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公主,名不詳,中宗長女,下嫁高士源子叔琪。與高宗四子安親王顧安一同參與宮變失敗,於市集斬首暴屍七日……

.   大雪

 

  弘顯十四年十二月的那場大雪顧長樂永遠忘不了,那一年五十六歲的皇帝顧泓駕崩讓她從此失去最慈愛的父親,難過的淚水再多也挽不回父親只能成為史書上記戴著幾個字-諡號孝章宗武則天皇帝,廟號高宗。

  太子顧寧於靈前繼位,登基大典訂於四天後在太和殿舉行,朝野上下一片雪白哀戚但卻也遮掩不住新朝代的燦爛光芒,顧寧身披孝袍繼位坐在大殿上那象徵權勢的位上,百官俯首扣拜,年號祥德。

  此時她在廊下坐著,全身裹著厚厚的只餘手悄悄深出輕觸點點細雪,那雪凍得令人發寒,暴露空氣中的手指下意識的縮起,沒了興致的她不禁垂下眼睫。據說當年出生時與關外西鹿軍僵時近五年的戰況終於有了突破,領兵的大將軍淺入敵軍將敵方將領的頭一舉斬下,久旱未雨也總算逢霖,先皇大喜便將皇后剛出生的小公主取名長樂並將鳳凰宮內的一座新修繕的殿閣更名成小公主的閨名賜予還不懂事的小娃。每個人都說小公主是帶有祥瑞出生的公主,但誰知道小公主從小體弱多病,年年歷經生死關頭總怕熬不過去,直到七歲那年一位道士入宮向先皇進言以養病為名出家離宮直至三年前十五歲才被父皇接回宮,只可惜親情短淺讓人不勝唏噓。

  (長樂,如果有一天妳知道父皇做了對不起妳的事…………會討厭父皇嗎?)

  父皇病重她在旁隨侍時父皇突然對她說了這一段,當時她愣了一下但馬上笑著說

  (才不會,我永遠不會討厭父皇的。)

  顧弘彷彿要說什麼但最後還是什麼都沒講,只是撐起沉重的身子抬手摸摸她的頭頂。三天後便與世長辭。

  宮廊上響起小跑的腳步聲,呼喊的聲音從遠至近由擔憂到鬆一口氣,只見遠方一名頭梳著宮女髮型的仕女在見到她時氣喘吁吁跑了過來,不像以往的沉穩端重。

  「公主原來妳在這。」宮女小翠從拐角跑了過來,將厚重的狐裘披在她身上。

  她跟小翠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年長她五歲的小翠手腳麻利做事勤快,早就可以出宮與家人團聚,只是小翠總是不願出宮,問她也不告訴理由,久了長樂她也不再問了。

  即使當年跟著空空道人在深山居住但健康狀況只算尚可,因此不論先皇或是當今皇帝很是擔心常常派宮人貼近照顧,只是偶爾她會逃避這太過的關心。

  「皇上剛才擺駕長樂宮要與公主一起共膳,現正在宮裡等的公主。」

  「知道了,那我們快回去吧。」長樂起身,將袖裡的手絹遞給小翠。

  「要是著涼就不好了。」

  看小翠畢恭畢敬的在自己的堅持下才收下手絹拭汗那誠惶誠恐的模樣總是讓長樂不解,也許是幼年跟著師傅各地遊歷的關係回到宮中總對宮廷那拘謹的規範禮儀感到不適應,或是對於這從小到大一起長大的侍女總是這麼見外感到奇怪

  總之,即使在宮中生活的這幾年也還是不大習慣。

  主僕二人回到長樂宮只見當今聖上坐在廳上主位,一見她歸來便趕緊起身相扶,象徵帝王的玄色袍服下是一顆關愛妹妹的心。

  「免禮了,朕剛命人將菜溫熱皇妹快趁熱吃。」皇上顧寧牽著妹妹的手緩緩走入內廳,圓桌上的菜餚雖非什麼山珍海味只是一般市井小民的家常菜但細看會發現御廚下了許多精細活。顧長樂很是喜歡這位哥哥,當年她被接回宮時就是這位兄長伴著她度過徬徨的時日,那總是帶著微笑的神情總讓長樂安心。

  「聽宮人講皇妹最近精神不佳,如今親眼一觀倒真是憔悴了。」看見那用胭脂水粉也遮掩不住的烏青顧寧皺起眉頭。

  「皇兄多慮了,這幾日御醫替我開了安神的藥湯現下大好,皇兄請勿擔心。」

  「能不擔心嗎?」顧寧嘆了口氣。

  當年先皇與現任太后高氏生下四子三女,思娣公主早夭,大皇子顧祥、三皇子顧泰、四皇子顧安和六皇子當今聖上顧寧、八皇女顧明月以及十三皇女顧長樂。當年立為太子的大皇子顧祥在東宮處理政事時被人下毒身亡,三皇子也同受其害,而四皇子顧安更是在不久後在自家安親王府陷入瘋狂。雖說後來查出是二皇子顧裕一黨下的毒手,相關人等也接受刑罰,但對顧寧來說卻是無法抹滅的痛。從皇兄的神態中顧長樂也聯想到同一件事,就是這件事讓父皇大病不起也使她失去三位兄長,淚水悄悄湧出眼眶,她趕緊用袖袍拭淚。兄妹倆又草草聊了幾句後皇上才擺駕回勤正殿處理國事。

  臨走之際顧寧又再次交代一旁的宮人要照顧好公主並對長樂囑咐一番,她連連點頭答應保證才讓兄長勉強放心。然而一到夜晚當她躺在榻上看著宮人放下帳幔離去後她又悄悄的坐了起來,隔著細縫看著那特地命小翠點燃的燭火在桌上搖曳,此刻顧長樂遮掩不住內心的擔憂,恐懼也緩緩襲上眉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