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

而對廣大新編三科教材的任課教師來說,教材的變動也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設計、組織、參與、引導等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這無疑有一定的挑戰。

新編三科教材都有哪些變動?有哪些特點?教師有無相應的培訓?

新編三科教師們,你只能了解更多,不能了解得更少!

語文

「專治」目前教學中少讀書、不讀書問題

「部編本」語文教材在這方面想了許多辦法。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選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

傳統文化篇目變多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古詩文132篇,占所有課文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初中古詩文選篇124,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體裁更加多樣化

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漢語、漢字第一位,先認字,再學拼音,做好幼小銜接過渡

過去都是一年級剛上學就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認字。這回改為把拼音學習推後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溫儒敏教授特別提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按照「內容主題」組織課文單元,將語文基本素養分解成點

教材結構上明顯的變化,是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按照「內容主題」(如「修身正己」「至愛親情」「文明的印跡」「人生之舟」,等等)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樣給予明確的單元主題命名。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

精讀和略讀區分度增加

初中教材改「精讀」為「教讀」,「略讀」為「自讀」。教讀課設計比較豐富,有單元導語,預習,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課外閱讀延伸。部編本」語文教材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以往語文教學比較偏重精讀,扣得很死,雖然有用,但這是很不夠的。比如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讀整本的書,等等,以往教材與教學都較少關注,結果是多數學生只會精讀,只會考試,而閱讀速度很慢,也不曉得運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部編教材在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

?教師說

「總體上來看,統編語文教材知識更加系統,更有趣味性。」

——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張覲文。

「統編教材增加了很多情境圖片,既提高了趣味性,又利於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的提升。」

——奉賢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實驗小學語文教師仇婷婷。

「統編教材則更強調拼音的正確書寫,可以說「拼音教學更加穩紮穩打了。」

——閔行區田園外語實驗小學語文教師王沐易。

歷史

按照重大歷史事實的「點」和社會發展演變規律的「線」編內容

把原先以「主題式學習」為主,變成以「時序性」為基本特徵,按照時間的順序,精選最基本的史實,這樣的設計有助於學生掌握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重要史事,更深刻理解社會發展演進的歷史規律。

強調紅色革命教育,抗戰史有完整敘述

完整介紹了中過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的14年的史實。在八年級教材中,明確「十四年抗戰」的概念,抗日戰爭得到完整敘述。以前教材可能只羅列幾次大型戰役,但現在的教材中既有正面戰場也有敵後戰場,國民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得到體現,也強調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強調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

教材以史實為依託,講述了新疆、西藏、台灣以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道德與法治

強調法制精神培養

把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設置為法制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的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鑲嵌,確保法制教育始終貫穿,全程不斷線。其中,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

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比如,遵守交通規則等法治教育、遵守孝道等傳統文化、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得到體現。

按照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編排

由近及遠安排了6大生活領域,按照學習難度不同,採取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

從經驗導入,與經驗聯繫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社會展開編排。從經驗導入,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繫,聚焦主題,正面陳述有知識支撐的觀點,揭示矛盾深入分析,並有相關行動方法的指導。

教育部2017年首場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上,除了介紹義務教育三科教材有關情況,也明確提到:

將建立健全國家級、地市級、縣級三級培訓體系,分層實施,3年完成三科教師全員培訓。

所以新編三科教師們,新編教材帶來的教學挑戰雖有,但後續的培訓也會跟上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