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泥石流啊,老吵吵著去標籤化,你們還凈給國偉哥哥亂加標籤。要知道現如今象我這樣的清泉已經很少了,你們可得好好珍惜。

回答這樣的問題總覺得怪怪的,但總也繞不過去,那還不如攤開來大家一起聊聊。泥石流這件事,總有人理解,有人不理解。每次看到這樣的問題,腦子裡總循環一首歌:當你老了,頭髮白了。。。我想我老了也一定是個得瑟的老頭子。假如很多年以後,我們並肩去跳廣場舞,我相信自己一定也是那一片小區里跳得最好的那個高個小老頭。

怎麼說呢?自己評價自己很奇怪的樣子。作為史上畫風最清奇的奧運會泥石流現象之一,我是發自內心地感謝社會的發展和大家的包容。在我奧運會沒有取得好成績的前提下,仍然贏得了很多的關注和喜愛。這讓我在運動生涯的谷底不致於太過孤獨寒冷。大家的鼓勵溫暖了我的心,激勵我每天更努力。

其實,我一直就這樣的。我是比賽型選手,上了賽場就不是我記幾。我教練說過,無論上了訓練場還是賽場,眼瞅著我就瘋了。賽場上的狀態越好,越瘋,成績就越好。這裡面的科學依據我也不太懂,我真實的感受就是,剛進場的時候,看到滿眼的觀眾和身邊的對手,手和腳控制不住地輕微顫抖,就是快進入狀態了。隨著比賽的進行,觀眾的呼應,對手的良好發揮,我會越來越興奮,每次這樣狀態的時候,比賽成績往往是不錯的。大家看到的所謂魔性舞蹈就是這個時候產生的。當我比得很瘋的時候,我腦子裡沒有太多世俗的概念,我只有非常非常興奮的狀態,那個場景下,天高任鳥飛,今天我主場。所以,希望我更多地給你們帶來即興的「舞蹈「表演,這意味著我比得還不錯。

至於很多人的質疑,我也考慮過收斂,但這個念頭也是一閃即過。在高度興奮的狀態下做出一些舉動,可以在比賽過程中能實實在在地促進和刺激我有更好的發揮。而比賽取得好成績是我多年來一天也不敢懈怠地訓練的目標,如果為了不懂我的人做出改變而影響了我的發揮,對我自己和愛我的人們是不尊重的。

是的,我知道來回答這個問題也可能會招來不同意見。但我是泥石流啊,有問題不面對從來不是我的風格。我會繼續瘋狂地訓練,瘋癲地比賽,瘋魔地生活。

如果愛,請與我一起瘋!


一個被體育界耽誤的喜劇明星

張國偉這個名字,應該很多觀眾都不是特別熟悉,他是一位室內跳高運動員,他也是活躍在鏡頭前的綜藝搞笑擔當,被稱之為是「被體育耽誤的喜劇明星」。

張國偉的主要工作是一名國家跳高運動員,而他平時非常之搞笑,無論是任何場景他都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歡樂,可以說他是把搞笑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里。

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現在有許多國家體育健將們都參加過綜藝節目,比如董力、傅園慧、張繼科等等很多運動健將,在之前的一期奔跑吧兄弟節目中,就同時請到了女排和張國偉,而那一期節目也應該是張國偉第一次參加綜藝節目,女排健將們聽到有張國偉這位嘉賓馬上要入場時,一位女排運動員興高采烈的說了一句:「他特別逗」。

這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說明謝國偉在國家體育訓練隊里的表現,他一定是隊里不折不扣的搞笑擔當,才能讓女排自由自主的下意識說出「他特別逗」這句話。在張國偉出場後,他圍著場地小跑了一圈,一邊跑一邊撒花,妖嬈的扭著身姿和他那兩米高的個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撒花動作是他給自己設計的出場秀。

從那期奔跑到如今的密室大逃脫,無論是哪部綜藝節目,節目組之所以會從眾多體育健將中選出張國偉來參加節目,無疑是看中他天生具備逗樂全場的搞笑功底。而前段時間張國偉被隊里領導處罰,其原因是因為參加太多綜藝節目,外出次數較多引起了隊里領導的注意,領導怕參加太多節目會影響他的訓練,所以向他發出警告,這件事情也許將就此終結他繼續參加這類節目,也將終止他為觀眾帶去更多歡樂的夢想。

作為一名國家運動員,他確實應該把更多的重心放在訓練上,其實在最新一期的密室大逃脫中,其他五位成員都開心的吃著炸雞,而他身為運動員不能隨意飲食,所以他那個時候也很好的剋制了自己,這就證明他的自律也足以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他時刻都知道自己是一名國家運動員。

如果張國偉沒有當一名體育運動員,他一定是一名最出色的喜劇明星,但是相信他在體育和搞笑這兩個方面,他一定還是會選擇體育。愚記君認為搞笑只是他為了給自己和隊友高強的的訓練減輕心理壓力的一種方式,他的主業始終是一名合格的國家運動員,感謝他在室內跳高項目上為國家贏得的冠軍獎牌,也同時感謝他不折不扣的犧牲自己的體面為我們帶去的諸多歡樂。


作為一個資深的體育粉,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
張國偉,何許人也?「我叫張國偉,囂張的張!」,這是張國偉的自我介紹。一個地道的山東九零後小夥子,中國男子跳高運動員,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國家田徑隊成員之一。憑藉在此次奧運會的田徑賽場上的一段段優雅的「白鶴亮翅」以及幽默逗趣的言語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2015年的時候,張國偉就憑藉2.38米的成績獲得了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的男子跳高比賽亞軍,離朱建華保持的2米39的全國紀錄只差1厘米,並且在北京田徑世錦賽上收穫銀牌,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中排名年度總成績第二。獲得了這樣好成績的他備受矚目,但張國偉在賽場上這樣和觀眾開玩笑道「你們不要把我當偶像,其實我是個諧星!」
儘管在里約奧運會上張國偉因傷病原因沒有取得滿意的成績,但他絲毫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張國偉說道「我的本職工作還是跳高,是訓練,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奮鬥。」可以看出張國偉也在一次次的賽場中慢慢地走向成熟,而作為一名運動員的他,也正是血性迸發的年紀!
「大家喜歡我這樣的性格,我挺高興的。但是不滿足的是由於今年傷病的原因,實在是有點力不從心,也特別的懊惱。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再下一屆奧運會還不一定是怎麼樣呢,這是實話,現在就慢慢的積極恢復吧。」張國偉在採訪中說道。
能夠在這樣的大賽上代表國家上場,並且給大家展現了九零後新青年的力量與活潑開朗的性格,作為同是九零後的我也倍感自豪。我相信在以後的運動職業道路上,張國偉的身影也會越走越長,越走越遠!


張國偉誇張的慶祝動作、豪邁奔放的性格、語出驚人的逗比段子的確為他圈粉無數,但要想長時間「印」在國人的腦海里,還是要靠硬成績說話。筆者認為,這也是張國偉現階段最稀缺的,當然,這與他飽受傷病困擾密不可分。

張國偉在2010年嶄露頭角,一年後的大邱,他首次參加世錦賽就跳出了個人最好成績2米31進入了決賽,最終名列第十。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張國偉小有進步獲得第九名。兩年後的北京世錦賽無疑是張國偉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他將個人最好成績提升到2米38,距名宿朱建華保持的2米39的全國紀錄只差了1厘米,最終收穫銀牌。出色的成績外,張國偉獨創的「白鶴亮翅」招牌動作更讓人銘記於心,也為他積攢了很高的人氣,一時間躥升為網路紅人。

不過,這兩年成績的突飛猛進也給張國偉埋下了隱患,「在2014年和2015年太使勁,也沒有一個好的控制,結果導致腳受傷。」張國偉曾回憶道。進入2016年,張國偉遭遇了傷病的侵襲——「滑囊炎」,這種關節病對於跳高運動員來說其實是致命的。果然,里約奧運會,張國偉預賽只跳出2米22慘無緣決賽。但慘遭滑鐵盧的張國偉並沒有輕言放棄,他在2017年全錦賽跳出2米31完成世錦賽達標。但傷病還是一直困擾著他,鑽石聯賽上海站2米24、奧斯陸站2米20,張國偉的狀態並不穩定,來到倫敦世錦賽田徑場,他再次重蹈里約奧運覆轍止步男子跳高預賽,這個結果也許很多人已經預料到。

天津全運會上,張國偉僅跳出2米27奪得銅牌,他說之後要好好休息,好好調整一段時間。而一向傲嬌的張國偉向國內的競爭者們發表了挑戰「宣言」:「希望我的對手們能夠再跳兩年,我的目標不是冠軍,是2米40。」他還特意喊話全運奪冠的清華才子王宇,「王宇,你要陪我跳到33!」


除了贊就是大讚就是狠狠贊!

先拋開張國偉不說,就看說說中國運動員現狀,這些球員每天接受正規訓練,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且還有各種傷病風險。最重要的是他們還不能多說,有再多的苦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國家,說不好了就會被封殺,還會為自己招很多黑子。所以,大家看到的國家運動員一般都是規規矩矩,說著官話,做著秀。

那麼再來說說張國偉,這位被稱為泥石流的球員,實在太贊了。他用自己的舞蹈給這個枯燥的賽場帶去很多歡樂,而且本人也是非常幽默。他沒有把自己掉進那個官話十足的坑裡,在比賽的過程中也展現了自我,是一個非常好的代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誰說我國偉哥哥是泥石流,明明是清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咦,我的笑聲好像暴露了什麼啊)


作為一個運動員

他沒有辜負他的名字,張國偉,國家偉大,他也為我們偉大的國家做出了貢獻。

2011年2月,張國偉初登全國賽場,參加全國田徑錦標賽南京站男子跳高的比賽並以2.28米的成績奪得冠軍。

2013年,張國偉在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中以2米32打破了朱建華保持了27年的室內全國跳高紀錄。

2014年,張國偉以2米33的成績獲得仁川亞運會男子跳高決賽銀牌。

2015年4月,張國偉以2米35的成績獲得美國摩聖安東尼奧學院接力賽男子跳高比賽冠軍。這是中國跳高選手在近30年來在室外賽中跳出的最好成績。

5月,張國偉以2.38米的刷新個人室外記錄的成績獲得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跳高比賽亞軍。

6月,張國偉以2米36的成績獲得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奧斯陸站男子跳高比賽冠軍,這是他首次獲得鑽石聯賽賽事冠軍。

8月30日,張國偉在2015年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跳高比賽中以2米33的成績獲得亞軍。

2016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上海站男子跳高比賽中,獲得亞軍。

作為一名90後

真的是一個耿直陽光幽默的大男孩好嘛!!!

隨便截了幾張國偉哥哥的微博,大家隨便感受一下~

哈哈哈真是,我們國偉哥哥直著呢~

實力自黑的國偉哥哥~

沒事兒也愛賣個萌~

奧運會上的洒脫也是讓國偉哥哥多了不少粉絲~

大家也來關注他,等著國偉哥哥翻牌子吧~

最後,送上兩張我珍藏多年的動圖

希望國偉哥哥身體倍棒吃嘛嘛香,在體育道路上越走越遠~

比心~


說到「泥石流」張國偉,大家肯定會想起他的招牌式動作「白鶴亮翅」。

縱觀當今體育界,有幾個運動員敢在正式的比賽上,那麼「肆無忌憚」地展現自己似乎看起來與體育不太符合的,「不正經」的一面?

除了「洪荒少女」傅園慧,張國偉怕就是當中的「佼佼者」。而且張國偉要不就不展示,要展示就會毫不吝嗇地「放大招」,這樣的後果往往是讓許多吃瓜群眾感嘆張國偉「節操碎了一地」的同時迅速路轉粉。張國偉這種敢於展現歡樂自我,在運動中娛樂的精神獲得了不少網友的怒贊。

張國偉,這個耿直的大山東漢子,除了在生活中歡樂無比,在比賽也毫無保留地釋放他的搞怪功力。

嚴肅而又令人緊張的體育賽事到了張國偉這裡似乎都會「畫風突變」。和觀眾互動,鼓掌打節奏,起跑,跳躍,越過橫杆,落入海綿墊,翻身起來,扎個漂亮馬步,起勢運氣,推手,緊接著打出一招頗有架勢的「白鶴亮翅」,這些就是張國偉每次最基本的慶祝動作。

而這些年,張國偉又推出了「馬達臀」這個網紅慶祝動作,瞬間,「白鶴亮翅」與「馬達臀」的縱情切換成為網友的鬼畜題材,張國偉體壇「靈魂舞者」的地位也由此奠定。

雖然,有人可能覺得張國偉的這些動作與嚴肅緊張的體育賽事格格不入,看似「不重視比賽」。但是我想說,跳高在體育賽事中是既短暫又緊張的,運動員要把自己的狀態調到最佳,專註於那短短几秒,只有在成功跳過之後才敢鬆一口氣。所以,大多數的跳高賽事,氣氛其實特別的緊張與沉悶,運動員與觀眾都是「緊緊憋著」的。

所以,其實我們未嘗不可把張國偉這種稍微有點「不著邊際」的獨秀看成是一種給觀眾與周圍選手的帶去歡樂,善意的緩解氣氛的做法呢?


張國偉?泥石流?這是神馬鬼!

其實在今天這個問題出現之前

我並不認識張國偉

原諒我不是一個體育迷

百度之後才發現

哇偶 體育屆的大牛

為國爭光 自強不息

學習的榜樣

大寫加粗的佩服

嘻嘻

但 作為一名學生 學新聞的

每次看到一個議題

總是想和所學知識像掛鉤

「泥石流」很明顯的標籤化議題

主人公「張國偉」

議題中的對象

不知道這個議題從何而來

想必在自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中

產生議題的也是廣大受眾吧

受眾 媒介 app對議題對象體壇表現的描述

在互聯網迅速傳播

逐漸在人們心中形成「刻板印象」

在「擬態環境」中各個群體自發坦露心胸

向外界反饋信息

在噪音的干擾下

主角接收到反饋也會及時的做出反饋

兩者直接的雙向互動

是互聯網帶給受眾的享受

當然 在這一過程中

我們的意見領袖也會主動站出來引領輿論喧囂

使用與滿足的情緒波動

使兩微一端也開始走上轉流量的路上

敞景式下的監獄也就變成了媒體的狂歡盛典


遙想多年前的中國體壇,運動員們個個不苟言笑,採訪發言也是常把「家國情懷」等辭彙掛在嘴邊,而如今早已不是這樣的時代。在現如今的體育屆,運動員們面對的環境越發輕鬆愉快,在辛苦訓練勇奪金牌之外,還需要大家多多與外界溝通,樹立起良好詼諧的個人形象,運動員們也經常一不下心就會變成段子手。

去年的里約奧運會火了一個傅園慧,這個96年的小姑娘憑藉她的「洪荒之力」成為了游泳隊的「團寵」。其實,田徑屆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小將,他就是被稱作田徑界一股「泥石流」的跳遠運動員張國偉。他曬出自己的訓練視頻,並稱「多希望一覺醒來自己的腿能變成彈簧,雙足一點,嗖~~~」平時在凌晨發美食的他還故意氣大家:「這絕對不是深夜報復社會,因為不好吃不好吃不好吃。燒花鴨、燒雛雞……沒事,我就是隨便腦補一下。」

事實上,張國偉的「成名作」同樣來自里約奧運會,看他的比賽,觀眾從不會無聊,因為這位自嗨型選手的出場總是自帶舞蹈效果,一會是白鶴亮翅,一會是黑虎掏心,總是將全場目光都吸引到他身上,惹來陣陣歡笑。張國偉其人,正如他在2015國際田聯北京田徑世錦賽上的開場白:「你們不要把我當偶像,其實我是個諧星!」


他的設計和表現,是個奇葩的混搭,耀眼卻未必養眼,不那麼成龍配套。

吸引眼球?自助打氣?舒緩壓力?情有可原,也不無道理,畢竟還是一打小練出來的科班出身呢。

問題糾結在,還是專業效率問題?

跳高,是個極其消耗體力,甚至透支體能的競技項目,比值尼格羅和歐羅巴人種,亞洲人即蒙古人種的身體天賦,一般而言,協調力可以,爆發力,可持續的耐力相對弱勢。打持久戰,和眾多得天獨厚的歐美非高手比拼,原本就是身心力的高考,特別耗體能。從量步點,起跑,弧線加速跑,到爆發力的騰空,空中連續動作,和不斷遞增高度的力量位置空間調節。。。比之跳遠的平面阻力克服難度係數,跳高是速度促進引體向上,克服地心引力的拉拽,。。有過跳高體會的,不會陌生。

第二,這種賽制有其特點,達標後,每一高度,一道坎,雖然有三次機會,後面可能還有若干新的高度,誰願一輪游?誰會每一高度都玩心跳?都置之死地而後生?敢冒風險且透支體力?!那麼,先天弱勢,賽場複雜,除了合理合情的揚長避短,避免分散精力,均衡高效的安排分配使用體能,以爭取效率值的最大化,最優化,即完整比賽的科學體系最大值。特別是到了最後幾個對手的對決,多一分體能,多一分機會。試問如此苛刻的鐵律,哪有精力消散?何況是從頭至尾?連每一個動作的間隙都不放過,他那並沒多少儲備的體能,經得起這種支離破碎的損耗嗎?近兩年,屢屢關鍵時刻掉鏈子,與多種因素不無關係,但是,無端耗費體能,也是敗走麥城,大意失荊州的技術原因構成要素吧?!

無論出於何種動機,也無論多少初心,專業就是專業,熱身時,適當的活躍,無所謂,一旦開始了,全神貫注吧,結束了,賽後了,無論怎樣的釋放,都可以接受。若刻意為之,則矯枉過正,難免首鼠兩端,留下隱患。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畢竟,觀眾看的是你的比賽!那種秀,發乎自然,順理成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