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咽喉和鼻腔黏膜上會有白色的假膜形成,並可伴有發熱、乏力、噁心、嘔吐、頭痛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心肌炎、周圍神經癱瘓等併發症。

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以感染白喉桿菌而發病,以秋、冬和初春發病較多,全球各地都有發生。

一、白喉是一種急性傳染病

白喉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傳播(如面對面說話、打噴嚏、咳嗽等)和密切接觸傳播(如接觸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玩具、衣物、用具等)。

白喉病人和帶菌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所有人都容易被傳染,不管有沒有免疫力低下。

二、白喉需要做哪些檢查?

(1)體格檢查:在白喉的病變部位(如咽、扁桃體、喉、氣管、鼻腔、耳道等)可以發現白色假膜形成。

(2)抽血檢查:血常規檢查會發現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明顯升高。

(3)假膜塗片檢查和細菌培養:取咽、鼻等部位的假膜,進行塗片檢查和細菌培養,可以找到白喉桿菌。

(4)白喉桿菌毒素試驗:白喉病人呈陽性。

(5)併發症檢查:心電圖出現 ST-T 改變、QT 間期延長、Ⅰ度心臟傳導阻滯,抽血檢查心肌酶譜升高,提示可能發生了心肌炎;尿檢發現白細胞和管型,抽血檢查發現肌酐升高,提示可能發生了中毒性腎病。

三、白喉應該如何治療?

1、隔離

一般需要隔離 1~2 周。癥狀消失,且白喉桿菌培養連續 2 次呈陰性(2 次培養需間隔 24 小時以上),可解除隔離。

2、消滅白喉桿菌

抗生素可以消滅白喉桿菌,常用的是青黴素,療程 14 天,癥狀消失、白喉桿菌培養轉為陰性時,可以停葯。注射青黴素之前要先做皮試,皮試陰性才能使用。對青黴素過敏、或青黴素療效不滿意的病人,也可以用紅霉素治療,療程也為 14 天。

3、中和白喉桿菌產生的毒素

「白喉抗毒素」可以中和白喉桿菌產生的毒素,在發病的最初 3 天使用效果最好,所以要儘早用。注射抗毒素之前也要先做皮試,皮試陰性者可直接使用,皮試陽性者需要脫敏後使用。

4、治療白喉的併發症

(1)心肌炎:口服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治療。

(2)周圍神經麻痹:飲食飲水有嗆咳、吞咽有困難的患者,需要置入鼻胃管,通過鼻飼給予流質食物和水。

(3)喉梗阻:隨時做好氣管切開的準備。一旦發現呼吸困難嚴重,要立即進行氣管切開,鉗取出假膜,或滴入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來溶解假膜。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

編輯 / 李壞

丁香醫生 查看官方網站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App)

新華社12日報道: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12日發布公告,提醒在印尼的中國公民和機構注意防範白喉疫情。公告說,據當地媒體報道,近日印尼多地暴發白喉疫情,已致近600人感染、數十人死亡,人口稠密的雅加達及周邊省份存在較高程度的患病風險。

一、認識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徵為咽、喉部灰白色假膜和全省毒血症癥狀,嚴重者可並發心肌炎和周圍神經麻痹而引起死亡;人是白喉桿菌的唯一天然宿主,傳染源為白喉患者和帶菌者。傳播途徑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食物、玩具及物品間接傳播,偶可經破損的皮膚傳播,人群普遍易感,通過接種含白喉類毒素成分的疫苗或陰性感染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

歷史上白喉一直是最令人恐怖的兒童期疾病之一,該病的爆發具有破壞性。雖然大多數感染為隱性或臨床癥狀相對較輕,但許多患者死於由喉白喉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或中毒性心肌炎。19世紀80年代在歐洲和美國發生的白喉大流行期間,一些地方的病死率高達50%。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的病死率下降到了15%,主要原因是普遍使用了抗毒素治療白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白喉肆虐歐洲,1943年有100萬人患病,5萬例死亡。據估計在20世紀80年代大量使用白喉類毒素以前,在發展中國家每年約有100萬病例,5萬~6萬例死亡。近些年,在發展落後的國家或地區,白喉的報告病死率仍超過10%。

二、預防措施

保持含白喉類毒素成分疫苗的高接種率是預防白喉疫情最有效的措施。我國目前已有多個含有白喉類毒素聯合疫苗產品批准使用,如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白破二聯疫苗、吸附百白破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簡稱五聯疫苗】、無細胞百白破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簡稱四聯疫苗】等。

我國將無細胞百白破疫苗和白破二聯疫苗納入免疫規劃第一類疫苗對適齡兒童進行免疫接種,3、4、5和18月齡各接種一劑次無細胞百白破疫苗,滿6周歲接種一劑次白破二聯疫苗。適齡兒童監護人也可選擇五聯疫苗或四聯疫苗替代免費的無細胞百白破疫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白喉感染並非總能誘導保護免疫。因此,白喉患者在恢復期應給予類毒素以完成主動免疫接種。接種疫苗也並非能保持終身免疫,WHO建議在低地方性流行區或非流行區完成基礎免疫後約10年應進行加強免疫,以後每10年加強一次。

三、我國白喉疫情發病情況

自上世紀70年代納入計劃免疫以來,通過全國預防接種人員的共同努力,無細胞百白破和白破二聯疫苗的接種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從國家衛生行政部門通報的全國傳染病疫情報告匯總分析,我國從2007年至今已有十年沒有白喉病例報告。

因此發生在印尼局部地區的白喉爆發疫情目前對我國威脅不大。

完。。。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白喉桿菌能較長時間停留在外環境,也可以通過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等傳播。白喉的發病主要以冬春季節為多見,兒童的易感性最高。白喉的發病特徵為鼻、咽、喉等處黏膜充血、腫脹並有灰白色假膜形成,導致呼吸障礙以及外毒素引起的中毒癥狀,嚴重者可發生心肌炎和末梢神經麻痹。

那我們要如何如何防範呢?

首先,接種含白喉成分疫苗是預防白喉的有效措施。兒童的接種時間:在3、4、5月齡和18~24月齡各接種1劑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合聯疫苗,在6歲接種1劑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

其他預防措施還包括:

1 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7天,無癥狀和鼻咽液培養陰性者,方可解除醫學觀察;可選用敏感藥物進行預防性服藥;

2 隔離治療病人和帶菌者;

3 病人解除隔離及病癒出院後,對病家及其病室進行終末消毒。


一、什麼是白喉?

1、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白喉曾經對人類尤其是對兒童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脅。白喉桿菌為嚴格寄生於人體的細菌,通常沒有任何癥狀。白喉患者和帶菌者是唯一傳染源。白喉的潛伏期一般1-7天,平均為2-4天。患者在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

2、白喉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秋、冬季發病較多。白喉的傳播途徑以近距離飛沫傳播為主,由於白喉桿菌能較長時間停留在外環境,因此也可經玩具、衣物和用具等間接傳播。白喉的臨床特徵多為咽、喉、鼻部等處粘膜充血、腫脹,伴灰白色假膜形成,導致呼吸障礙以及細菌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可合併心肌炎和周圍神經癱瘓。

二、白喉要如何預防?

1、白喉是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預防的。19世紀20年代研製出吸附白喉疫苗並在全世界廣泛使用後,白喉的流行得到了有些的控制。白喉疫苗是用能產生毒素的白喉桿菌,在培養基中所產生的外毒素,經甲醛處理後成為類毒素所製成的疫苗。目前,白喉在我國近些年很少有報告,北京市自1996年至今已連續22年未報告白喉病例。

2、目前我國預防白喉的疫苗包括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和白破疫苗(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均為聯合疫苗。

(1)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的接種程序是3月齡、4月齡和5月齡各接種1針,1.5歲再加強1針,共接種4針。

(2)白破疫苗的接種程序為6歲接種1針。

(3)我國百白破疫苗和白喉疫苗的接種率非常高,保護效果很好,打完疫苗後,白喉抗體的陽性率在95%以上,大約可以保護1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我國發生白喉的風險非常低,不用過於擔心。


白喉是由能夠產生外毒素的白喉棒狀桿菌(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疾病。白喉在歷史上一直是令人恐怖的兒童期疾病之一,雖然大多數白喉桿菌感染為隱性或臨床癥狀相對較輕,但其病死率高(>10%)。在19世紀90年代抗毒素問世以前,一些白喉爆發的病死率達到或超過了50%。據估計在20世紀80年代大量使用白喉類毒素以前,在發展中國家每年約有100萬白喉病例,其中5萬~6萬例死亡。

白喉是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來傳播的,主要影響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通過疫苗接種,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白喉已經沒有地方性流行或非常罕見,但是保持兒童和成人的疫苗高接種率仍然十分重要,這一點已經從許多地方的白喉爆發中得到了印證。2017年12月6日,世界衛生組織就曾警告稱,白喉正在孟加拉國科克斯巴扎爾的羅興亞難民中迅速蔓延,已經有110多例疑似病例通過臨床表現被診斷,其中包括6例死亡。世衛組織駐孟加拉國代表Navaratnasamy Paranietharan博士說:「這些病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這一人群十分脆弱,其疫苗接種覆蓋率低,生活環境可能是霍亂、麻疹、風疹和白喉等傳染病的滋生地」 。昨天(2017年12月12日),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發布公告,提醒在印尼的中國公民和機構注意防範白喉疫情;公告說,據當地媒體報道,近日印尼多地暴發白喉疫情,已致近600人感染、數十人死亡,人口稠密的雅加達及周邊省份存在較高程度的患病風險。

發生白喉時,醫療條件好的地方可以通過使用抗毒素、實施氣管切開術以及現代化的重症監護醫療設施等手段來使病死率大幅度降低,但發展中國家的病死率依然很高。白喉必須及時進行治療,治療的主要手段是注射白喉抗毒素。

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都可以預防白喉,我國常規安排在3月齡、4月齡、5月齡和18月齡各接種一劑百白破疫苗,6歲接種一劑白破疫苗。自費的五聯疫苗和四聯疫苗裡面都含有百白破疫苗成分,可以代替免費的百白破疫苗。美國疾控中心建議11~64歲的人接種一劑成人劑量的百白破疫苗,國內目前沒有成人劑量的百白破疫苗;12歲以上的人可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劑量的白破疫苗(國內也有),美國疾控中心建議青少年和成人每10年接種一次白破疫苗以做加強。

關於這個問題,中國科普博覽邀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張蔚來回答: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其癥狀包括發燒、咽喉痛、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咽喉、扁桃體及其周圍組織出現白色偽膜。病情嚴重者可致全身出現中毒癥狀,可並發心肌炎和周圍神經麻痹,並導致死亡。

白喉根據感染部位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型,其發生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長兒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類型的白喉較多見於嬰幼兒。臨床上可分為輕型、一般型和嚴重型3種。

顯微鏡下的白喉桿菌(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白喉的傳染源是白喉病人及恢復期帶菌者,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或與感染病人接觸傳播,沒有感染過該病或未經免疫的人均為易感人群。

白喉桿菌主要以分泌細菌外毒素——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造成人體損傷。白喉毒素通過抑制真核細胞的蛋白質合成而導致細胞死亡,具有極強的細胞毒性。

白喉桿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粘膜生長繁殖,並分泌外毒素滲入局部及周圍組織,引起局部粘膜上皮細胞發生壞死,血管擴張,粒細胞浸潤及纖維滲出,因此形成灰白色膜狀物,稱為偽膜(Pseudomembrane)。

白喉病的典型特徵——喉部的白色偽膜(圖片來源: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diphtheria)

若病損進一步擴展至喉部或氣管內,可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儘管白喉桿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白喉毒素可經淋巴和血液散佈於全身各組織,迅速與易感組織細胞結合,使心肌、肝、腎和腎上腺等發生退行性病變,並可侵犯齶肌和咽肌的周圍神經細胞,臨床上出現心肌炎和軟齶麻痹、聲嘶、腎上腺機能障礙、血壓下降等全身中毒癥狀。


白喉是一種急性傳染病,患者發熱、無力、噁心、頭痛等癥狀,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在醫療不是很發達的80年代,我表姨夫因為白喉去世,28歲。當時就覺得這個病是絕症。

記得大宅門裡的白佳麗的閨女琪琪就是得了白喉,後來讓白佳麗治好了,用西醫的辦法。

到了現在這個時代,醫學發達,技術昌明,白喉這種病已經能夠治療。


白喉病跟糊口白病是同一種病嗎?手機上查不到資料,要麼上電腦網上查一下看看。糊口白病古書上也有資料,要救治及時,否則會釀成後果。有人說用(這兩字我不會寫)什麼安全蛋的活鳥血可以治療白喉病,這種桿菌見到該血立馬化開,沒試過。今天現在太晚又太冷沒去網上查資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