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猶他州,軟體工程師Mike Caldwell展示其鑄造的現實版比特幣。(圖/CFP)

▲比特幣從2017年12月飆上近2萬美元後價格腰折砍半,如今漲勢再起,單是4月就狂漲36%,站穩9000美元關卡之上。(圖/CFP)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比特幣(Bitcoin)從2009年問世以來,數度暴漲、暴跌的走勢,嚇壞不少投資人,不過當初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定下「限量」的規則,最多只能開採2100萬枚,如今礦工已挖出1700萬枚,不僅象徵區塊鏈成熟的新里程碑,同時意味著比特幣可以挖礦的日子不多了。

《Coindesk》引用Blockchain.info數據顯示,比特幣在2009年1月正式開採,平均花費200天的時間才能挖出100萬枚,更在2016年11月該虛擬貨幣的數量衝破1600萬枚,如今已有1700萬枚出土,代表剩不到20%的比特幣可以讓礦工開採。

比特幣挖礦速度會按照所挖出的數量,也會跟著有所改變,一旦每創造21萬個區塊,礦工所能獲得的利潤也會跟著減半,目前每個比特幣區塊可產生12.5枚比特幣,大約10分鐘就能發現一個比特幣區塊,以此計算,每天約可創造1800枚比特幣。

中本聰被指是比特幣之父。(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比特幣創始人迄今仍是一團解不開的謎,而中本聰被指是比特幣之父。(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不過,比特幣可能無法完整挖出2100萬,因為當時在2011年5月,有一名礦工表示,自己只有獲得49.99999999枚比特幣,而非剛好整數50枚,原因尚未得知。如果協議一直不變的話,想要挖出最後一枚比特幣可能要花上更多挖礦時間,最快也要等到2014年5月才有機會開採完畢。

推廣比特幣重要推手之一的Trace Mayer最近也在推特上指出,「增加貨幣供應量,是透過貨膨脹來徵稅的一種手段,同時缺乏正當以及法律的方式徵收,因此持有比特幣將讓政府創造的通膨目的失效」,儘管他的說法引發諸多爭議,卻也點出比特幣稀有、限量的特性。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雪花新聞》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雪花新聞》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