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兩隻長頸鹿.jpg  

 

 

【這些人,那些人】 關係是可以修復的---來自於雙方仍有努力的意願

                                和有效的行動

 

一對五十來歲的台客夫妻,很不自在地來作伴侶治療(可想像那畫面有多麼可愛)。某次衝突後,太太吞下了一把安眠藥,送醫被救起。初次會談她滿懷控訴,不住落淚,先生則防衛疏遠,認定問題出在太太身上不斷鼓勵她接受治療,自己則彷如坐在針氈上隨時都要奪門而出般地僵硬不自在。那次談話結束時,兩人已能夠初步看到,彼此習慣性的互動和回應方式,如何塑造並強化了夫妻之間的主要衝突和問題。而這是得要共同承擔與調整的。


兩人轉變的幅度與速度是令我驚詫的。數次會談後,即便我們仍在討論某些衝突已久的議題,期間也有僵持不下的時刻,然已可見到太太臉上閃現的喜悅與甜蜜,先生雖然還是很希望療程快些結束,但本來拒絕去感受內在感覺的他,卻也逐漸變得敞開與柔軟,願意去探索並承認內在深層的自己,以及頓悟到此部份如何影響到他對太太合理要求的抗拒,而這些反應又如何使兩人漸行漸遠。當向來強勢剛硬的先生,在漸次感到安全的關係和氛圍中,去連結到自己從來都不知道的自己,揭露其脆弱甚且落淚時,那真的是很震撼人的時刻。


而總是不斷地抱怨指責或以身體病痛做要求的太太,也逐漸能夠為自己挺身而出,站到前面來。更坦白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真正的」需要與渴望(而非偽裝的又是彎來拐去的),學習以健康的方式要求,也學習著自己來滿足這些需要。她長年的憂鬱與焦慮很明顯地在這樣的過程裡,在夫妻彼此回應的調整裡,舒緩了許多。


當夫妻兩人能撥開這些表層情緒與言語行為的迷霧,開始能夠看到,自己與對方深層且真實的感受和需求時,新的理解會產生,新的回應和互動方式繼而也有機會被建立起來。夫妻雙方學習以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有效滿足彼此獨特的需要與情感依附的需求。最後一次來談時,看著兩人氣氛的平和親暱,與有點不好意思的恩愛,回想起第一次分踞沙發兩端、硝煙四起殺氣騰騰的對峙,真有恍如隔世之感。


我不斷地在這些可敬的人們身上看到,第一,危機往往就是轉機,是「生命本身聲嘶力竭地在吶喊著改變」。第二,關係確實是可以修復的,傷痛能夠慢慢癒合,只要雙方都仍想為這段關係付出必要的心力與努力,雙方都還不想放棄。「時間」本身或事過境遷通常並無法撫平傷痛,就像我在《擁抱自己,療癒外遇傷痛》一書裡所說,「重點不是時間,而是你在這段時間裡,為這個失落與傷心做了些什麼,才能有效地了結或轉換它。那其實也就是『療癒』的一部份。你得治療自己,挖掘並找出這件事當中的未竟事務,然後完成它」。關係本身,亦是如此。


一對夫妻走到自殘互傷,幾乎以為山窮水盡了抬頭卻見柳暗花明又一村。再沒有其他時刻,我對人性的堅韌、美麗、與力量有那麼深的感謝與感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