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北京超寶齋等多家古玩店因銷售假「齊家玉」被摘牌。8月2日,工商總局、文物局發文將聯合針對「文物流通市場」進行專項整頓。8月7日 由湖南省文物交流鑒定中心(湖南省文物總店)舉辦的「中國古代玉器鑒定高級培訓班」在長沙開班。這正是應對文博事業的快速發展,文博系統對文物鑒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做出的反應。

  記者採訪了中國古代玉器鑒定高級培訓班請來的兩位主講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著名玉器鑒定專家楊震華、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授劉衛東。

  他們表示,目前文物市場贗品充斥、一些制假作偽手段也使用上高科技。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真專家,如果不與時俱進,也會看走眼。

  記者 吳岱霞 實習生 屈紫語

  造假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傷害

  記者見到楊震華時,她正在給來自全國的80多位學員講解古玉鑒定中一個螭龍紋的演變過程:商代的龍有蘑菇形的龍角,戰國的龍張牙舞爪,眼睛凸出十分兇猛,唐代的龍非常粗壯,向上升騰嘴角超過眼梢,宋代的龍頸較細、嘴角與眼梢相平,元代的龍小頭細頸蛇尾,明代的龍在早中晚期各不相同,清代的龍老態龍鍾像老壽星……

  楊震華說:盛世收藏,收藏古玉現在是個高峰,大家都喜歡我們中國的古玉,沒有那麼多古玉怎麼辦,市場上就出現了仿的,現在仿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浙江、蘇州、徐州等地都有做仿古玉的作坊。我們辦這個班就是要把鑒定古玉的經驗傳授給博物館、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員,讓更多的人知道如何鑒定真假。

  楊震華說:「我看到有的人花了大價錢收了一屋子假東西,這真是讓人心痛。很多人憑感覺買,現在很多仿的東西一件就要幾十萬,上百萬,錢花出去,收藏的卻是假的,多可惜呀。社會上還出現了 國寶幫 , 漢代梳妝台凳 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都出來了,漢代的時候還沒有凳子呢!

  因為社會上真正懂古玉的人太少,所以假的都變成真的了,這會將中國傳統文化引向何處?仿古造假行為實際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傷害。」 楊震華說:「現在國家開始重視這些問題了,7月中旬北京超寶齋等多家古玩店因銷售假 齊家玉 被摘牌,我國將在2017至2010年三年時間,整頓文物流通市場。」

  收藏古玉要多看真品少出手

  隨著喜歡玉的人越來越多,普通的愛好者和收藏者如何才能提高眼力,明辨真假,避免上當受騙呢?楊震華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她認為,要想知道假,就要多看真的,最好的看真場合就是博物館,要經常到博物館,多看多研究。 如何看包漿,如何看沁色,如何看造型,時間久了,也就會了。

  楊震華師從文物鑒定界泰斗張永昌先生,她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說:「我在學習的時候,看到的真的、好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看得多了,就知道了。為什麼有人說看不懂古玉,原因也在這兒,因為看得少呀,看得多了,你也會鑒定了。再加上對玉器料、工、形、紋等鑒定要素的反覆學習,古玉的鑒定沒那麼神秘。」

  楊震華忠告古玉收藏愛好者:「在辨認一塊玉是否老玉時,可以從玉材、包漿、沁色、造型紋飾、刀法等幾個方面加以鑒定。在沒有學習,沒有研究之前不要出手,一出手買的都是假的。要學習好研究好,再出手。」

  微痕迹讓仿古玉無處遁行

  來自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劉衛東教授原本在上海做珠寶鑒定工作。之所以進入古玉鑒定行業,他說:「我在做珠寶鑒定的時候常常有人拿古玉來找我問是不是真的,我發現我國在古玉鑒定方面除了依靠眼學(經驗)之外,沒有客觀依據可以判斷。」於是從2005年開始,劉衛東從科技考古的角度對古玉進行研究,建立古玉鑒定客觀依據。

  要有客觀依據就要有資料庫,他從全國各博物館選取了從考古發掘中出土的1400件古玉做為樣本,從材質、器形、沁色、加工工藝四個方面研究,將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的古玉的特徵數據全部收錄進資料庫。

  他說:「比如用漫反射紅外光譜儀就能判斷古玉材質的真假。過去對古玉的沁色只能通過眼看來判斷,現在在寶石顯微鏡下真沁假沁一目了然。」劉衛東介紹,在顯微鏡下玉沁的形成過程都能一目了然。 劉衛東說:「現在仿古玉技術非常高超,在器形上能做得非常到位。所以有很多資深專家也會有走眼的時候。」

  劉衛東說:「仿古玉可以仿型,但仿不出微痕迹。」

  就像警察通過蛛絲馬跡斷案一樣,劉衛東對不同歷史時期玉器的切割痕、磨痕、陰線、實心鑽孔、管鑽孔、透雕、拋光等七種加工微痕迹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對比。劉衛東認為加工工藝是古玉與現代仿古玉的最根本的區別,這種區別在顯微鏡下的觀察微痕迹就會一覽無遺。劉衛東說:「不同時代加工玉石的工具、工藝也有不同,不同的工具、工藝在玉石上留下的微痕迹也是不同的,這種加工微痕迹不僅可以幫助中國古代玉器進行斷代、鑒定真偽,還能彌補傳統眼學鑒定的不足。

  因此劉衛東鑒定古玉分兩步:通過新舊斷真假,一件玉器如果它的造制工藝是新的那它一定是假的,仿的。在確定真假後再通過器形、包漿、文飾、沁色來斷年代。

  來源:三湘都市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