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造人的故事。或許,正是從這個故事中汲取靈感,許多神魔小說中,凡處於修仙體系最頂端的聖人,均有一項玄妙無邊的本領——再造乾坤。《封神演義》中的通天教主也不例外。

  通天教主是鴻鈞老祖的徒弟,修成五氣朝元,三花聚頂,萬劫不壞之體。他所創建的截教,也是三界勢力最大的教派,門下弟子數以萬計,且其中高手如雲,達到金仙修爲者比比皆是,即使大羅金仙和準聖修爲的也不乏其人。

  不過,由於通天教主秉持有教無類的收徒理念,以至截教門下多“披毛戴角之人,溼生卵化之輩”,因而受到自視名門正宗的元始天尊的嘲笑。元始天尊是通天教主的二師兄,但法力修爲略低於通天教主,且一直對通天教主不是很服氣。

  封神之戰前夕,鴻鈞老祖讓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三位徒弟共創封神榜,然而,元始天尊卻擅作主張,將通天教主排除在外,而獨自掌握封神榜的策劃權,並拉攏師兄老子作爲盟友,對付截教集團。

  這可不是筆者信口開河,原著中明確提及,萬仙陣之戰後,鴻鈞老子訓斥徒弟三人,“當時只因周家國運將興,湯數當盡,神仙逢此殺運,故命你三個共立封神榜,以觀衆仙根行淺深,或仙,或神,各成其品”。

  元始天尊剝奪了通天教主創立封神榜的資格,通天教主並沒有計較。爲湊足封神榜上的名單,元始天尊又大肆引誘截教弟子應劫,通天教主起初也沒有計較,儘管闡教弟子應劫的人數屈指可數。

  可是,當截教趙公明、三霄娘娘等大羅金仙或準聖也被應劫,闡教十二金仙之首的廣成子三謁碧遊宮時,通天教主終於忍無可忍。

  其實,通天教主原本也打算一忍了之,但截教弟子一個個怒髮衝冠,不斷慫恿通天教主爲死去的師兄弟報仇。更關鍵的是,廣成子三謁碧遊宮,或許有向通天教主道歉的成分,但在截教門人口中,卻成了向通天教主耀武揚威。

  既然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通天教主於是決定下山,爲截教門人討還公道。按說,以通天教主的法力修爲,加上截教高手如雲弟子衆多的龐大實力,元始天尊與他的闡教集團絕不可能是通天教主的對手。

  但元始天尊太善於拉外援,尤其是善於利用外援對付通天教主,結果,他邀請到老子、準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三大聖人相助。根據《封神演義》的設定,聖人之下皆螻蟻,通天教主門徒雖多,但截教只有他一位聖人,而闡教有包括元始天尊在內的四大聖人,如此,通天教主又豈會是元始天尊的對手?

  誅仙陣一戰,通天教主損失慘重。但他不甘心失敗,又擺下萬仙陣,捲土重來。但通天教主始料未及,當萬仙陣之戰到最緊要關頭時,他最信任的弟子長耳定光仙叛變,將他苦心修煉專用來對付四大聖人的法寶六魂幡獻給元始天尊,致使其功敗垂成,截教損失慘重,半數以上弟子應劫而死,因此覆滅。

  可是,這是個要命的問題嗎?正如前文所說,聖人具有再造乾坤的能力,何況再造弟子。要知道,連太乙真人這樣法力平平的金仙,也可以讓弟子哪吒復活。那麼,萬仙陣之戰後,通天教主爲何不復活弟子,再與闡教一戰呢?

  首先,根據原著的設定,復活弟子必須得到其靈魂,而萬仙陣之戰,應劫的弟子靈魂全被元始天尊控制,通天教主根本無法得到。既然沒有靈魂,又如何復活弟子?

  其次,萬仙陣之戰後,通天教主自己也身不由己。面對三個弟子同室操戈,鴻鈞老祖非常痛心,聲色俱厲地訓斥了三位弟子,並將通天教主關了禁閉。

  至於鴻鈞老祖爲何軟禁通天教主,而不是元始天尊,有兩個原因:其一,元始天尊是勝利者,且挾四大聖人聯手之威風,鴻鈞老祖有所顧忌;其二,通天教主是失敗者,鴻鈞老祖擔心他氣急敗壞,不惜毀天滅地,玉石俱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