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2日 06:04:38 來源:新華國際

敘利亞危機加劇之際,伊朗與美英等西方國家之間的鬥爭呈現出危險的螺旋上升之勢,英國沖在制裁伊朗第一線,行為最高調。「為歷史報仇」,美國《時代》周刊稱,在伊朗核物理學家沙阿里亞里遭遇暗殺1周年的紀念日,這是伊朗青年沖砸英國駐伊朗大使館事件的初衷。圍繞著中東地緣政治,雙方展開激烈博弈。一方面,伊朗在核問題上立場堅定,西方國家則因伊朗核技術的不斷進步而日益不安,施壓和制裁措施逐漸加碼;另一方面,從利比亞到敘利亞,中東地區形勢的劇烈動蕩使得伊朗的安全環境趨於惡化,西方挾利比亞戰爭的勝利的氣勢,對伊動武的聲音喧囂塵上。

11月2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示威者試圖打開英國駐伊朗大使館的一扇門。新華社/路透英國驅逐所有伊朗外交官英國外交大臣黑格11月30日說,英國要求所有伊朗駐英外交官離境並決定立即關閉伊朗駐倫敦使館,但這一決定並非終止兩國外交關係。黑格30日在英國議會下院發表講話說,英國已要求所有伊朗外交官在48小時內離開英國,並立即關閉伊朗駐英使館。但他同時強調,這一決定並非完全終止兩國外交關係,而是將「對伊關係降至維持外交關係的最低水平」。>>>詳細伊朗議長稱示威者衝擊英國使館代表伊朗民眾「普遍情緒」伊朗議長拉里賈尼30日說,伊朗示威者29日衝擊英國使館的舉動代表了伊朗民眾的「普遍情緒」。拉里賈尼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英國政府過去的做法激怒了伊朗人,如果英國政府繼續實施敵視伊朗的政策,伊朗會「以牙還牙」。他說,伊朗示威者的憤怒源於英國數十年來對伊朗的「不當行為」。>>>詳細====== 「百年仇恨」 ======

11月30日,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說,伊朗將採取報復性措施,應對英國驅逐伊朗外交官的決定。英國外交大臣黑格30日說,英國要求所有伊朗駐英外交官在48小時內離境,並立即關閉伊朗駐英國使館,但這一決定並非終止兩國外交關係。目前英方已關閉駐伊朗使館,撤出所有外交人員。這是2011年11月16日拍攝的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在英國倫敦發表講話的資料照片。新華社/法新砸館風波引爆英伊「百年仇恨」「去死吧,英格蘭!」當喊著這樣口號的伊朗青年11月29日衝進英國駐伊朗大使館,西方媒體認定英伊關係已被拽到「數十年來的極冰點」。自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以來,西方大國已經30多年沒有如此近距離感受伊朗年輕人的怒火。感覺吃了大虧的英國媒體11月30日指責伊朗官方在背後操縱,然後豎起耳朵等著聽唐寧街宣布 「如何報復」。不想伊朗議長拉里賈尼卻先舉起隔空對罵的麥克風,不僅要求英國反省仇伊政策,還批評此前譴責砸館事件的安理會「草率魯莽」。英國《衛報》說,一次違背外交原則的抗議後雙方長久運氣,這是「盎格魯一伊朗」對抗的老套路,砸館事件很像是伊朗人百年仇英情緒的集中爆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一些西方媒體在答題欄上悄悄填上「戰爭」,最聳動的說法是,這一仗將決定是波斯文明被永久毀滅,還是以色列入做了千年的安全家園夢被永遠終結。為什麼遭受衝擊的是英國?《紐約時報》的解釋是,伊朗最痛恨3個國家:以色列、美國和英國,但三者中僅英國在德黑蘭有外交機構,自然首當其衝。但文章認為,砸館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伊朗人認定「過去150年德黑蘭發生的所有壞事背後都有英國操縱」,對英國的仇恨已深入伊朗人的靈魂。>>>詳細新仇舊恨讓英伊關係墜入谷底德黑蘭政治分析人士阿拉什·扎黑迪說,應該看到的是,伊朗降低與英國外交關係級別,是在英國做出了一系列對伊不友好的姿態之後,特別是近來英國決定切斷與伊朗的所有金融聯繫之後。扎黑迪認為,由於歷史原因,伊朗人從未真正對英國產生過信任。伊朗人有很深的仇英心態,因為英國對伊朗的殖民「圖謀」可以追溯到200年前。伊朗政府指責英國參與煽動了2009年伊朗總統選舉後的騷亂。就在伊朗大學生示威者衝擊英使館前一天,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其講話中把英國形容為西方帝國主義傲慢的代表。美國斯坦福大學中東問題研究教授阿巴斯·米拉尼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在伊朗人看來,「過去150年的歷史中,每一次伊朗的重大事件背後總有一隻『英國的手』」。>>>詳細伊朗與英國交惡史1989年3月7日 為抗議英國作家薩曼·拉什迪出版的小說,伊朗與英國斷交。1990年9月 伊朗和英國部分恢復外交關係。1994年4月28日 英國指認伊朗和愛爾蘭共和軍存在聯繫,同年6月,兩國互逐外交官,外交關係降級。1999年5月 英國和伊朗外交關係恢復為大使級。2009年6月 因懷疑伊朗研製核武器,英國凍結價值約10億英鎊的伊朗資產。2011年11月21日 英國宣布對伊朗實行金融制裁,要求所有英國金融機構停止與伊朗商業往來。2011年11月 伊朗通過法案,降級與英國的外交關係,驅逐英國大使。>>>詳細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霍爾木茲海峽舉行大規模軍演。

伊朗在世界格局中極端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和「世界油管」開關的特殊地位,使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大國都無法忽視伊朗問題的嚴重性。70年 美伊恩怨的前世今生磨刀霍霍,美國為什麼一定要打伊朗?戰略與歷史,是一對與戰爭休戚與共的孿生兄弟。所不同的是,歷史記錄戰爭,而戰略,則通過歷史對未來的戰爭進行預判。2007年以來,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一直是國際戰略格局中重中之重的關注點。這兩個一度「如膠似漆」的國家,何以劍拔弩張?文明的衝突、石油的利益,是什麼讓它們瀕於戰爭的邊緣?……疑惑,永遠是認知的開始。本文將為您撥開瀰漫在美伊關係前的歷史迷霧。美伊恩怨三十載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後,美伊兩國關係惡化。同年11月,激進的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使館,扣留數十名美國人質達444天。1980年,美國政府宣布同伊朗斷交。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對伊政策日趨強硬。布希政府把伊朗列入「邪惡軸心」,並把其看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宗教極端思想擴散的重要源頭。伊朗近現代史中,充斥著一系列問號,而它們的指向都是美國。二戰期間,伊朗是為英國、蘇聯所控制,何以在二戰後迅速倒向美國?而向來自詡「民主衛士」的美國,又何以長期全力支持專制的巴列維王朝?伊朗古稱「波斯」,是個有5000年歷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國。因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連接處,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亞歷山大的遠征軍、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的蒙古鐵騎,都曾踏遍這片土地。近代,沙皇俄國與英國又對波斯相爭不下,雙方各劃勢力範圍後,勉強維持了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政權。進入20世紀後,當地發現了世界罕見的大油田,更引來列強的覬覦。二戰前,由於蘇聯撤回了沙俄時期搶佔的伊朗殖民地,英國一舉控制了那裡的石油開採,納粹德國也趁機向伊朗派出大量專家和諜報人員,並得到當時巴列維政府的器重。二戰伊始,伊朗因不想捲入戰爭而宣布中立,但各列強都不想放過這塊戰略要地。>>>詳細====== 伊核問題博弈 ======

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名議員在議會會議上起立並高呼反對英國的口號。伊朗伊斯蘭議會27日投票批准一項法案,把伊朗與英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從大使級別降至代辦級,以回應英國針對伊朗核項目而實施的制裁。議長阿里·拉里賈尼警告:「這僅僅是個開始。」新華社/路透英國切斷與伊朗所有金融機構聯繫英國政府21日宣布了針對伊朗的新經濟制裁措施,要求英國各金融機構切斷與伊朗各銀行的金融聯繫。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稱,此舉是因為有證據表明,伊朗的銀行支持該國的核武器計劃。英國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稱,伊朗的銀行業在為該國核武器和彈道導彈計劃提供金融支持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切斷英國金融機構與伊朗各銀行的聯繫,是為了避免英國被對方利用。>>>詳細美國宣布制裁伊朗能源行業美國總統奧巴馬21日簽署總統令,下令對伊朗重要的石化產品行業實施制裁,同時擴大對伊朗油氣行業的制裁。奧巴馬發表聲明說,伊朗自己選擇了這條在國際上陷入孤立的道路,「只要伊朗繼續選擇這條危險的道路,美國就將繼續通過與我們的夥伴協作或獨自採取行動,對伊朗政權實行孤立並施加更大壓力」。美國政府同時發出警告說,與伊朗銀行業從事交易的政府或金融機構均面臨威脅。美國政府發出這樣的警告尚屬首次。美國同日還把伊朗列為「洗錢主要關注國之一」。>>>詳細伊朗貿易部長說頂得住制裁「受到制裁者總會有損失,比如貿易成本增加、資金轉賬更加困難等,」伊朗貿易和工業部長邁赫迪·加贊法里說。「我們將經歷艱難時刻……但艱難離絕地還有一段距離,」他當天在德黑蘭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告訴媒體記者。他說,伊朗應對制裁措施的策略也將越來越「聰明」,政府依然能夠找到辦法「管理國家」。>>>詳細俄不接受西方制裁伊朗俄羅斯外交部22日說,「不接受」美國、英國和加拿大進一步制裁伊朗,這類舉動無助於談判。外交部發表聲明:「俄方認為,這類措施不可接受,違反國際法,致使與伊朗的建設性對話努力嚴重複雜化。」聲明說,加大制裁壓力「無助於增強伊朗的談判意願」,「早已超出」圍繞伊朗核計劃所作的各項決定。>>>詳細中方反對擴大對伊朗單邊制裁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一向反對對伊朗的單邊制裁,更不贊成擴大這種制裁。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日前宣布了新的對伊朗單邊制裁措施。對此,劉為民表示,中方認為施壓、制裁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伊朗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複雜化、嚴重化,加劇對抗,也不利於地區和平與穩定。>>>詳細====== 對伊動武?======

伊朗海軍近期將舉行大型軍演展示防禦震懾能力伊朗海軍司令薩亞里在11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伊朗海軍將在近期舉行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地點位於阿曼海以及印度洋北部海域。據伊朗《德黑蘭時報》27日消息,薩亞里稱,伊朗海軍的此次演習代號「Velayat 90」,其演習地區的廣泛性、軍事裝備以及戰術均將與以往有所不同。這次演習將展示伊朗的防禦能力和海軍的震懾力。他還介紹說,伊朗海軍計劃為參演的軍艦裝備「最先進的武器」,以提升它們的戰鬥力。此外,他還說道,伊朗海軍將在11月28日接收3艘國產「加迪爾」級潛艇。>>>詳細美防長:動武需提前考慮三點美國國防部長利昂·帕內塔18日說,對伊朗動武或將招致「意外後果」,包括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現階段,應對伊朗核項目的最有效措施依然是外交施壓和施加制裁。帕內塔強調,美方認為,對伊朗動武需要提前考慮三點:軍事打擊可能最多迫使伊朗核項目進展推遲一兩年;當前駐紮在中東地區的美軍可能因對伊朗動武受到影響;軍事打擊可能「對經濟產生影響,不僅影響美國經濟,甚至影響全球經濟」。>>>詳細美國會用這8種方法「和平顛覆」伊朗嗎?1.設法降低民眾對現政權的擁護程度,使民眾懷疑政府的合法性。2.大力支持伊朗國內民主勢力,為他們提供政治、經濟、情報支持。3.避免軍事威脅,當一個國家面對外國軍事威脅時,民眾將一致對外。4.平等對待伊朗公民,讓他們享受到美國所給予的「尊重」。5.避免任何渠道向伊朗出售武器,領導者可能利用這些武器鎮壓民眾。6.禁止向伊朗政府及其銀行提供任何貸款。7.監督那些與伊朗有密切往來的企業,使其業務公開,避免秘密交易。8.嚴厲打擊國際毒品交易,毒品出口為伊朗政府帶來巨額收入。>>>詳細特稿:散布對伊朗開戰消息 美英以意欲何為特稿:伊核問題急劇升溫 這回「狼」真來了?伊朗武裝力量精銳:伊斯蘭革命衛隊以防長稱「處理」伊朗時機已到 不排除動武可能評論稱美國欲藉助核武問題對伊朗痛下殺手卡梅倫就英使館遭衝擊警告伊朗 稱「後果嚴重」伊朗擬採取進一步報復措施 回應英國驅逐外交官中國外交部:望有關國家在伊朗"闖館事件"後避免激化矛盾奧巴馬敦促伊朗採取措施儘快法辦衝擊英使館「暴徒」德法荷三國宣布召回各自駐伊朗大使====== 圍繞敘利亞問題的博弈======

11月18日,土耳其外交部長達武特奧盧(右)在與來訪的法國外交部長朱佩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招待會。當日,達武特奧盧在會談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說,如果敘利亞不儘快結束流血衝突,土耳其將對敘利亞實施經濟制裁以及其他措施。朱佩說,有必要對敘利亞採取制裁措施,其中包括經濟制裁。新華社記者王洪江攝美英決心推倒伊敘同盟有媒體評論說,如果能推翻敘利亞政權,那麼伊朗這張多米諾骨牌也會倒下。21 日,美英加等國發動了新一輪對伊朗制裁,它們在制裁宣言中用「規模前所未有」、「中斷一切經濟聯繫」等定語說明決心。>>>詳細亂事又擾敘利亞 美佯攻伊朗對敘來個「回馬槍」?敘利亞當下的情景,讓人想到此前的利比亞。正如俄羅斯中東和以色列研究所所長葉夫根尼·薩塔諾夫斯基所說,(敘利亞成為下一個利比亞)所需的一切都已準備就緒。美國《華盛頓郵報》甚至直言不諱地說,敘利亞可能給中東帶來「末日場景」。結合這段時間美國等西方國家頻頻向「難啃的硬骨頭」伊朗施壓,有分析稱,不排除美國借佯攻伊朗之機,對敘利亞來個「回馬槍」。>>>詳細伊朗和西方對決 敘利亞是「敏感神經」伊朗在短期內的外交重點還是敘利亞問題,要讓事件對自己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的限度。「敘利亞是目前中東的敏感神經中樞,牽扯很多雙邊和多邊關係,這次事件也是因為伊朗民眾覺得西方對敘利亞的態度是沖著自己來的。雖然伊朗面臨的國際環境越來越惡劣,但下一步更應該關注它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表態,衝突爆發後會不會捲入其中。」余國慶告訴記者。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德剛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目前敘利亞的局勢變化很快,勢必影響伊朗和西方的關係,但還不至於有軍事衝突發生。而伊朗和西方的對決,第一波就體現在敘利亞。「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還顧不上伊朗,他們更多關注的是敘利亞,因為推翻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就相當於砍斷了伊朗的手臂,敘利亞是伊朗前面的一塊多米諾骨牌。而現在伊朗在敘利亞問題上持觀望態度,其表態更多是外交辭令。只要不涉及伊朗的核心利益,伊朗還是會保持冷靜,盡量不走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對立面上。」孫德剛說。>>>詳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