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無止境的殺人』  

  宮部美幸這位作者在台灣應該是極具知名度的,幾年前的大作“模仿犯“紅透整個亞洲地區,雖然我至今還是沒時間看完這部大作,只好找來這部『無止境的殺人』來過過乾癮了。

 

  這部『無止境的殺人』說來也算特殊的作品,也是日本近年來很流行的文體,也就是由不同的述事者構成的故事內容,像是湊佳苗作品“告白“那種方式。

 

  但宮部女士走在更前頭,述事者已經由單純的故事中角色,升華而成了故事中角色的“錢包“!?

 

  其實從夏目大師的“我是貓“開始,日本人就一直對於這種用人類以外的生物去表達故事的方式,有著莫名的熱愛,而現在“生物“已經無法滿足他們了,像“錢包“這種無生物也漸漸地在主流小說商品中出現,可見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已經逐漸從“知“的範疇,走向了“探奇“的方向,不夠稀奇古怪的內容,可吸引不了人們的注意力。

 

  本書的內容一開始是關於為了獲取高額保險金而殺人的事件,在國內外都已經不是新聞了,然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們,卻是因為這個案件,不管是人氣還是知名度都因此水漲船高。就像台灣前幾年的“搞軌案“那樣,涉案人不斷地成為新聞版面上的焦點,觀眾們也紛紛將注意力放在電視機上面。

 

  電視台為了收視率,不僅新聞台特開時段專門討論,一些談話性(八卦)節目,也一窩蜂地加入,對於觀看此書的我來說,有時真是感覺日本的情形原來和台灣真是接近,可怕的媒體真是是無國界之分。

 

  也因此透過許多故事中重要人物的“錢包“們,我們漸漸地看出了事情的真相,然而真相到了最後反而不是故事的重點,而是涉案人的心態。他們已經不是單純地為了金錢,而是為了事件發生之後隨之而來的注目,知名度的上升帶給他們工作上、事業上的大量機會,讓這些人更加專注在“名“的獲取,導致新聞的熱度下降之後,還要想盡辦法提供最新“物證“給媒體,繼續將案子炒作下去…

 

  於是『無止境的殺人』,為的究竟是什麼?死者的死法、死因已然不是故事的重點了,而是關於人們內心世界的變化、扭曲、醜惡…等,作者再用其吸引人的筆觸將之血淋淋地勾勒出來,在滿足了人們的“探奇“之後,為我們發現那些令人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荒謬動機和事實。

 

  看完了本書,深深地了解,為什麼總是有人說日本是最愛揭自己人瘡疤的國家,因為“自省“的觀念已經深植在他們內心,成為了不自覺的習慣,錯誤、偏差發生了,都會有人站出來指證歷歷,大多數的人都會因此受到導正。

 

  反觀台灣國人的知名人士,遇到相關重大的敏感議題時,除非是為了增加自己知名度的人,才積極的參與意見的發表,,而大部份的人都為了自保,不想受到牽連,就算知道媒體傳達出來的東西與事實不符,也不敢勇敢地站出來指出其錯誤的地方(已故的正義鬥士林醫生除外),獨善其身的想法和心態,在功利權衡之下,更加令台灣民眾對“真相“的距離,開始越來越遙遠了…

 

  作者是日本重量級的作家,一言一行都具有不少的影響力,能夠如此地將社會上的問題用這種方式呈現,個人感覺是非常勇敢的,而具非常貼近我們真實的社會文化。被殺之人固然可憐、令人宛惜,但社會上對於新聞只求話題性、收視率的歪風,卻更是讓人們需要警剔的。

 

  因為下手殺人的雖然是兇手,但更恐怖的是那些為了“探奇“而緊守著電視、網路的廣大民眾,已然成為了那些兇案背後的“推手“而不自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