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的啟發

[作者:發表日期:2004-8-30點擊次數:359]

公司近日裝修,在幹部的陪同下,去看了工程的進度,看到木匠拿著一塊似乎已不成型的廢木料,三下五除二地做了一件小物品,根據不同的材料判斷可以做成什麼樣的器物,正是所謂的「因材施教」吧。 記得一次講課中,聽到一位老師說:做管理者千萬不要是醫生,看誰誰有病,而應當是木匹,把任何一塊木料都視為有用之材,順勢利導,造就有用之物。 人與人最大的差別就是不同,而這個不同的差異從正面來講就是精彩,實際上缺點與優點是相伴相生的,這既有觀念的問題,也有視角的問題,同樣也有胸懷的問題。對差異積極正面的理解就有了包容,包容也是自我忍耐,容忍別人的缺點,這個還不夠,你需要抱著欣賞的角度來與他人相處,欣賞既代表尊重也可體現人本主義! 從自我培養角度來說,也應當揚自己所長,而非一定按照世俗認為的優秀標準。實際上,人只要樹立「勞動光榮、勤奮認真做事、人品向上」這個觀念,就是個好人,就是個優秀的人才,至於能做到什麼層面,這裡有努力,也有天賦,更有機遇的成份。 每個人都想成為最好,但缺乏的是自我信心,好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悟性的速度。 一位優秀的職業人是需要時間的。 因為經過,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兩句禪語,提示的就是這個人生的深刻道理,佛家講「慈悲為懷」,但云雲眾生難以理解,是自己經歷和悟道不夠吧。當今年青人,在這個講究速度的社會,都有急躁的心態,心態和行為跳躍過多,反而有了更多的不安全感。最近看到一個資料,美國人普遍認為,近20年來自己的生活水平、心態壓力是越發的不好。實際上據統計,美國人的生活已是愈來愈好,為何心理的感覺與實際狀況有如此差異?安全感是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呢?我想中國人也是,特別是中國正處在轉型經濟社會,大眾的心態轉變成為關鍵要素,這既是個人能否適合環境,心智是否成熟的問題,也是與社會穩定、國家經濟持續發展都有關的問題。

作於2004.4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