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百鳥朝鳳》中最打動我的是主人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

我們總聽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也確實如此。古往今來,我們國家有很多的傳統文化,像京戲臉譜、皮影、糖畫、書法等,但現在有很多的傳統文化都已經失傳。而造成他們失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古代有傳承的世家大都是「傳男不傳女」,更加不會傳給外人,一門手藝就會失傳。現今科技發展越來越快,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習俗人們為了簡便都逐漸捨棄。

我之前看電視時,介紹了一種叫「喜餅」的點心,在以前的一些特殊日子裡喜餅是必須用到的,但是它很不健康,製作過程也很繁瑣,買的人就慢慢變少了,會做的人也就少了。很多大人最開始都是為了生活才會去學習手藝、文化,當這門手藝不能幫助他生活時,他會沒有動力傳承他,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主人公一樣堅定不移的傳承嗩吶文化。

電影中的焦三爺在挑選接班人時非常嚴厲,他注重於接班人的道德品質,他知道什麼樣的人才能把嗩吶手藝傳承下去,他是個真正懂嗩吶的藝匠。這些傳統文化都是先輩留給我們的遺產,有很多已經失傳了,有很多即將要失傳,是有很多人希望能夠流傳下去,但是有多少人會去做呢?

電影中的師徒情和父子情也讓我感動,但是從沒有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問題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更讓人感動,引人深思,我希望會有更多的瑰寶留給後輩。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跟現在我們經常提倡的一種精神息息相關,沒錯,那就是工匠精神。可能有一些人對這個詞很陌生,但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確實需要重提工匠精神。焦三爺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老藝術家,他的工匠精神體現在他一輩子都在干同一件事情,吹嗩吶。他收了一個徒弟,游天鳴,當時嗩吶還是一件讓全村人引以為豪的事情,而能夠吹《百鳥朝鳳》這首曲子的嗩吶人更了不得。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嚴於律己,還體現在嚴於律人,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小孩,游天鳴每天必須苦練基本功,有一次焦三爺要求他用蘆葦桿把湖裡的水吸上來,他從天亮吸到天黑,終於吸到了水,可焦三爺沒有當面表揚他,而是換了一根更長的蘆葦桿讓他繼續吸。工匠精神就是執著於對事業的信念和擔當,追求精益求精,焦三爺不僅對徒弟如此,對自己也是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吹嗩吶越來越掙不了錢,甚至連養家糊口都成問題,很多同門師兄弟跟徒弟都選擇了轉行,焦三爺還在堅持。當嗩吶這種傳統文化受到西洋文化的強烈衝擊時,焦三爺為了能夠讓這種文化繼續傳承下去,最後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當他在嗩吶上吹出鮮血的那一刻,我震撼了,驚呆了。敬偉大的工匠精神!


下面是給大家截來的劇情介紹從劇情介紹中,除了人物之間的劇情發展之外,更多的是對一種傳統技藝沒落的感慨。中國傳承這麼多年,有誰知道有多少不知名的傳統,已經在沒有傳承人的原因下而失承了呢?

這其實是對中國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種思考。而百鳥朝鳳更是讓人聽出了歷史的一種滄桑感、一種古老感和厚重感!

以及老一輩人對傳承失去傳承人,傳承不下去的一種焦急、一種心痛和一種想方設法想要將他傳承下去的責任感!和老一輩人都對傳承的重視!

拙見


謝邀:這部電影沒有轟轟烈烈的大場面,更多的是平鋪直敘,但就是這樣寫實的表現卻能使人落淚。夢想的執著,時代的變遷,一個行業從幾百年受人尊敬到傳承沒落,從被排擠再到被代替都讓人無奈。但也是沒辦法的事,時代在變遷,一種行業的衰敗,總會有它的替代品。如果非要說電影最打動人心的是什麼?我認為是一代匠人對一種行業的熱愛與執著。

人類的發展就是傳承,創新,前進的過程。拋棄傳承的創新如訪花陳堂,欲而無雅。丟開傳承的發展就是人登六盤頂須經彎道無數。

這就是《百鳥朝鳳》展示給我們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中必須具備「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精神。


謝謝邀請,我直接奔主題了

《百鳥朝鳳》表達了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追求,對中國文化在慢慢遺失的一種表達。通過一個簡單樸實的老一輩。去表達對傳統藝術的真摯熱愛。就如同他說的:只有把嗩吶吹到骨頭縫裡的人,才能把嗩吶傳承下去。才有把嗩吶傳承下去的責任感!這本身其實是件誇張的事情。但是也側面表達了對藝術對嗩吶對傳統文化的狂熱與喜愛。

中國文化在漸漸流失。一些老一輩的東西在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就如同功夫,嗩吶,剪紙等等一些中國特有的文化。在逐漸流失。西方文化在慢慢融合。融入我們的視線。當那些嗩吶,二胡,等等一系列東西被年輕人標上了低俗,土等詞眼。以追隨西方鋼琴,吉他等為高尚時,生活就已經變了味道。

自省,反省,驚醒這個電影給我的感覺是這三個詞。我們在感慨老一輩的固執的同時,也在理解他為何固執。對自己也感到一絲羞愧。

而中國電影市場已經開始變得畸形,商業化,產業化,大批量的中低國產電影湧入。不去求質量,只希望賺錢。那麼對於百鳥朝鳳這類電影在茫茫的電影行業里,就如同焦三爺在現代世界裡一直堅持嗩吶一樣。螳臂當車。不在乎結果。卻在乎意義。還是那句:才有把嗩吶傳承下去的責任感。而正是這種責任感是我們缺少的。我不是說去刻意寫出來批判誰誰誰或者諷刺誰誰誰,因為我本身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最後,似乎我還沒配圖,管他呢,如果你看完了我的回答,自然會有感觸,配不配圖有什麼關係呢。國強還需少年強。

共勉!


謝謝悟空邀請

《百鳥朝鳳》影片講述了傳統嗩吶藝術在新時代的遭遇,表面上劇情的主角是年輕藝人游天明,借他的學藝成長貫穿了焦三爺(電影的真正主角)通過徒弟的視角描寫老藝人對傳統的熱忱,以及面對新時代的焦慮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實力派演員陶澤如,以高超的演技把焦三爺,一個農村藝人樸實外表下的脈脈溫情,和錚錚鐵骨表達的淋漓盡致,這是一個將嗩吶吹到骨頭裡的藝匠,也是千千萬萬這樣的民間藝人,延續了中國傳統民樂精神和靈魂。

我覺得影片好就好在不知是一群藝人的人生故事,更是對整個中國文化的思考。金 木 水 火土五個村莊簇擁著無雙鎮,象徵著傳統中國的空間格局,嗩吶樂班與西洋樂隊的交鋒,象徵了傳統中國,與西洋文明市場大潮的衝突和對峙《百鳥朝鳳》背後象徵的傳統道德的衰落,則指涉了幾十年來的禮崩樂壞和人心不古,影片折射了這種思考的局。

這部電影的導演吳天明,是新中國電影史上的風雲人物,他拍的《人生》《老井》《變臉》

曾榮獲國內外大獎,《百鳥朝鳳》是吳天明的遺作:早在2013年就已經完成,並得了金雞百花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由於農村題材與商業就行格格不入:難以找到發行者,以至脫至今年才得公映,我覺得這部電影值得我們去電影院觀賞。


我覺得,是無奈。

人在面對那些被歷史洪流捲走的東西時,心裡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悲傷和悵然。

不僅僅是嗩吶,包括古法造紙,木雕等等幾乎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面臨著這種境況。

曾經輝煌萬分,有非常優秀的作品,震撼人心的作品存世。曾經有那麼多人堅持幾十年從事的一項工作,如今卻躲不過失傳的命運。

這個時代它們能容身的空間有限,真的能靠它們活著的人實在寥寥。我們一方面要為自己的生活疲於奔命,一方面還想偶爾吸收這些傳統的瑰寶帶給我們的陶冶。擁有的人想放棄它們,遠觀的人只想遠觀,卻不能拯救它們。

這本身就是非常之無奈而又矛盾的事情。

人類不可抗拒的無奈,最戳心。


剛剛看完百鳥朝鳳,一開始就覺得整個電影畫風很淳樸,被焦三這樣堅持的老藝術家精神感動了!到死都要吹著嗩吶。也感嘆如今一些傳統藝術確實沒落了。在我們村,即便喪事,也是會請西洋樂隊跟嗩吶班一起的。嗚嗚嗚,演員們的演技都很棒!!天鳴人品沒的說,對師父也非常尊敬與孝順,這是部好電影!!反正我現在還想哭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