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1 16:36 | 心靈咖啡網編譯 | Zoe .....................................................................................................................................................................................................

(文/Susan Krauss Whitbourne Ph.D.,譯/蔓草)

大學校園性暴力成為全國持續關注的焦點。美國《滾石》雜誌報道的弗吉尼亞大學一位女大學生在聯誼會上被強暴事件不完全屬實。但是,女大學生在派對上遭受性侵確有其事。

2009年美國司法部的報告中強調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發生在16歲至24歲女性強姦率比其他所有年齡段加起來高達四倍,女大學生受侵害的比例更高。事實上,25%的女大學生透露14歲後曾遭受性侵或性侵未遂,但只有5%不到的受害者報警。報告研究表明,酒精在所有的校園強姦案中幾乎無處不在。

2013年美國年出台的《終結校園性暴力法案》規定,通過建立旁觀者干預機制,大學開展項目減少女大學生遭受性暴力的發生率。在我的大學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學生生活管理委員發起一個項目,鼓勵大學生成為「主動的旁觀者」,目擊性暴力事件時應主動干預。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網站上這樣定義:"主動的旁觀者在目擊傷害事件(如:辱罵、嘲弄、謠傳、破壞公共財物或人身傷害)或是潛在傷害事件(如:」被搭訕「的一半已經醉的不省人事或者不能清醒做出判斷力),不會袖手旁觀或者徑直走開。主動的旁觀者應當主動出手相助!」

隨著旁觀者教育項目宣傳大家在目擊暴力事件時應避免陷入責任分散的被動困境,特別是旁觀人群很多的時候,這些教育項目最終將發揮作用。旁觀者效應指,看到有人需要幫助,我們沒有出手幫助是認為其他人會上前相助,尤其是我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對抗施暴者或者拯救受害者的時候。

然而,2015年布朗大學的Lindsay M. Orchowski和其他學者共同進行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至少男性成為主動的旁觀者的幾率會被一些致命因素削弱,包括酒精、性別歧視以及強迫女性和自己發生性關係的前史。如果《終結校園性暴力法案》證實有效,那麼最終得採取一些必要措施,不僅要減少飲酒和提高旁觀者主動意識,還要要弄清性別歧視的複雜根源。

Orchowski 和研究小組對242名男大學生(從2300個人中隨機挑選)進行了一套問卷調查,評估受調查者作為旁觀者目擊性侵事件是否願意出手,怎樣看待同輩實施性侵行為,怎樣看待性別歧視,對性暴力的支持態度。受調查者同時要彙報他們的飲酒習慣以及強迫女性與自己發生性關係的過往史。

顯然,酗酒和性別歧視無法通過實驗操縱。為了探究出哪些因素導致什麼後果,布朗大學研究人員將所有變數放入一個模型中,也就是統計學家所說的對數據」合適「的變數。

」大量飲酒「定義為在過去一個月中喝酒不少於兩次且每次喝酒超過5杯,有一半學生達到這個標準。為了衡量怎樣看待同輩實施性侵行為,受訪者回答了一些問題,如:」假設你把一個女生灌醉了與她發生性關係,你認為你的朋友對此是否贊同?「

Orchowski研究小組運用性準則的一般調查,測試受試者對性別歧視的態度(」朋友炫耀性行為時我感到不自在[答案相反得分]),對性暴力的支持態度(「如果一個女生一直喝酒,被強暴了是她自己的錯。」),強迫女性與自己發生性關係(「我攛掇女伴不停喝酒,這樣她就會讓我和她發生性關係。」)

受試者對自身作為旁觀者是否會介入並幫助受害者進行評估,共有51種情形。其中一些情形如下(按從可能到干預進行評估):

*假設我的朋友說他們有過非自願的性經歷,但他們本人並沒有說明是「強暴」,我會進一步問他們了解詳情。

*假設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推推搡搡或是咆哮,我會徵詢她是否需要幫助。

*假設我看到幾個陌生人拖著一個不省人事的女人進他們房間,我會尋求幫助並試圖干預。

*假設一個陌生人需要幫助,我會打119。

*假設我看到一個男人和他女朋友在激烈地爭吵,男人的拳頭握的緊緊的,女人看起來很不安,我會詢問是否有事。

*假設我聽到朋友強迫某人和他們發生性關係,我會表示反對並擔心受害者。

*假設某人被指控性暴力,我不會透露任何消息。

我們不知道接受調查的這些男性遇到上述情形是否真的會採取措施,但是調查顯示他們會出手幫助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們作為旁觀者的傾向。有些情形不需要多少干預,比如說打119,但是其他情形下干預有可能陷旁觀者於不利的境地,比如說勸架。

調查結果顯示,一般而言,男性飲酒量越大,提倡旁觀者干預的可能性越低。根據不同的情形,和適量飲酒的男性相比,大量飲酒的男性對51個情形其中的20個情形干預的幾率要低。只有兩種情形下,大量飲酒的男性干預的可能性較大:假設一陌生人把一個不省人事的女人拖進房間,還有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推推搡搡或是咆哮。不出所料,大量飲酒的男性更容易性別歧視,強迫他人與自己發生性關係的可能性更高,更傾向於支持同輩的性暴力行為。

綜合所有數據表明,大量飲酒者見到女性受迫害干預的幾率較低,因為他們容忍對女性的暴力。這種想法導致他們不太可能理解女性的遭遇,以至於不會出手干預。

研究結果有重要的實際意義。顯然,減少男性酗酒可以降低他們成為被動旁觀者的可能性。

然而,問題的核心在於改變男性對待女性遭受性暴力的態度。Orchowski和他的研究小組人員提出,如果男性把大量飲酒視作是「男性文化」而支持對女性實施暴力,就不太可能因為親社會價值觀而採取行動和幫助有難的女性。

為了改變旁觀者態度和行為,解決方法是「重新規範」對男性文化的認識。大部分男人內心並不想傷害女人,是願意在女人受害前出手阻止暴力行為發生的。一旦男性普遍意識到男人應當這樣做,從被動旁觀者轉為主動旁觀者會更容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