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曝光12種手機詐騙手法 來電顯示可任意改

2008-07-08 11:48:29 來源: 廣州日報(廣州) 網友評論 117 條 點擊查看

·   核心提示:目前,不少不法分子利用手機改號軟體,克隆了受騙人親友手機號碼實施詐騙活動。通過這種軟體,撥打者竟能把主叫號碼顯示成其設定的任何號碼,想顯示什麼號碼都可以。移動部門提醒,接到的可疑號碼回撥以確認真偽,防止被騙。

  某單位的肖主任有一天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肖主任!這麼久都沒聯繫呀!」肖主任一聽對方叫得出自己名字,聽那嗓音有點像自己認識的劉局長,就問:「是劉局長嗎?」「是呀,你還記得我呢,我改電話啦。」肖主任就把電話存了下來。第二天下午,電話響了,一看來電顯示是「劉局長」,肖主任接通後,這位「劉局長」稱自己有急事,需要兩萬元現金救急。肖主任一開始還在著急自己沒那麼多現金,經同事提醒,又一查,才知道遇上了假局長。接到電話叫你「猜猜我是誰」,收到信息說你中了大獎,打電話說你親人遇上車禍馬上要匯錢……這些瞬間會引發你喜怒哀樂的電話、信息,往往就是一個騙局設置的開始。

  廣州日報7月8日報道 大約從3年前開始,手機老千在廣州大規模出現。簡訊息、電話、詐騙軟體……新花樣層出不窮。廣州市公安局、廣東省公安廳多次發出緊急警示,但至今詐騙行為仍長時間、成規模存在。且不少騙局藉助軟體新科技,環環相扣,讓人防不勝防。詐騙分子甚至還緊跟「社會熱點」,如抗震救災、高考錄取等,實施信息詐騙。手機詐騙危機四伏。

  騙子掌握機主信息

  信息安全危機四伏

  據記者掌握的資料,2005年~2006年年底,第一代詐騙信息多由普通手機號碼發來,內容為「您的××銀行卡在××商場消費了××元成功,如有疑問請電××××」等。這些簡訊有的稱事主的銀行卡在某商場消費,有的稱賬戶轉賬成功,有的稱信用卡被透支等,內容不盡相同,但均以銀行或銀聯的名義發出,並留下諮詢電話。當焦急疑慮的事主打電話過去,對方就自稱「發卡中心」、「公安局」和「金融管理局」等工作人員,告知事主的卡可能被盜用或被複制了,他可以幫事主設置一安全賬戶(其實就是詐騙者的個人賬戶),將錢暫時轉到裡面。在事主去銀行ATM櫃員機上轉賬時,他還會用電話「指導」事主轉移資金。一旦事主將自己卡上的錢轉入對方的賬戶後,對方隨即將款取走。

  而去年年底今年年初開始,廣州出現不少詐騙信息、電話,指向明確,均熟悉目標人物的身份、姓名。

  上周二,楊先生接到一個陌生來電,「老友記,還記得我嗎?」楊先生說,那聲音確實有幾分耳熟。與本文開頭敘述類似,楊先生猜對方是「忠哥」,對方爽快承認。相隔不到兩天,楊先生又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話內容竟與之前相差無幾,但對方準確地叫出了楊先生的名字。楊先生問是不是張仔,對方當即爽快地說自己就是張仔。

  過了不久,「忠哥」首先打來求救電話,「他說他到東莞,嫖娼時被警察捉住,已經關了一天,讓我想想辦法救他。現在要馬上交1萬元贖身,否則立即通知家人和單位。」第二天下午,楊先生又接到了老同學「張仔」在花都身陷淫窩被警察抓獲急需3000元贖身的求救電話,橋段如出一轍。

  日前,王女士在家接聽了一陌生女子打來的緊急電話,聲稱王女士的女兒遭遇嚴重車禍,正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對方讓王女士迅速趕往醫院,如果在外地來不及就匯3萬~5萬元到一個銀行賬號上。王女士迅速撥打校方電話了解情況,幾分鐘後得到消息:女兒正在班上上課!無獨有偶,班上另一位學生家長也收到了這樣的電話,心急如焚的家長衝到醫院後才發現,孩子並沒有出車禍。這一天可忙壞了學校。校方一查,前後竟然有接近30名學生的家長收到過這樣的電話。騙子竟然全部說得出學生的全名!

  有專家認為,案情根源可能就是個人信息被大量泄漏,而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個人信息保護法規的缺失。由於沒有法律依據,侵權者的行為經常無法定性,也無法得到有效遏制。

  來電顯示可以任意改

  克隆親友號碼騙巨款

  某天,張先生接到一條簡訊稱準備出售一小型設備,張先生便與對方相約第二天驗貨並付款。隨後,他告訴弟弟待他驗貨確認後再將貨款近4萬元付給對方。第二天,弟弟手機響了,手機號碼顯示是其哥哥張先生的號碼,但通話的人稱張先生正在驗貨,讓弟弟把近4萬元存入指定賬戶。弟弟見是哥哥的手機號碼,也沒有多懷疑就將錢匯入對方指定的賬戶。

  結果可想而知。目前,不少不法分子利用手機改號軟體,克隆了受騙人親友手機號碼實施詐騙活動。通過這種軟體,撥打者竟能把主叫號碼顯示成其設定的任何號碼,例如接聽者的朋友或親人的手機號碼、家庭電話等,想顯示什麼號碼都可以。

  移動部門提醒,近期社會上少數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技術偽造主叫號碼以實施經濟詐騙等犯罪行為,請廣大手機用戶注意防範,特別涉及對方要求存入錢款、提供現金、提供財物的,務請確認通話人是手機機主,不宜簡單地以來電號碼即判斷對方身份,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對接到的可疑號碼回撥以確認真偽,防止被騙。

  僅兩成市民收詐騙簡訊後報警

  李女士看到詐騙簡訊後,立即回復:「我已報警抓你!」,隨後報警。劉先生則常常會回撥對方電話,但對方不予接聽。小林表示自己收得多了,習以為常付之一笑。有調查顯示,僅兩成市民收到詐騙簡訊後報警。

  廣州市公安局提醒,市民收到詐騙簡訊與詐騙電話後,應該將資料收集一併向110報案,或將具體內容編髮信息發送至020110,向廣州警方簡訊報警平台報案。

  根據公安部介紹,公安機關110報警服務台將直接受理群眾對手機違法簡訊息的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線索將依法查處,並視情通過有關部門對涉案手機停止服務,對涉案銀行賬戶予以凍結,同時依據違法犯罪行為的性質、情節及造成的社會危害程度,依法追究有關涉案人員的責任。

  廣東省一位經偵人員說,手機詐騙成本低,收益高,不需要和被騙者面對面。而且詐騙門檻低,只需花費數千元購買SIM卡、手機以及手機簡訊群發器等簡單設備,犯罪分子就可以通過發送簡訊息騙錢;此外,目前手機簡訊息也存在管理和立法不完善的問題,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群發信息是警方監控難點

  記者採訪民警獲悉,目前詐騙分子通過群發器的點對點發送,是運營商與警方監控的難點。目前,運營商對短時間內發送大量簡訊的號碼進行監控,但由於個人通信自由受到法律保護,運營商並不能監控內容。

  此外從表面看,對於詐騙分子的抓捕並不難,因為根據現在規定,所有國內銀行的存款都採取實名制,這種情況下,客戶在銀行存款開戶都必須提供本人的身份證,並由本人到場辦理。銀行也有很完善的身份證識別系統。但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非法獲取的真實身份證開戶,同時找個長相很像當事人的身份證去開戶,這樣往往令銀行工作人員防不勝防。而且一些得手的騙子,騙取對方的款項後,總是第一時間火速將騙得的錢取空。

  IT白領當上詐騙簡訊製造者

  年輕的楊強在幾年前找到了一份「IT白領」的工作。他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一家掛著科技公司牌照的居民樓小屋,裡面只有幾台電腦,幾個工作人員。楊強得到了「坐空調房就可每月賺5000元」的承諾,加入了這個專門發送垃圾簡訊的皮包公司。楊強發現,公司里有一套黑色的傳輸設備,不大,卻是他們公司最大的寶貝——簡訊群發器。楊強每天的工作是從客戶那裡獲得要發送的簡訊內容,比如「銷售發票」「你中獎了」「快匯款給我吧」之類,通過簡訊群發器選取客戶要發送的簡訊用戶群,按發送,不到一分鐘,幾千條信息就出去了。

  楊強直到被抓獲的那一天,都算不清自己發出去多少詐騙信息了,也不知道多少人受了騙。

  廣東警方提示12種手機詐騙手法

  1.如果您接到「我是××省公證處的公證員××,恭喜您的手機或電話號碼在××抽獎中了×等獎,獎品是小轎車一部」的簡訊,請先思考幾秒鐘,想想自己是否將手機號投入搖獎或參與什麼活動,如果沒有請刪除信息,不要回復。

  2.以××銀行名義提醒您在某地刷卡消費,金額將於近期從您賬戶扣除。如果您收到類似手機簡訊,再按簡訊里電話詢問,就栽進不法之徒的圈套。

  3.如果您接到有人電話稱是國家稅務局幹部,幫您辦理汽車或房屋退稅事宜,別相信這類謊言。

  4.有人打電話稱,您的家人在某地生急病或發生意外,急需用錢,讓您把錢打到××銀行賬號,一定要核實清楚,不要輕易相信。

  5.有人打電話稱,您的孩子被綁架,並索要贖金,電話中甚至還出現孩子哭鬧聲。如遇到這種事情,一定要冷靜,先問問對方手中是男孩還是女孩,長什麼樣,穿什麼衣服,如果對方所陳述內容與孩子相符,儘快報警,以便公安機關查出真相。如果您所問的情況對方回答不上來或有誤,一定是有詐。

  6.「您好,您的朋友為您點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達他的思念和祝福,請您撥打×××收聽。」當您撥打收聽時,您的話費餘額一定會直線下降。

  7.「我在外地出差,我的手機很快就沒有話費了,麻煩您幫我買張充值卡,再用簡訊告知卡號與密碼。」接到這樣電話或信息,要核對對方真實身份。

  8.「您好,這裡是中國 移動(或聯通)客戶服務熱線,由於我們工作失誤,您的電話費這幾個月共多收×××元,如確認退費請按……」類似電話接到後只要認真查看來電號碼,就可識破騙局。

  9.「低值充值卡出售,本公司與電信制卡部門聯合推出移動、聯通手機卡充值,100元面值的38元低價促銷,誠招各地代理經銷商。」如果您收到這樣信息,請不要被低價與利潤所誘惑,多問為什麼,最好向移動與聯通客戶服務中心落實。

  10..如果您收到未知電話號碼,或響過兩下就掛斷的電話,不要隨隨便便回復。部分0941、0951開頭的號碼中有的是加值付費電話,接到這兩個號碼開頭電話或陌生來電,一定要小心核對再行回復。

  11..如果您接到不熟悉的電話,對方自稱為您好友,並讓您猜其身份,請不要跟他捉迷藏,直接問他是誰,如果是您好友,簡單核對就清楚。

  12.對打著上級領導身邊工作人員的旗號、要求您幫忙處理領導個人事務的電話,請您多長個心眼,不要急於付錢,待核實該人身份後再幫忙也不遲。 (本文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作者:記者陳翔)

【已有117位網友發表了看法,點擊查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