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列車第二站

義大利廣場 Place d』Italie ——公元二世紀

巴黎有幾個這樣的地方,條條筆直大道呈放射狀從巨大轉盤向遠方延伸。比如凱旋門、Denfert-Rochereau、巴士底廣場、民族廣場……它們是巴黎的交通樞紐,保證城市血液循環的暢通,十三區的義大利廣場也是其中之一。這並不是巴黎最美的廣場,嘈雜的車流形成巨大的漩渦日夜不息,商業中心方方正正的現代化建築上伸出幾支不知什麼象徵的「弔臂」,生硬地刺破天空。唯一好點的環境就是那轉盤中心的圓形花園,然而只有一條人行橫道可以通往。若想從別的角度進入,就要冒生命危險,穿過橫行無忌的車流,所以這個花園很少有人光顧。我在離廣場不遠的Ivry大街生活了5年,可一到這裡就會轉向,幸好有一條大街可以成為我的坐標,那就是義大利大街。找見這條大街,然後從它左面的Ivry大街一直往下走就可以回家,再往前走就是巴黎最大的亞超,陳氏兄弟商場。

能把亂糟糟的義大利廣場拍成凡爾賽,我也是醉了……

義大利廣場,這個名字也許就是古高盧羅馬在這個地方的最後遺跡。當年去往義大利的路正是從這裡開始!公元二世紀,新的Lutèce城在羅馬人的統治下在塞納河之南發展。條條大道出現在Parisii人的城邦,義大利廣場正位於前往裏昂,繼而直通羅馬的大道上。

今天的義大利大街,還讓人想起那句話——條條大道通羅馬

Lutèce似乎忘記了戰爭的傷痕,變成娛樂之城。羅馬人帶來了他們千篇一律的眾神雕像,也帶來他們的「墮落」生活。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建一個競技場,在離城市不遠,山河之間的半山腰上。這座輝煌的競技場容量高達一萬五千人。每天清晨,陽光會通過設計巧妙的建築灑滿坐席。人們從這裡可以看到賽納河支流La Bièvre河彎曲流延,而遠處則是綠油油的森林。這些森林在未來將會變為Ménilmontant和美麗城(Belle Ville)……

競技場由精雕細琢的巨大石塊建成,柱子上貼滿琉璃,眾神雕像林列,階梯座位上方還有布,為觀眾遮陽避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巧妙的建築設計——四周壁龕營造出競技場內絕佳音響。在這裡高盧人和羅馬人混坐在一起,想看喜劇,有普勞圖斯的《釜中謔》(Farce de la marmite),無意中發現滿鍋黃金的守財奴的笑話;想看宮鬥劇,有《女祭司》(Les Bacchantes),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狄俄倪索斯為母親復仇;有時人們厭倦了文學,想看點暴力的,於是鮮血流遍了競技場……關在場旁籠子裏的獅子老虎被放出來,角鬥士頭戴頭盔,手拿寶劍,絕望戰鬥。當他們倒下的時候,人們會發出陣陣唏噓,看著他們被禽獸撕成碎片。屍體隨後被擡出以死神Libitina命名的門,興奮的觀眾全部站起,目送勇士的屍身。第二天,同一個地點,《釜中謔》又會上演,引起陣陣歡笑……這就是Lutèce的劇院+競技場。

那麼今天,Lutèce的競技場還在麼?在!而且它的保存還跟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有很大關係。就像當年樑思成為保留奈良做出努力,雨果為競技場做出了重要貢獻。公元280年,競技場被入侵的蠻族摧毀了,變成墓地,繼而又被卡佩王朝腓力二世奧古斯都(1165-1223)修建的城牆改造,從此沉睡地底。直到1860年修建Monge街的時候,工人們在大街46號下面發現了奇怪的遺跡,Lutèce的競技場重見天日。1883年又發現了競技場北部遺址,可是當局只希望修建一條又寬又直的大道,並不想保存什麼古蹟,大片競技場差點毀於鏟刨之下。這時《巴黎聖母院》的作者發話了:「巴黎這樣一個欣欣向榮的城市不可能無視自己的歷史,放棄這個鮮活的見證。競技場是這座大城市古代文化的標誌,是獨一無二的。摧毀它,就是摧毀城區自己。保留競技場吧,無論如何也要保留。不但你們做出有益的事,而且你們將成為後代的榜樣。」大師發話了,市政府趕快投票撥出資金,在競技場修建了公園。公園於1896年開放,至今仍是當地居民的好去處。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來到競技場,這裡一片祥和,早沒有當年血流成河的緊張場面。孩子們在場中踢球,人們拖家帶口來這裡玩地擲球,或是躺在草坪上,享受溫暖陽光。還有的孩子把石牆當作攀巖訓練場。坐在當年的觀眾席上,場內發生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不禁感嘆建築師的技藝高超。走到競技場中心,孩子玩耍的喊聲回蕩,彷彿被麥克風放大,讓人心情激動,血脈噴張。孩子的聲音都讓人如此動容,可以想像當年角鬥士,在一萬五千瘋狂觀眾的吶喊下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競技場的入口就在Monge街46號這個不起眼的小門後

當年角鬥士是否從這裡進入?

今天的看客

小角鬥士

公元二世紀Lutèce進入黃金時期,僅西岱島就有近一萬居民,塞納河南部的左岸也繁榮發展起來。相比之下右岸卻還荒蠻。遠處有座小山,就是未來的蒙馬特,上面有所小廟,和幾間居所。雖然建築不多,但右岸是Lutèce城的補給支持。人們在這裡挖淤泥,燒制磚瓦,在這裡種地、放牧……Lutèce被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在左岸主要居住羅馬人,下城就是西岱島,聚集著高盧人。人們於是習慣性把下城稱為「Civitas Parisiorum」,意思是Parisii人之城,Paris(巴黎)這個詞就離誕生不遠了。

羅馬人在左岸大肆修建,高盧人河裡打水喝的時代一去不返了。積水池和二十幾公里的引水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水通過陶製管道供給噴泉和浴堂。羅馬人最愛的就是澡堂,他們把這樣的舒適也帶給了Parisii人。那是享受和休閑之地,也是聚會的好場所。大理石修建的浴室裏鋪滿了各種圖案的馬賽克。活動筋骨之後,人們首先進入tepidarium溫水廳,然後是caldarium熱水廳,繼而轉入frigidarium冷水廳,最後在休息室裏,人們可以吃吃喝喝,聊聊八卦時事……

今天巴黎不少地方還可以看到浴堂遺跡,最有名的要數Cluny中世紀博物館中保留的那座。從Cluny地鐵站鑽出,迎面就能見到一座迷人的小教堂,羅曼式的圓拱告訴人們它的古老。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教堂旁一片沒有完全修復的廢墟,好似考古現場,給人很多聯想。政府在教堂兩面修了中世紀花園,裡面種滿草藥,供遊人歇腳。博物館則是瞭解巴黎中世紀文化的最佳去處。

Cluny中世紀博物館

羅馬人的城市規劃離不開路,大路小路把街區和廣場連接起來。Lutèce當時最主要的一條路叫cardo maximus,它穿過整個上城,並且通過一座橋延伸到島上的下城。Cardo就是今天的聖雅克路(rue Saint Jacques),至今被成千上萬去參觀聖母院的遊客踩踏。穿過西岱島,聖雅克路的延伸就是今天的聖馬丁路(rue Saint Martin)。

今天的聖雅克路

想要看到當年高盧羅馬道路的遺跡,你可以從與聖母院隔河相望的莎士比亞書店往東沿塞納河而上,看到一座花園(square Viviani)之後向右轉,進入一條古色古香的小路,路的盡頭有座小教堂。這個教堂前有口古井,在古井的後面,教堂牆腳下有塊長滿青苔的方石。這就是巴黎現存最古老的路的遺跡!

離聖母院不遠的Saint Julien le Pauvre教堂

長滿青苔的古高盧羅馬路的方石

成隊的遊客忙忙惶惶,眼裡就只有聖母院,哪怕走到小教堂旁,舉起手機,拍的還是聖母院。殊不知兩千年前的那塊方石就在自己腳下,靜靜看著人來人往,任由野草在上生長……

同時不要小看這個小教堂,它叫Saint Julien le Pauvre,就是在這裡,誕生了巴黎最早的大學,就連「Université(大學)」一詞的由來也跟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會在後面的文章講述那段感人歷史。

Saint Julien le Pauvre教堂旁的那座小花園裡你可以找到巴黎遺存下來的最古老的樹,它是由植物學家Jean Robin於1602年種植的原產於北美洲的一種洋槐。法語洋槐叫做Robinier就是以這個植物學家的名字命名的。

巴黎最古老的樹

關注微信,訂閱最新文章

weixin.qq.com/r/_i64oG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