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很誘人,雖然蘋果給出的例子都來自康泰納仕這樣的媒體集團或者知名媒體,但完全基於 Apple News+ 的媒體也不是不可能啊。會成為媒體界的 App Store 嗎?未來的想像空間有多大?


Apple News+ 對於 Apple 自己生態系統的意義遠大於對媒體行業的意義,或者說,Apple 之所以大規模地投資於服務上,歸根結蒂還是要補強他們硬體產品的體驗。

至於 App Store,開玩笑吧?Apple News+ 一不是媒體的唯一分發平台(它只是有其獨特的優越性而已),二也沒有真正包含絕大多數的報刊雜誌,它無論如何也無法達到 App Store 的影響力。

不過要注意的是,Apple 對內容有「編輯親選」的權力,這打破了報刊雜誌固有的信息傳遞形式。長遠看來,Apple News+ 會反過來對各路報刊雜誌產生一定的影響。至少,它們會更加開放地擁抱數字時代,這在數字進步主義者看來,自然是功德一件了。


媒體的態度:一些大牌加入,一些表示拒絕

如名所示,Apple News+是對現在的Apple News的升級,它的內容大部分來自於蘋果在2018年收購的聚合閱讀平台Texture,意味著蘋果無需再從頭開始和一家家媒體談判。《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國家地理周刊》、《滾石》、Vox、Business Insider等知名媒體都將留在Apple News+的內容庫里,康泰納仕集團攜旗下《紐約客》、《名利場》、《VOGUE》雜誌入場,坐擁25種美國雜誌的赫斯特集團也和蘋果握手言歡,意味著用戶能在Apple News+里讀到《時尚·COSMOPOLITAN》、《ELLE世界時裝之苑》、《時尚芭莎》等刊物。

但原先在Texture內容庫里的《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卻選擇了退出。《紐約時報》的首席執行官Mark Thompson認為,將內容和其他數十家報紙,以遠低於普遍的訂閱價格集合在一起,將是一個危險的先例。

德外5號:蘋果要做「新聞界的Netflix」,媒體會買賬嗎? |德外獨家?

zhuanlan.zhihu.com圖標

Apple News+ 不可能成為 App Store

1、App Store 是蘋果手機唯一的合法渠道

2、類似 Apple News+的 app 有多個

3、Apple News+要求的分成過於高昂,不利於前期的發展


瀉藥。

沒什麼太大影響,只是多了一個投放渠道而已。

嗯……還無形中多了一個審稿人。


沒啥影響。今天看了一些關於蘋果發布會的報道。作為媒體人我真的沒有get到果粉們的點。我真的沒看出果粉們說的那種顛覆性意義。

他的分發方式並沒有什麼特別優秀的地方啊。

而且,收費!

各位果粉誰都別吹牛逼,你們誰能一年花七百多看新聞請站出來。不用說看新聞,你一年能看進去七百塊錢的讀物就行。

家裡連本字典的都沒有的人,在這討論一個軟體終結紙媒時代,可笑不?

再說隱私這個事。有些事尊重隱私是對的。可是看新聞有什麼隱私啊?有啥新聞是見不得人的嗎?那還叫新聞嗎?新聞分發平台收集數據,投你所好,這才叫貼心服務。大水漫灌,收著錢讓你自己去挑,這奸商啊!!

國內外媒體生態完全不同,讀者閱讀習慣天差地別,果粉們不要跟CXK粉絲那樣帶節奏。蘋果的很多功能在國內都水土不服,不要用你美爸的思維來對照中國人的套路。


有一個影響,不少紙質雜誌媒體的排版往往追求優雅,當然他們在紙質媒體上做的很好。但有一個問題是互聯網時代下,這些媒體嘗試在手機端這樣的小屏幕到pc端這樣的大屏幕上登陸。

但問題是,排版要改!從手機到pc,不同的屏幕要適應不同的排版,再加上業界手機、平板、pc的屏幕尺寸都不一樣。這就為設計帶來了一個幾乎沒有辦法兼顧的問題。

Apple生態下的硬體產品的屏幕尺寸相比於整個圈子已經很小了。iPhone8,iPhonex,iPad系列,Mac系列。就幾個屏幕尺寸,設計完全可以解決Apple New+的美觀問題。

加上Apple的設計個人感覺非常不錯,Apple new+對於媒體行業的設計排版會有一定的幫助。


搭建圖書平台 知識付費模式開啟

此次蘋果將 Apple News 升級成 Apple News+ 攜手 300 家優質雜誌入駐涉及範圍之廣,設計風格新穎,表達內容形式舒服是值得肯定的。雖然目前開放的國家不多僅在美國、加拿大開放,但對於喜歡閱讀的用戶來講,這種每月 9.9 美元的消費還是值得持續訂閱的。

蘋果這是要做一款圖書+知識付費的一款 App 了?此次發布會結束後我們不難發現,蘋果不再只以硬體破冰,而是更多利用現有自身用戶優勢,著力於軟體建設,通過訂閱和引導用戶持續使用,從內部讓用戶更加依賴,促使用戶對其硬體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點評:

而對於國內雜誌、新聞、媒體等市場,在蘋果尚未到來中國的 Apple News ,未來是能夠增量的機會還是會對自身流量有影響的阻力呢?雖然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嘗試或者提升自身內部質量(設計、閱讀、培養用戶習慣等),這是對自身產品的加持和對未知危機的防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