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早圈裡又有人發了一則「坊間傳聞」

其實當時也沒覺得什麼,就是覺得挺正常,事實應該就是如此。

不過轉念一想,雖然小米最近的營銷一直很low,但是高管的半公開言論不應該這麼張狂吧,不知道是不是某些勢力有意為之。

稍晚時間,有人向王騰求證,被王騰一口否認,這下我一看就樂乎了。王騰一向是以打臉著稱,這下搞不好就石錘了。

當然呢,許多小米的「真愛粉」就開始動起來了,說我們造謠,要負法律責任。有段時間搞得我都想刪帖了,但是我還是堅信我的觀點是正確的。

事實果然如此,幾個小時之後,米粉們心心愛愛的小米官方自己出來打臉了(當然官方為的是自己的利益了)

小米的PR總監發了公告如下(啪啪啪打臉):

至此,這個事件就算告一段落。只剩下一臉懵逼的「真愛粉」瑟瑟發抖。


事件的反思

仔細想想最近小米高管頻繁自己上場做KOL,各種操作實則可笑,小米的PR頻繁翻車,不由讓人心想小米究竟怎麼了?

小米這種被噴慘的套路,不過是前XX顧客半價這種老套路的延伸,搶到的覺得賺翻了。簡單來說,就是早期需要用戶和黃牛清貨。備太多貨,黃牛沒興趣。只有用戶在買,又會導致庫存擠壓虧損。

這裡有一組網友收集的「黃牛」和官方月銷量的對比,可見一斑:

京東聯盟數據,小米9

佳滬手機旗艦店 黃牛價:3499,月銷:8772

疆界互聯旗艦店 黃牛價:3599,月銷:4812掌視界數碼旗艦店 黃牛價:3478,月銷:1556牧申手機旗艦店 黃牛價:3398,月銷1727

小米京東自營旗艦店 月銷:25584

你說官方有沒有養黃牛呢,八成是沒有,但是官方這種模式是不是促進黃牛市場進一步發展呢,這卻很明顯。

小米這種套路以前是可以的,那時候國內還是增量市場,而現在市場已經飽和。小米也開始慢慢布局線下,華為榮耀,OV是不會等死的,大家都在硬扛銷量。所以最近OV的動作才會那麼大。不光是IQOO等等積極進軍線上,線下也是積極鋪貨,完全不需要搶購。小米現在進退兩難,繼續耍猴的話,HOV大量鋪貨開放購買,原本不多的存量市場就會很快瓜分完畢。而現實已經開始如此發展。

不信的同學去翻翻小米9和iqoo的銷量紀錄就知道了。

小米這種營銷的核心在於運用媒體矩陣把這種不正常的模式渲染成正常,貶低或破髒水給競爭對手,試圖吞併他們的份額,攫取利益,成功了就名利雙收,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今年的形勢讓小米終於嘗到苦頭了。

科技產品終究技術為王,小米七年搞不定「供應鏈」的理由大家已經耳朵起繭了,消費者可沒這麼low的智商和反覆被割的耐心。

不過話說回來,我卻是非常喜歡這樣的公關事件,可以讓一部分消費者看清資本的真相。但很多時候,所謂的真相只不過藏在一部分人的肚子里而已。

我可以隨意再舉幾個例子

1.知乎個人號所有關於有「品牌」傾向的文章無法推薦,而機構號的「官方吹文」暢通無阻

2.頭條中涉及廠商利益的曝光文無法發布,更別說推薦了

3.每次315晚會曝光的都是些不痛不癢的東西,今年亦是如此

4.阿里員工「甲醛房」事件,A屏低頻PWM調光傷眼問題等等都因為始終無「權威科學研究成果」而無法結案,權威一定=真相嗎?權威和利益一定沒有關係嗎?資本大於權益的事情見得還少嗎?

......

事實上,無論任何行業都會有自己的「潛規則」「無所適從的秘密」,這些都可以理解。資本促進了行業的大發展,也犧牲了很多人的利益。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時刻保持敏感度,保持科學質疑的心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哪怕沒有任何機構企業支持我們的觀點,我們只要保持自己的態度即可。

因為,真相永遠不會到來,只會靠近

想要看清,就必須自己踮起腳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