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整日對着手機電腦一言不發,但是手起鍵落之間可能正在聊天羣裏演繹一場場扣人心絃的緊張比賽,或者妙趣橫生的街邊小遊戲。

  有趣的網聊千篇一律,好玩的方式萬里挑一。微信羣聊每天都在生產信息,但沙雕又有趣的是在太少。自從誇誇羣沒落後,聊天羣裏開始流行賽馬、賽魚和打氣球了。

  羣聊賽馬賽魚打氣球,要來玩一下嗎?

  一場在微信聊天裏的賽馬是這樣的:

  圖片來自:豆瓣

  主辦方(某沙雕網友)通過 emoji 設定三個不同的馬,然後觀衆選擇自己心儀的馬匹。比賽開始後,比賽過程全靠 emoji 和文字描述展現,觀衆也彷彿像看到真 · 賽馬一樣全情投入。

  羣聊賽魚則要比賽馬腦洞大一些。

  只要手機裏有足夠多的海洋生物 emoji,一場羣聊賽魚可以有多個物種的參與,體驗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虛擬比賽。

  負責組織賽魚的網友需要讓羣友們選擇自己的海洋生物,河豚、海豚、魷魚、螃蟹等都可以參賽。

  賽魚過程中,海上可能會出現颶風、電鰻,導致某位選手被颳走,魷魚被電鰻點成壽司,螃蟹被電熟。

  比賽的有趣(沙雕)程度主要取決於比賽組織者的想象力,當然參與觀賽的羣友也全情投入。

  聊天軟件裏支個氣球攤騙紅包,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說羣聊裏賽馬賽魚沒法變現,那麼微信聊天模擬街頭的「打氣球」小攤,則是一種不怎麼需要物理空間,也不需要害怕城管的小生意。

  聊天軟件裏支個氣球攤騙紅包,圖片來自網絡

  和朋友聊天不知道聊什麼的時候,賽馬賽魚打氣球雖然無聊沙雕,但總能博得大家一笑。甚至有網友感嘆,爲什麼我的微信、QQ 裏找不到這麼有趣的朋友來組局賽馬、賽魚、打氣球?

  流行羣聊來得快,也消退得快

  每一波流行的羣聊方式,就像一場場先鋒實驗的人類語言表達行爲藝術,不過它們發生的場域是在網絡空間。

  3 月裏,豆瓣的互相表揚小組演變爲風靡全網的誇誇羣。這個豆瓣小組的成員在幾天內增加了一萬。淘寶、閒魚上出現大量付費誇誇羣,只需要支付 10-99 元的費用,就能被拉進微信羣裏接受一定時長的定製彩虹屁誇獎。

  在一個狹小的網絡空間裏,站在舞臺中央,接受衆人誇獎,在滿足自己好奇心同時收穫一番滿足感。某種程度而言,這也算得上是一種精神娛樂消費了。

  在去年 6 月,微信裏一度流行對罵羣。這些對罵羣涵蓋食物、娛樂、體育、手機、遊戲、短視頻應用等領域,應有盡有,比如:淘寶京東對罵羣、吃雞農藥互噴羣、華爲小米互噴羣、索尼佳能討論羣、麥當勞肯德基對罵羣……

  對罵羣最初是因爲當時恰逢 NBA 總決賽,騎士和勇士兩隊的激戰引發了兩邊球迷的對罵,於是粉絲們拉了微信羣一起互罵,羣名爲「勇士騎士球迷互噴羣」。隨後這種拉羣互罵的網絡對戰方式被延展開來。

  微信安全中心也不得不發佈公告,引導用戶投訴舉報違規的對罵羣,提醒大家在合理自由表達的同時,要文明對話、理性溝通。

  此外,在微信、QQ 這些聊天羣裏每天都在上演的一類競技就是:鬥圖。

  表情包大戰,堪稱互聯網新式全民娛樂競技活動。最初用來治療尷尬癌,增加表達維度的表情包,已經不能滿足大家在羣聊中的使用需求。

  於是除了有鬥圖羣、表情包小組 / 貼吧等等,專門用來搜索和製作的 app 和網站也應運而生,在 App Store 上搜鬥圖軟件可以找到一堆。

  然而無論是鬥羣羣、對罵羣、誇誇羣,還是現在的賽魚賽馬打氣球羣,這些對話聊天的方式很快地延展流行開來,也會快速地消退。

  下一個流行的羣聊方式,就像每一天的熱點那樣難以琢磨,而爆紅背後可能只是一個偶然,也可能是有專門的人在推波助瀾。

  網絡空間裏的淺社交

  我們對羣聊新方式的追捧和熱衷一直存在,從當年的網絡聊天室、BBS 論壇,到微博、貼吧、QQ、微信、多閃。

  就目前而言,社交平臺的羣聊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網絡社交方式,它存在於密閉卻又公開的網絡空間裏。這個網絡空間的矛盾在於,有些羣陌生人可能永遠都無法加入,但羣裏討論的內容可以通過截屏等方式,出現在其他任何地方。

  我們在即時聊天的微信羣、QQ 羣裏花費大量時間的歷史並不長,但也足以讓網友基於現有的設備、場景,自發地探索新的溝通聊天方式。每天被社交網絡裹挾着的我們,也能夠快速看懂並習得這些新的聊天方式。

  如果把社交網絡的本質釐清爲三個要素:關係、信息和互動。

  無論是羣聊賽馬賽魚打氣球,還是誇誇羣、對罵羣、鬥圖羣,微信羣裏的聊天沒法滿足網友們的精神生活,但它們滿足了人們對淺社交的需求。

  它們並不能爲人們提供內容、信息,卻擁有強「互動」這個因素,這些互動讓參與者在短時間內建立起關係,而這些關係也會在羣聊結束後變得鬆散。

  總的來說,我們不需要從這些花樣百出的羣聊中獲得好友,或者獲取有用的內容,我們就是想要參與到這些新奇的互動中,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和參與感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