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文化源遠流長,習俗能夠一輩一輩傳承下來,自然尤其善良美好的東西。今天就講一段老滿洲人家的傳統故事,咱們遼東老營子老堡子裏的老滿洲人,口傳的習俗和做人的道理都反應在故事中,於說瞎話(老滿洲把講故事稱謂說瞎話兒)中把滿洲人的習俗傳承下去。

  大清的時候,有一年天大旱鬧饑荒,家家戶戶日子都難過。有一個地方住着一戶人家,這家裏是一家三口人,一個寡婦老太太,領着兒子和媳婦過日子。日子困難,糧食也沒有了。媳婦就和男人說:日子混不下去了,三口人準備去三百里外的媳婦孃家去討生活。老太太原本不想走,希望在老家討生活,可是架不住兒媳婦要回孃家,家裏人覈計來覈計去,也沒有別的辦法,就把門上鎖,能拿的鍋碗瓢盆都帶着,推着車子,載着老太太,就上路了。

  一路上頂風冒雪,走了好幾天,一天中午來到一個大堡子,三口人帶的吃的也吃光了,兒媳婦就和兒子說,再這麼走下去,可能就走不到孃家了。媳婦和兒子一覈計,就準備給訥訥丟了(遺棄)。三口人在一家大車店要了一口熱水,要幾塊餅子,蹲在大車店屋檐下就吃東西。吃過了飯,老太太也累了,媳婦就捅咕兒子去和大車店老闆商量,讓老太太在大車店屋裏躺一會兒,歇一歇。大車店老闆同情這三口人,就讓老太太在屋裏休息休息。

  看看老太太睡着了,兒媳婦就捅咕兒子,倆人輕手躡腳推着車子就走了,把老太太丟在了大車店。

  老太太一覺醒來,發現兒子和媳婦沒有了,問問別人,別人說那倆口子都走了好幾個時辰了,也不知道往哪邊走了。老太太就哭啊。老太太實在是太委屈啊,自己年紀輕輕就寡婦失業的,一個人拉扯兒子,屎一把尿一把,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說了媳婦。沒有成想,兒子說媳婦了,就不要訥訥了,把訥訥給拋棄了。老太太越想哭的越慘,圍觀的人聽着也淒涼,大傢伙也都跟着掉眼淚。

  有一個好心人說,這個堡子裏有個做豆腐的李二哥,打小就沒有訥,總是念叨自己沒有訥啊,想要找個訥。好心人就去找李二哥,李二哥一聽,立馬放下手裏的活,來到大車店。李二哥把事情前後一聽,一頭就給老太太跪下,張嘴就叫訥。說:訥啊,您老人家就跟兒子回家吧。老太太哭着說:我倒是想要有你這個好兒子,可惜我沒有福氣啊,現在天也黑了,我也累了,我就跟你去你家歇歇腳,明兒個早上,我就去攆我兒子,或者我自己討飯回家。

  李二哥把老太太揹回家,進屋就和媳婦說,媳婦啊,這是我訥啊,你趕緊給點一袋煙,從今往後就孝敬我訥。李二哥媳婦說, 你不是從小就沒有訥嗎?怎麼這會兒又出來個親訥呢?李二哥說:我從小不是沒有訥,是沒有找到我親訥,現在我找我訥回來了,你要好好孝敬,不能讓我訥幹活,好吃好喝伺候着。李二哥媳婦孝順,趕緊給老太太磕頭、點菸,叫訥。一家人樂樂呵呵,老太太從此過上了幸福祥和溫暖的生活。

  過了幾個月,天也開春了,草也開花了,老太太閒不住,就和鄰居王二丫上山去挖野菜。挖了半天,老太太挖了半筐菜,準備要往家走的時候,挖菜的鏟子忽然挖到了一個硬東西。老太太用手撲擼幾下地上的泥,地底下露出原來一個陶瓷的水缸的缸沿。老太太就又挖了一鏟子,挖出來一個油紙包,打開包一看是一個白色的沉沉硬硬的砣子,老太太也不認識,尋思拿回家給兒子看看。就把這個瓷缸又給埋上,做好了記號,把那塊外出來的硬砣子放在挖菜的筐地下就回家了。

  李二哥看到訥訥筐裏的東西,一看是一定大銀子,正經八百的官印,足足十五兩。老太太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當晚李二哥就挑着挑子,帶着老太太去山上挖銀子。來回挑了好幾趟,總算把銀子都挑回了家。從此李二哥就發大財了,買了山,買了地,新蓋了大瓦房,日子富富騰騰。全堡子的人都說這是好人好報,李二哥做好事,老天爺給的銀子。

  過了兩年,老太太的親生兒子也聽說這個事,就找來了,說是自己生了兒子,沒有人照顧,一定要接老太太回家過日子。老太太說,我沒有你這個兒子,我就一個兒子,李二哥。

  李二哥看不過去,就和老太太商量,讓老太太帶着銀子,跟着自己的親生兒子回家。老太太哭了,說兒子啊,我就你這麼一個親兒子,就是你李二哥,我哪裏都不去。李二哥沒有辦法,就給老太太的親生兒子帶了三十兩銀子,讓他自己回家好好過日子,好好善待自己的家人。

  作者鳳城白旗三臺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