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圍獵消費金融,新一輪信用卡“跑馬圈地”呼嘯而來)

最近一段時間,天天都能收到信用卡辦卡促銷的短信,套路還挺多:

套路一:額度殺——“最高5萬元信用卡,可取現!”,想到自己的信用卡額度纔1萬,真的有點心動。

套路二:優惠殺——“辦理信用卡金卡,送新秀麗行李箱,快捷支付計積分,積分抵現”,最近剛好有旅遊計劃,還缺個行李箱,好心動啊。

套路三:速度殺——“信用卡審批快,1分鍾開卡,一周內送達”,這個辦卡效率,節省瞭不少時間呢。

然而,在各大銀行套路滿滿的背後,信用卡業務新一輪“跑馬圈地”悄然而至。

信用卡三巨頭的市場占有率在下降

2008-2017年這十年間,我國信用卡發卡量從1.42億張增至5.88億張,實現4倍增長,但實際增量更大。因為2015年央行將發卡量數據調整為流通卡數量,二者的區彆在於,銀行在發放信用卡後,用戶存在不開卡或銷卡的情況,所以2017年實際發卡量要大於5.88億張的流通卡數量。同期,信用卡貸款餘額從1582億元增至5.56萬億元,實現35倍增長,居民信用消費習慣逐漸養成,並在消費規模上齣現爆發式增長。

1

2017年,各傢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爭奪戰也愈演愈烈,特彆是股份製銀行增長勢頭強勁。以平安銀行為例,2017年信用卡數量、交易額以及貸款餘額分彆同比增長49%、38%和67%,增速遙遙領先。

1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業務競爭加劇,直接導緻信用卡三巨頭工行、建行和招行的市場占有率下降。一直以來,工行、建行和招行長期占據信用卡業務前三的位置,2008年三傢銀行發卡量閤計8502萬張,而同一時期信用卡整體發卡量1.42億張,所以,這三傢銀行在發卡量上的市場占有率高達60%。同期,三傢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閤計716.25億元,在信用卡貸款餘額上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5.27%。

然而2017年,即使三傢銀行在纍積發卡量上遠超對手,是所有銀行中僅有的三傢發卡量過億的銀行,但也無法改變市場占有率下降的事實。

為瞭與2017年信用卡整體發卡量的統計口徑保持一緻,以招商銀行流通信用卡(6245.68萬張)占纍積發卡量(10022.72萬張)60%的比例,對三傢銀行的發卡量進行調整,結果,2017年三傢銀行的流通信用卡數量約為2.11億張,在流通信用卡市場上的占有率僅有36%,遠小於十年前60%的市場占有率。與此同時,三傢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的市場占有率為28%,較十年前的市場占率也有大幅下降。

1

信用卡市場的蛋糕又大又美味

既然信用卡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什麼各傢銀行前赴後繼、鍥而不捨地開拓信用卡業務市場呢?原因在於,市場蛋糕越來越大,而且還很美味。

總體而言,我國信用卡業務整體提升空間仍然很大,可以覆蓋更多的人群,更深入的挖掘客戶價值。

以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為例,2008年僅有0.11張,到2017年增至0.42張,10年實現瞭3倍的增長,但與國外那些信用卡業務成熟市場相比,成長空間還很大,美國目前的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為2.9張,對比我國目前的體量,還有近7倍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麵,我國消費金融市場需求很大。以開展不過數年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為例,2012-2016年僅五年時間,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從18.6億元增至4367.10億元,年均復閤增長率高達198%。

1

市場普遍認為我國目前信用卡市場覆蓋的人群較少。根據工行信用卡用戶人均持卡量為1.6張進行推測,5.88億的信用卡發卡量對應的大概是3.68億信用卡用戶,所以,全國近10億人可能沒有信用卡,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快速增長也反映齣長尾客群的需求。但未來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和風控水平的提高,銀行信用卡業務會覆蓋更多的客群。

為什麼說信用卡市場的蛋糕很美味呢?因為信用卡業務可以讓銀行悶聲發大財。

例如,招行在2017年年報中公布的信用卡業務收入是544.51億元,其中,信用卡利息收入395.38億元,同比增長22.44%;信用卡非利息收入149.13億元,同比增長31.75%。與此同時,2017年招行的營業收入是2208.97億元。由此可見,信用卡業務收入占到整體營業收入的25%,撐起瞭招商銀行2017年業績的1/4片天啊!

其他上市銀行雖未公布完整的信用卡業務收入,但我們可以從手續費收入來看一看信用卡非息收入部分的盈利能力。光大、中信、平安和民生四傢股份製銀行2017年信用卡手續費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超過瞭10%,對收入貢獻比較大。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理財業務規模縮減後,非息收入中的代理業務收入減少較為明顯,信用卡手續費的增長成為補缺的重要來源。

1

另外,信用卡業務的利息收入部分雖然沒有公布,但從信用卡貸款的規模占比也能看齣信用卡業務利息收入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度不低。對於上市股份製銀行而言,信用卡貸款占全部貸款餘額的比重基本都在10%以上,平安銀行甚至超過瞭15%,所以信用卡利息收入也是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1

各銀行信用卡業務“跑馬圈地”有新招

從目前的趨勢看,銀行當前擴張信用卡業務,不再是單純依靠傳統地鐵、校園、商超等綫下渠道的鋪設,而是通過網頁、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綫上渠道拓展信用卡業務,換句話說,金融科技的發展在提高辦卡效率、提升客戶體驗方麵收效顯著。與此同時,營銷手段也從禮品贈送,轉而與綫上流量平颱閤作,發行跨界信用卡,直接嵌入消費場景,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權益。

招商銀行在年報中提到,“運用客戶畫像、語音交互、生物核身、人機融閤等技術,搭建信用卡全渠道客戶關係管理平颱,推進‘粉絲-綁定-持卡’三環客戶體係。”

同時,平安銀行的年報中也提到金融科技對提升信用卡業務效率的作用,“在銷售申請環節,全渠道實現E化申請方式,E化進件占比較年初提升25個百分點;在審批環節,利用分段式審批、人臉識彆等新流程和技術,平颱自動化比例達80%,審批時效大幅提升;在支付環節,利用大數據構建客戶行為預測模型,提供精準及時的額度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場景缺失曾是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劣勢,但目前銀行信用卡業務已經廣泛開展跨界閤作,包括與電商、快遞公司、商旅平颱、遊戲動漫IP等聯名發行信用卡。同時,積極拓展綫下商戶資源,給予用戶更多的消費權益,從而使得信用卡業務能夠享受到大消費持續升溫的紅利。

一位信用卡資深人士曾說過,“按國際慣例,信用卡業務一般要三到五年纔能盈利,發卡100萬張就能夠盈利。但在中國市場,一傢銀行如果沒有300萬張活卡,很難盈利。”所以,信用卡業務跑量容易,但要實現財務變現,關鍵還要用心經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