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朝以後,江南蘇州一帶,成為文人薈萃之地。許多著名畫家雲集蘇州,史料記載當時蘇州有畫家150餘人,占明代畫家總數的五分之一。他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畫派。蘇州史稱「吳門」,作為有共同地區特徵的畫家群形成了「吳門畫派」。「吳門畫派」的領袖是沈周,連同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為「吳門四家」。這四位先賢中只有文徵明和唐伯虎與官場有關係。1498年,文徵明、唐伯虎二人應試於應天府,文徵明出師不利,而唐伯虎為鄉試第一,故有唐解元之稱。1499年,唐伯虎因科場案下獄,被罷黜為吏。文徵明曾七試均不中,1523年由他人推薦以貢生進京,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四年後,經文徵明多次上疏乞歸,始得致仕。對官場而言只是少了兩個官吏,然就書壇畫壇卻多了兩位巨擘,二人可以全心身地投入到書畫藝術之中。

文徵明《橫塘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書畫造詣全面,山水屬江南山水畫派,致力於學習趙孟頫、王蒙、吳鎮,融會變通,自成一路。人物畫師法李公麟,筆法工細流暢。花鳥畫近師沈周,遠法元人,風骨秀逸。文徵明書法功底深厚,兼工篆、隸、楷、行、草各體,直至晚年八十歲以後仍能作蠅頭小楷,與祝枝山、王寵有「吳門三家」之稱,書法史稱「吳門派」,其主力大都來自文氏一支,流風餘韻,傳布廣遠,其影響延續到有清一代。

唐寅《杏林仕女圖》(瀋陽博物館藏)

唐伯虎書畫造詣亦全面,山水屬北方山水畫派,致力於李唐、劉松年、馬遠的「院體」傳統,並吸取「元代四家」水墨淺絳法,自創一派。人物畫多描寫仕女生活與歷史故事,造型優美,風格洒脫。花鳥畫兼有工筆與水墨寫意,有元人遺韻。唐伯虎書法師承趙孟頫,柔美嫵媚。

文徵明、唐伯虎在題畫時常題自作詩,二人均為詩、書、畫三絕。由此可見文徵明與唐伯虎的藝術成就都很高。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洒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

唐寅書畫的貢獻,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畫的題材內容,促進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鳥各科的全面發展,加強文人畫自我表現意識等,都給後世造成深遠影響。

唐寅的詩文,豪放不羈,戲語中寓憂思;他的繪畫也和詩一樣,如縱壬中見深沉,戲筆中寓思想。詩情與畫意的緊密結合。唐寅繪畫中的題詩和情感,緊扣畫的主題和意境,以闡發或充實畫面的內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蘭墨,又通過象徵、寓意、擬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創造,形象地表達出詩意,這種詩與幽的冤美結合,也是唐寅畫的一大特點。

文徵明的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繪畫上與沈周共創「吳派」,又與沈周、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書法上與祝允明、王寵並譽為「吳中三家」。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文徵明是繼沈周之後的吳門畫派的領袖,門人、弟子眾多,形成當時吳門地區最大的繪畫流派。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漁父辭》、《離騷》、《北山移文》等。

我相信,大家聽得多的名字是唐伯虎吧?無論知名度和成就非唐寅莫屬。


謝邀這問題有趣,二人是同年生的好友呵呵,唐伯虎更厲害是狀元才作何人都難超越,因京城科考被疑作弊坐牢後慘了一輩子!文徵明不願寫八股文所以屢考不中,也是名揚當代書法更超卓也常救濟貧病的唐伯虎,二者一個怪傲一個忠厚正直,還有個好友祝枝山也厲害得很,呵呵


唐伯虎偏重畫畫,文徵明偏重書法,二人都不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