不定,沒有一顆堅定的心,怎麼能不嚮往他們愛中的堅定!

願愛情中的人們,都能有自己的堅定,乾脆的愛情觀。既然愛,便要執著與彼此。


每個女人都有著自己想要的愛情,苦與不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輩子,愛一個自己喜歡愛的人,此生足矣。三毛,就是這樣的女子之極致。女人的愛情,開始的時候,都是靠男人來完成,但是愛到最後,多半以愛上自己的愛情而結尾,三毛又是。一個不平凡的女子,必須要有一份不平凡的愛情來豐腴人生,三毛若沒有荷西,她的一生也就註定是缺少色彩的,平俗的,萎靡的,唯有三毛遇到了荷西,她的人生才活的跌宕起伏,激情四溢。年輕的時候,受此誘惑,感覺她浪漫的妙曼,過著過著,就不喜歡了,一如三毛的那句話:愛情得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上……這也正是她的煙火氣,並且氣不大,剛剛好,所以她把日子過成了詩,過成了妙趣橫生的一副最美的畫,幫她完成了一種圓滿。而我要的不是悲情,而是一種平實與圓滿,穿衣吃飯數錢,這樣的居家小日子,我覺得才是我們這樣的小家碧玉所能過到的。所以,還算不晚,要到了,過到了,最後三毛的愛情對於我,便不再奢望了……


說實話,三毛的青春期情感泛濫,這是一個印象不怎麼好的開端。直到三毛與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荷西結婚了以後,經過那麼多年的積澱,三毛真正靜下來了,這個時候的三毛是最有魅力的。

要我說,我嚮往三毛與荷西之間的愛情,但不嚮往三毛與荷西之間的生活。

最讓我受不了的是荷西同學的一家人,也就是三毛的公公婆婆,可能是文化差異,理解不懂這種文化吧。

看了這麼多回答,好像只有我說了但對意見,我真的不想去撒哈拉大沙漠。

另外,插播一句廣告,我要做比荷西優秀的好男人。


愛情,人人嚮往;尤其是熱烈又純粹的愛情,令很多女性心往神馳。那麼如果給你一段三毛與荷西這樣的愛情,你能活出三毛和荷西這樣的深度來嗎。

想想三毛和荷西在沙漠中的生活狀態,荒僻落後又貧苦,連最基本的用水都需要走上長長一的段距離去買,電是不定時的來,經常是漫天的黃沙吹過,鄰居經常不經過你的允許就隨意拿你本來就不多的物品。。。。這樣的生活既枯燥艱苦又無聊寂寞,這種狀態下,僅靠愛情,不知道你能支撐多久。

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機會可以擁有這樣的愛情,最後都經不起現實生活和歲月的洗禮,莫不是以分手散場,徒增悲傷或遺憾。

三毛和荷西的愛情只能是擁有三毛這樣性格的女人所獨有,也只能是像荷西這樣的男人才能擁有。

我自問沒有三毛那樣的氣質和特性,也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在那樣的條件下,還能把生活過得如此有滋味。三毛的生活經歷和感情經歷註定只能是很多人心中一個遙遠的夢。


雖然艱辛但是很美好。

三毛一生情路坎坷。少女時代,學畫時暗戀儒雅的老師顧福生。後來與一個德國人訂婚,而未婚夫卻在婚前去世。她與荷西認識是通過荷西的哥哥,三毛第一次見荷西是在她的朋友,也就是荷西的哥哥家裡。三毛一直將荷西當做弟弟。因為她比荷西大了八歲(她的書里寫的是四歲,但有書友到荷西墓前祭拜時發現他們是實際年齡差是八歲)。

荷西去服兵役前,就已經向三毛表白,但三毛沒有同意。在三毛痛失未婚夫後,心灰意冷到西班牙散心。在女友的家裡,服兵役歸來的荷西給了她一個巨大的驚喜和感動。他蒙住她的眼睛,讓她猜猜他是誰,然後再次鄭重求婚。三毛被感動,然後答應了。

然後就是撒哈拉,荷西是唯一一個沒有質疑三毛對撒哈拉歸宿般嚮往的人。他在三毛去撒哈拉之前就默默去那裡找好了工作,租好了房子,等到三毛到撒哈拉時,他去接的機。在撒哈拉時,他們是真真正正相濡以沫,可以兩個人在屋子裡相對而坐,除了靜靜看書之外,偶爾讀到喜歡的字句,會互相念給對方聽。

在這樣的琴瑟和鳴中,艱苦的環境和生活也成了三毛筆下美好的文字。再來就是離開撒哈拉後,他們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段,最後到了迦納利島,買了房子,艱辛的日子才剛剛過去,荷西卻因潛水事故去世。三毛悲痛欲絕,而後的日子裡,孑然一身,再未委身他人,直至死去。


少女時代,看三毛的書,看得無比投入,當然對她的愛情也是嚮往的。

成年後,仍然嚮往。只是現實太殘酷,唯有放心中。


我不嚮往三毛與荷西的愛情,但是我很欣賞荷西對三毛的愛與付出。

三毛因為一個夢,她覺得撒哈拉沙漠是她前生所遇到事情的發源地,她離開台北的家打算去走遍整個撒哈拉,苦戀她的荷西也跟著她去了,荷西需要工作,但是又想要照顧好三毛。

記得荷西比三毛先去世的,那時候三毛覺得全世界就只剩她一人了,她覺得荷西對她來說很重要。以前她們在一起生活就是簡單並幸福的,就像是郵馬車廂一輩子只足夠愛一個人。

三毛說「感謝你贈予我一場空歡喜,我們有過的美好回憶,讓淚水染得模糊不清了,就像當初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愛你」

「如果有來生,我要做顆大樹,站成永恆,沒有悲觀的姿勢」

他們的愛是忠貞並且幸福的,我欣賞。


最初三毛只是把荷西看作朋友或是弟弟,在荷西說要三毛等他六年的時候,她也只是覺得幼稚可笑。可在三毛經歷了失敗的感情後又遇到荷西,荷西驚喜地把她抱了起來,在這之後,三毛感受到了荷西的真情,兩個人去了撒哈拉,成了彼此的唯一。三毛一直跟隨著自己的心,我想荷西已經成為她心底那一池靜謐的湖泊。這種日漸生出的幸福是我一直想要的那種感覺,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怎麼樣都是開心的


嚮往,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靈魂的伴侶,太多婚姻經不起推敲,雙方總有一個不是為了單純的想跟一個人共赴一生。所以才有了那麼多的分手人,離婚人。三毛是個純性情中人,熱愛生命,有著樂觀的天性,總是能從生活中發現美好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能活的如此率性。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熱愛她。跟一個異國人奔赴他鄉,心裡存著的是有他的地方就是家。她是幸運的。很多人終此一生也沒能找到靈魂安穩的他。尋尋覓覓。。。。。心逐漸冷寂。笑說飲著的原本就是人生本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