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未來十年增長的重要動力-----------------------------------------------------整個邏輯: (以城市化為中心帶動改革與發展戰略全面調整的格局。 )(必要性)拉動內需 --》 城市化 ---》 高房價之下無城市化,住房問題是城市化的阻礙之一,就要求進行二次房改。--- 》 如果大規模建廉租房,土地財政收入會減少,這就要求進行財政體制改革。--- 》 「先集中、後返還」的財政體制過渡另外,農民進城怎麼進,他們的土地怎麼處理,又牽扯到土地流轉體制等配套問題,還有社保、醫療、教育,需要多少資金,等等一攬子問題,需要中央拿出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形成以城市化為中心帶動改革與發展戰略全面調整的格局。 城市化將對生活服務業、城市公用業、醫療、教育、金融、電訊、文化娛樂、旅遊等第三產業產生巨大的需求,第三產業又是創造就業最大的行業。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化落後於工業化,是我國消費率低、投資消費失衡的重要原因。------------------------------------------------------------------------------------------------------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是由於(需求不足)所形成的(生產過剩)。如果出口和投資增長的疲態不改,包括高投資、高出口和「人口紅利」在內的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的衰減趨勢不可避免,擴大內需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唯一途徑。在這個階段,即經濟增長在需求上將由過度依賴於出口和投資增長的老模式,轉為主要依賴消費需求的釋放。目的是為釋放出一種新需求,主體在於經過結構調整,把「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的矛盾解決掉,從而解脫外需萎縮而內需也打不開的困境,釋放出被城市化緩慢而壓抑的巨大需求。而收入差距、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的擴大及長期得不到改善,將會形成明顯的約束。-----------------------------------------------------背景: ( 在外需萎縮的背景下,國務院日前發布《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將從財稅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攬子政策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際經濟危機爆發出現外需緊縮,為保增長,我們的四萬億投資又形成了很多項目,這麼多項目產能釋放又是出現在十二五中期,使中國產能過剩矛盾更加突出,依靠增加投資來擴大需求的辦法之所以走不遠,就是因為投資增長的最終結果是擴大供給。所以擴大投資不是在解決矛盾,而是在累積矛盾。 10 月27日,新華社授權播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多處提到城市化問題,如「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要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預防和治理『城市病』」等。------------------------------------------國外: 美國金融危機將會在明年捲土重來,也許比此前的危機爆發還嚴重。目前美國再次推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及3000億美元的刺激政策,說明美聯儲正在為明年的衰退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 日本泡沫破了以後,之所以15年沒走出來,是要消化當時不良債券。現在美國形成龐大的不良債券,但我們沒有看到他怎麼處理這個債券。他只是把不良債券藏起來,希望爭取到解決問題的時間。另外我們雖然看不到不良債券是多少,新的壞賬還在。原來的不良債券不僅沒有消化掉,新的債券還在。所以,美國金融危機將會在明年捲土重來,也許比此前的危機爆發還嚴重。-----------------------------------------------------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城市化是創造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王建:是的。我們應當看到,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還在惡化過程中,發達經濟體居高不下的結構性失業和就業不足,公共部門負債不斷膨脹。美國推出新的寬鬆政策,使中國面臨內外需緊縮。 世界經濟失衡和再平衡將使我國外貿出口面臨巨大的挑戰,以往「大進大出」的貿易模式很難持續。包括高投資、高出口和「人口紅利」在內的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的衰減趨勢不可避免,擴大內需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必由之路。穩妥推進城市化,將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出巨大需求。 而城市化是擴大就業,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渠道。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城市化對創造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城市化將對生活服務業、城市公用業、醫療、教育、金融、電訊、文化娛樂、旅遊等第三產業產生巨大的需求,第三產業又是創造就業最大的行業。 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化落後於工業化,是我國消費率低、投資消費失衡的重要原因。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沒有縮小國內城鄉和區域差異,過去的高速增長好像並沒有受到這些差距擴大的約束,這些差距將會成為是否能維持高增長的一個重大障礙。 如果出口和投資增長的疲態不改,消費增長將是穩定我國經濟增長的唯一途徑,在這個階段,即經濟增長在需求上將由過度依賴於投資增長的老模式,轉為主要依賴消費需求的釋放。而收入差距、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的擴大及長期得不到改善,將會形成明顯的約束。----------------------------------------------------- 南都:我們應怎樣去推進城市化呢? 王建:推進城市化應當分成「存量」與「增量」這兩階段。「先存量」,就是說先把已經穩定在城市就業的農民工及其家庭,轉換成城市人口。而增量城市化,即通過政府規劃使原有城市改造、擴容與新增城市建設,引導中國的城市化向建設大都市圈方向發展。-----------------------------------------------------城市化帶動改革全面調整(城市化為中心帶動改革與發展戰略全面調整的格局。 ) 南都:在城市化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新的問題,比如,土地、住房、教育等問題,應如何去解決? 王建:城市化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它既然是總戰略,能夠解決中國的問題,那就一定會牽扯到很多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一動,次要矛盾也跟著變。一個大的利益格局發生變化,一定改變原來的利益分配結構。這些問題必須進行統一的考慮。 高房價之下無城市化,住房問題將會是城市化的阻礙之一,就要求進行二次房改。因為1998年以來,中國進行了房改,房改的主要方向就是市場化,大家都去買房子,中國土地稀缺使老百姓仍然是買不起房,我們要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就要二次房改,就是有一半人由政府來解決住房問題,政府拿這個錢出來,給他們蓋房,政府把這個土地批租出來是不可以再收錢的,就要為農民提供他們能住得起的房子,這就是一個改革。 如果大規模建廉租房,土地財政收入會減少,政府不願意,土地財源沒了,這就要求進行財政體制改革。為什麼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財政,因為地方政府財權、事權不統一,中央給地方派了責任,但資金沒有給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就要去找錢,這就形成中央與地方政府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需要改革。 另外,農民進城怎麼進,他們的土地怎麼處理,又牽扯到土地流轉體制等配套問題,還有社保、醫療、教育,需要多少資金,等等一攬子問題,需要中央拿出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形成以城市化為中心帶動改革與發展戰略全面調整的格局。 ----------------------------------------------------- 南都:你剛提到地方政府財權、事權不統一,那應該如何進行改革呢? 王建:首先要改變長期以來的中央與地方「分灶吃飯」財政體制,就是要調整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向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先集中、後返還」的財政體制過渡。 南都:我們看到,實施省直管縣的財政體制改革,在十一五開始這個試點了,你認為這個模式怎樣? 王建:省管縣不是重要的,過去市管縣有問題,那省管縣就沒問題了嗎?最好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地方政府為了自己,分灶吃飯就形成獨立財政利益,不願當地企業向外發展。比如:福建的企業到廣東去投資,福建政府不願意,因為財源跑了,行政編製割斷了資源配置。本質不在於省、市管縣,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出了省呢?從根本上解決還是要先集中後返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