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瓜的,西葫蘆就叫北瓜。

西葫蘆為一年生蔓生草本,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大品系。多數品種主蔓優勢明顯。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老人小孩都喜歡吃。

【西葫蘆養生功效】 1.西葫蘆富含水分,有潤澤肌膚的作用。 2.西葫蘆調節人體代謝,具有減肥、抗癌防癌的功效。 3.西葫蘆含有一種干擾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力,發揮抗病毒和抗腫瘤的作用。

【西葫蘆烹飪指南】 1.烹調時不宜煮得太爛,以免營養損失。 2.把西葫蘆放入炒鍋後,立即淋幾滴醋,再加一點番茄醬,可使西葫蘆片脆嫩爽口。 3.西葫蘆切絲後,放在食鹽水中浸泡一會,可以避免西葫蘆在炒制的過程中有水分滲出,使西葫蘆不易變軟。

【食療偏方】 1.西葫蘆腌製成泡菜食用,可以保肝護腎。 2.西葫蘆與蝦仁炒食,可以降低血脂。 3.西葫蘆與紅椒涼拌,可以美容養顏。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不宜人群】 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


看了答案,那個說西葫蘆是北瓜的直接錯了。

其實按字面來說,北瓜是有的,而沒有「東瓜」,你說的這個是「冬瓜」而不是「東瓜」。

咱們就不孔乙己了,暫且認為它們是一夥的吧。

在我陝西老家把那種長條形,帶彎曲形狀的南瓜叫做「北瓜」,我想恐怕是為了和那種圓形的南瓜以示區分吧。

嗯,就是這種彎的,或一頭大一頭小的就是北瓜。

這個更清晰一點。

北瓜市面上很少見,一般沒人大面積種植,味道和做法可以參考南瓜,洗凈去皮切塊和小米一起煮成北瓜小米粥味道不錯,可以嘗試。

什麼?不好買?

買塊南瓜切了它,你說是北瓜就是北瓜,味道一樣,長相雷同,而且一般經毀容碎屍之後誰也不會關心這貨原來是什麼樣子的。

又不是剁人。

我是九哥喝酒的九哥。


冬瓜、南瓜、西瓜都有,咋能沒有北瓜呢?北瓜當然也有,方言中常見,古籍中也頻繁出現,但叫法實在是混亂。有的地方如江西管南瓜叫北瓜(《中國植物志》上南瓜的別稱里便有北瓜),有的稱西葫蘆為北瓜,還有的管西瓜中的打瓜叫北瓜,甚至還有把冬瓜也念成了北瓜的(冬瓜有白瓜的別稱,有的口誤便念成了北瓜)。「北瓜」之名被安在了不少葫蘆科兄弟身上,真是讓人找不著「北」。

在《中國植物志》中還有一種別稱北瓜的植物,那就是筍瓜,葫蘆科南瓜屬的一員。南瓜屬中的南瓜、西葫蘆以及筍瓜均起源於美洲,因為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它們被帶出了美洲,傳播到了世界各地。這三兄弟的果實形狀都變化多端,混在一起有時就分不清誰是誰了。特別是南瓜和筍瓜,更是搞得像對雙胞胎。我們常說的南瓜一般就是用來蒸著吃或煮著吃,切起來很費勁的大南瓜。這筍瓜也能跟它長成一個樣,不僅植株和花都長得很像,果也難以區分。要區別這對雙胞胎還得看果實的果梗和臍。南瓜的果梗上有很明顯的五條棱,而且連接果的部分膨大,臍向內凹,筍瓜的果梗是圓柱狀,沒有棱,臍是一個圓點。筍瓜也可以跟南瓜一樣蒸煮,味道也是南瓜味,就是皮比較厚。真正讓筍瓜大展拳腳的地方似乎不是餐桌而是賽場。國外常有巨型蔬菜的種植比賽,筍瓜在裡邊絕對是出類拔萃。那些動輒幾百公斤的巨型南瓜其是就是筍瓜。

(菜子發發喵)


河北這邊有一種瓜就叫北瓜,也叫方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