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看待愛抱怨的人?

  是不是一樣覺得他很煩,就和微博上這位博主一樣,一次兩次還能容忍,次數多了就會逐漸消磨掉你的耐心。而且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愛抱怨的人,會就同一件事喋喋不休,逼得你幾近爆發。

  很多人對於抱怨者的態度,都是一樣的,因爲負能量人人都想避而遠之。一個再優秀的人,如果他自帶抱怨體質,和身邊的人長期相處下來,他在別人心裏的印象分,多半都會大打折扣。

  同樣,在戀愛關係或者婚姻關係中,若有一方整天怨聲載道,也難免會消磨伴侶對他的情感。

  可是人爲什麼要抱怨?很多時候,其實並不是真的要尋求誰的建議,或者要找個人來解決他的難題。抱怨和傾訴一樣,更多時候是想尋求一份看見、尋求一份懂得……

  可是懂得,是人世間最難尋得的關係模式之一。人們討厭負能量,卻不知,能被看見、接納的負面能量,是可以轉化爲正向能量的。

  就像廖一梅說過的那樣:

  “人這一輩子,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尤其是愛情,來得容易,去得更容易。可能因爲他不夠懂你,或者你自以爲了解他。世界上的夫妻、情侶有千千萬萬,但並不是每一對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都能成爲彼此的靈魂伴侶。而靈魂伴侶的第一要素,就是彼此懂得。

  就像賈寶玉和林黛玉。《紅樓夢》中,有一次黛玉作了一首詩,叫做《桃花行》,是一首她寫給花兒的祭文。大傢伙看完讚賞不已,隨後喚了寶玉來看,寶玉讀完此首《桃花行》,當下便潸然淚下,因爲他一下就知道了是黛玉作的詩。

  黛玉自感漂泊,只有賈寶玉懂得她內心,經歷離桑之後的心酸苦楚。在向衆人解釋爲何一看便知曉時,寶玉說:不經離喪之苦,難作此哀音!

  還有一次,寶玉與黛玉談心訴衷腸以後,黛玉欲起身離開,寶玉留之。黛玉一邊擦眼淚一邊推開他的手,道:“有什麼可說的,你要說的話我早就知道了。”

  你要說的我知道,你的感受我都懂!這大概,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話之一了。愛情需要轟轟烈烈,更需要心心相惜。都說情到深處人孤獨,但如果能真正被懂得、被看見,或許就沒那麼孤獨了吧!

  能被懂得,或有人願意來懂你的人,無疑是幸福的。哪怕你不夠腰纏萬貫,不夠學識淵博,至少你的內心是飽滿,有溫度的。因爲能被看見的生命力,是充滿能量的,而一個內心充滿力量的人,是不會覺得有多苦的。

  可是懂得,卻又是件被動的事情。而大部分人,都沒有太多耐心去懂別人。魯迅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所以很多人的抱怨,其實都只是雞同鴨講、對牛談情,別人的感同身受,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很多成熟的人看透了這一點,他們便收起了自己的抱怨。與其奢求得不到的東西,不如用自己的辦法來化解。林夕說:

  很多人結婚只是爲了找個跟自己一起看電影的人,而不是能夠分享看電影心得的人,如果只是爲了找個伴,我不願意結婚,我自己一個人也能夠去看電影。

  但如果哪天遇到一個懂你,或者真正願意懂你的人,他們也會敞開心扉傾訴,甚至不需要傾訴。懂你的人,瞭解你成功背後的艱辛,清楚你堅強背後的酸楚。一個擁抱,一個溫暖的眼神就夠了。

  因此,也不要輕易去勸解那個向你抱怨的人,站在痛苦之外規勸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卻不總是一件有效的事情。如果你也沒辦法幫他化解,也做不到與之共情,一個微笑,或者一個擁抱,足矣!

  一對年事已高的夫妻,兒女、子孫過年回家團圓。年夜飯上,口齒已經不利索的老太婆,嘴裏含糊不清的嘟囔了一句話,衆人還來不及反應之時,旁邊的老伴笑意盈盈的對大家說,“老婆子叫大家多吃點!”

  他們結婚五十多年了,相識,相愛,結婚,生子……一輩子磕磕盼盼,吵吵鬧鬧,感情早已平淡如水,日子也不再轟轟烈烈。但卻相互攙扶着到老,一路磨合過來,早已你知我的開心,我懂你的難過。

  他們做到了“相愛不只是走進對方的生活,更要能走進對方的生命。”而這世間很多人,擁有過愛情,最後卻不能鍾情,瞭解愛情,卻不懂如何去愛和相處。

  很多時候,人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情緒和得失,只關注自己,像個吸血鬼一樣無度的索取,而且還在得到後張牙舞爪,不知滿足,哭喊着找奶吃。

  或許你肯花時間,花心思去懂得別人,走進人的內心,才能觸碰到它的靈魂,也指引他走進你的生命。人本主義心理羅傑斯認爲:

  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就需要進入他的“現象場”,體驗到他的體驗,感受他的感受。

  換個說法,也就是說,如果你想了解你的丈夫,那就先練習“成爲你的丈夫”。如果你想了解你的孩子,就練習“成爲你的孩子”。如果你想了解你的母親,那就練習“成爲你的母親”。

  與其被動的孤獨,不如主動走進別人的生命,給彼此製造靈魂碰撞的機會。等待懂得,不如製造懂得。婚姻關係,親子關係,朋友關係,師生關係……只要你願意,都有可能成爲最好的模式。

  世上最深最淺的東西是人的感情,世上最大最小的距離是人的心距;世上最重最輕的東西是人的態度……

  擁有什麼樣的愛情,與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因爲懂得,所以慈悲!

  撰文 - PamperMom

  主編 - 好媽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Presented b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