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乞丐皇帝。

  民間相傳的雜聞裏,有不少關於這位明太祖的軼事。

  據傳,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嚐盡了天下美味珍饈,再好吃東西,在他眼裏都視之無味。

  某天,生了病的朱重八,更是什麼也吃不下,於是便想起了當年在家鄉乞討時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何爲珍珠翡翠白玉湯?

  珍珠翡翠白玉湯是一道用白菜幫子、菠菜葉兒(翡翠),餿豆腐(白玉)和剩鍋巴碎米粒兒(珍珠)做成的一道湯品。

  窮苦人苦中作樂,開玩笑似的,給這道菜取了這麼個雅名。

  御廚好不容易尋到了這道菜的做法後,照着法子,同樣做出了這樣的一道湯羹。

  由奢入儉難,吃慣了山珍海味的朱元璋,哪裏還能吃得下這樣的東西。

  正當龍顏大怒時,身旁的近臣勸說道,此一時,彼一時,皇上您是心境不同了呀!

  若有所思的朱元璋,饒過了那位御廚。吃了很多苦,纔開創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從這碗珍珠翡翠白玉湯,看到了養尊處優生活對人帶來的改變。

  於是乎,對朱家子孫們,進行了不少憶苦思甜教育。憶苦飯,便是從明朝而來。

  喝白茶,只取單芽,芽頭肥壯飽滿,品級較高的白毫銀針,不少人在喝茶時,直呼喝不懂,味道太淡了。

  按說白毫銀針在白茶中可是個好東西,作爲春茶裏最早開採的茶,養分豐富,湯稠水滑,瓊漿玉露似的,溫潤淳和。

  爲什麼這麼多人,喝白毫銀針,感覺味道太淡呢?

  其實,喝不懂白毫銀針的道理,和明朝的憶苦飯有着幾分相似之處,不知苦,哪懂甜?

  要想喝懂白毫銀針,需要不斷提高自己喝白茶的段位,箇中滋味,慢慢對比體會。

  與此同時,還得掌握好沖泡白毫銀針的技巧,泡出白毫銀針最佳的風采,細緻的啜飲、感受。

  喝白毫銀針,若是您覺得滋味淡,不妨從以下四個方面,找找原因!

  《2》

  白毫銀針味道淡的原因一:提升喝茶段位

  白茶界中,最佳的形象代言人,一直以來都非白毫銀針莫屬。

  作爲白茶中的天之驕子,白毫銀針有着無數可以驕傲的資本。

  只取芽頭,極爲珍貴,豐滿厚實的芽頭,一枝獨秀,胖嘟嘟的,裏面含着尤爲豐富的天然養分。

  芽頭表面,細細密密的分佈着白毫茸毛,像是蛋糕上的糖霜般,灑得滿滿的,不留一點兒縫隙。

  單獨的芽頭旁,還帶着小葉殼,像是紅纓槍般,看起來精神抖擻。

  遠看上去,白毫密披的芽頭,銀光熠熠的,嬌俏靈動,模樣可愛極了。

  白毫銀針的茶香,以爽朗的毫香著稱。

  毫香,是白茶散發出來的植物荷爾蒙般的氣息,嗅聞起來,像是江畔乾燥的蘆花、蘆草傳來的氣息。

  又好像是玉米鬚,煮熟之後,散發出來的氣味。

  清新爽朗,令人親切安心。

  白毫銀針的茶湯,以淳和飽滿著稱,經過沖泡後,大量的養分物質析出,溶入湯水中,使得茶湯看上去尤爲飽滿。

  輕輕搖晃茶杯,能看到層層光圈漣漪,顫顫巍巍的,有如楊枝甘露一般。

  茶湯入口稠潤、潤和,漿感十足,湯水裏帶着綿勁。

  啜飲一口茶湯,含在嘴裏,好像舌頭做過了一場溫泉浴般,得到了莫大的撫慰,舒緩又輕鬆。

  白毫銀針的淡,其實不是真正的滋味淡,而是這種寧靜致遠般的淡泊,不少人一下子無法適應。

  尤爲是先前喝茶口味偏重的朋友,如果在嘗試喝白毫銀針時,一入門喝得便是頂級品質的白毫銀針,喝茶口味一下子是不好適應的。

  這時候,若是覺得白毫銀針滋味淡,就需要好好提高喝茶的段位。

  喝茶的段位,就像攀登雅各的天梯,需要一步步,慢慢進階。

  喝白茶,不少人一開始喝春壽眉和秋壽眉,會感覺到有味道,有香氣,有勁。

  這樣的滋味張揚外露的茶,容易喝懂,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而喝白牡丹,際遇會比白毫銀針好些。

  畢竟,在白牡丹上,有着不大部分人都能喜愛和感知,爲之津津樂道的花香,清香又鮮潤。

  喝白毫銀針,若是跳過壽眉和白牡丹,直接來喝,會覺得味道過淡。

  若是喝茶經驗慢慢提升後,再來喝白毫銀針,就會感覺不一樣的體會。

  白毫銀針作爲白茶中的養分明星,湯水裏的淳和稠厚感,帶給舌頭的洗禮,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品質好,等級高,工藝好的白毫銀針,養分豐富,茶氨酸含量高,風味清甜, 茶多酚和咖啡鹼含量少,湯水裏不易出現煞口、濃厚的味道。

  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飾,白毫銀針的簡單淡泊美好風韻,可得細細啜飲,學會欣賞。

  《3》

  白毫銀針味道淡的原因二:水質影響

  泡茶要用好水,這是個已經老生常談的話題。

  但偏偏,有人對此不上心,隨意擰開水龍頭,燒水泡茶,白白辜負了頂級的好茶味。

  現在生活中,經由層層官網,傳輸到千家萬戶的自來水,在出廠時,會先經過一番氯氣消毒。

  在日常生活中若是細心發現,每當清晨擰開水龍頭,靜置了許久的自來水,散發出來的氯氣味是十分明顯的。

  這般帶刺激性氣味的氯氣,對於好茶的茶香和茶味來說, 是無法逆轉的損失。

  更何況,經過層層管網運送的自來水,很容易因爲管道老化,鏽蝕等帶出鐵鏽味、塑料味等,直接用於泡茶,實爲下選。

  早在千年前,茶聖陸羽所處的年代,泡茶之水提倡的是: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對於環境發生污染的當下社會來說,除了遠離人煙,藏在深山之中,清甜透徹的山泉水,適宜用於泡茶外。

  其餘大部分的江河湖泊水,井水,乃至於雨水、雪水等天降之水,都不適用於泡茶。

  山泉水雖好,但日常生活想喝茶時,親自上山取水,太過麻煩,並不現實。

  日常生活泡茶用水,綜合考量之下,最爲適宜使用的是礦泉水和純淨水。

  訂幾桶純淨水,送貨上門,十分方便,除了用來泡茶外,還可用於日常飲用。

  水潤萬物,日常生活過程中,用好水,對身體健康更有益處。

  對於日常喝茶來說,用好水,更能完美展現出好茶的真滋味。

  泡茶用水水質不佳,泡茶喝了覺得味道不對勁,會白白冤枉了好茶!

  《4》

  白毫銀針味道淡的原因三:水溫高低

  泡茶除了要用好水外,水溫的影響,也很重要。

  泡茶的水溫,必須得是達到沸騰後的水。

  好茶不怕開水燙,對於白茶來說,這是個真理。

  若是覺得,全是芽頭製成的白毫銀針,看着過於嬌嫩,用七八十度的水溫泡茶,完全沒法讓茶味徹底釋放。

  換句不客氣的話說,用七八十度的水溫泡茶,簡直就是對茶味的浪費!

  白毫銀針,真的有看起來那般嬌弱嗎?完全不!

  若是掰開白毫銀針的芽頭,你會發現裏面是層層的筍殼狀,從中間拗斷芽頭,從橫截面裏能發現層層的樹輪狀。

  白毫銀針的芽頭,被層層的白毫層,嚴實的防護起來。

  在泡茶時,若非用足夠高溫的沸水,是難以激發出其深層茶味的。

  自古慈母多敗兒,若是擔心白毫銀針被燙壞,用溫水泡,其實恰恰卻是對茶味的極大辜負!

  白茶內在養分物質,需要藉助沸水的激發,方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激發。

  白茶的茶香物質,沸點溫度有高有低,用沸水泡茶,沖泡後隨着溫度的一路下降,茶香因而能得到錯落有致的釋放。

  縷縷茶香,依次登臺亮相,給人驚喜。

  而用低溫水泡茶,泡出來的茶湯,味不足,香不佳,表現自然不出彩。

  《5》

  白毫銀針味道淡的原因四:泡茶工具

  泡茶工具的使用,對於茶味寡淡與否,有着重要的影響。

  最爲常見的,是茶水比例搭配失調。

  拿了個大杯子泡茶,只細細的配了一小撮茶,茶味被泡淡,再正常不過。

  沖泡白茶,最爲廣泛適用的茶水比例,是110ml白瓷蓋碗,搭配上5克幹茶。

  素簡的白瓷蓋碗,質地溫潤,帶有一層光潔的釉面,便於清洗,同時還十分細密,不吸附白茶的茶香和茶味。

  用白瓷蓋碗一沖沖泡茶,能得到最爲忠實的茶味反饋。

  110ml容量大小的白瓷蓋碗,是最爲標準容量的蓋碗大小,使用起來更爲趁手。

  用蓋碗泡白茶的好處,和身旁朋友說過不少。

  然,曾遇到一位朋友,聊天時說到,白瓷蓋碗泡白茶,味道太淡了呀。

  正當疑惑時,看了發過來的圖片後,心下立即明瞭。

  這蓋碗的型號尺寸,明顯過大了呀。

  朋友這套從日本帶回來的蓋杯,模樣別緻古樸,但看上去容量已經接近200ml。

  用這樣的大蓋碗泡茶,投茶量不調整,得出來的茶味,如何不淡呢?

  所以,哪怕是用白瓷蓋碗泡白茶,在正式泡茶前,可要好好測量蓋碗容量,及時調整茶樹比例。

  畢竟,投茶量搭配恰當,才能得出好滋味!

  《6》

  劉姥姥在櫳翠庵喝到妙玉泡出來的好茶時,一口喝盡後,評價到:

  “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

  引得賈母一行人笑了起來。

  早前沒有喝過真正好茶的劉姥姥,自然覺得喝茶要喝得濃重些好。

  殊不知,清潤鮮香,淳和柔滑的好茶,風采需要細細感受,方能得知。

  濃非厚,淡非薄。

  喝茶品茶,茶葉的內含物質越豐富,滋味就會越厚實。

  內含物質纔是鑑定一款茶是否優秀的基礎。

  喝白毫銀針,您若是覺得味道淡,不妨好好找找原因。

  作爲白茶界中的養分冠軍,若白毫銀針喝了感覺味道淡,將其捨棄,太容易錯失好茶了!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