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聲樂表演的主旋律

聲樂是音樂藝術的一種,它從一個較高的音樂審美角度來表現聲音。它不是簡單的機械的發聲過程,而是通過情感情緒的變化來表現聲音的,所以大家聽到的眾多的聲樂作品讓人感覺美不勝收,正因為人類是有感情的高級生物:情感左右聲音的變化,聲音又是情感的體現,才讓人有美的感受,才讓人們從情感的角度去對聲樂演唱進行審美。這是聲樂演唱的意義所在。古語云:「情之所至,音之所生」,表明了任何發聲過程都是情感的體現,聲發聲過程也不例外。聲樂是音樂藝術的一種,是一門綜合藝術,它集生理學、物理學、心理學、音響學、哲學等學科元素於一體,利用聲學上的各種技能和技巧,最終反映人的思想活動和精神面貌。它通過歌唱來傳達思想感情,又被思想感情作用而生,必須在人們自身的生理基礎上,通過正規、系統的訓練,甚至達到一定高難度或者近乎殘酷的訓練手段和訓練水平才能完整地抒發其情感。例如,在國外有一些歌唱家為了達到聲音和音色上的要求而忍痛自宮,成為曾經盛極一時的閹人歌手。這對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相當大的傷害,所以現代音樂界廢止了這種殘酷的做法。

聲樂要求聲音自身包含藝術上的美,但僅僅是聲音上的美不足以代表聲樂中需要表達的全部藝術含義。在課堂上,老師往往為了追求發聲和氣息的準確而忽視了藝術表現和審美的需要,讓學生總局限於聲樂技巧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我們應該從一個更高的審美角度來理解和表現聲音,以情感以及情緒變化為基礎,將最美的聲音用最自然的方式表達出來,最終使聽眾產生共鳴。聲音因情而生,情又為聲音所表達,這就是聲樂演唱的真實意義所在。

藝術以情感交流為目的,因此這就需要思想情感的表達和接受要互相一致,至少也應該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基礎之上,才能夠達到彼此之間的理解和感動,才能夠發出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感的自然的情感流露的聲音。我們現實中有很多反面例子,例如筆者初學演唱,過分追求歌唱的技術,忽略了情感的作用,致使每唱一歌,都讓人感覺歌不達意,矯揉造作的醜態讓人忍俊不禁。所以聲樂藝術表現力的強弱取決於能否準確把握並且恰當表現出人們各種層次的共同的相通的情感思想。成語「對牛彈琴」指的就是思想感情基礎不一致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熟練地運用技能技巧,但不是死板地照抄照搬的技能技巧,要通過對情感的適時調節,來處理聲音方面的東西,再由聲音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表現中去。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儘管科學的歌唱使聲音本身的藝術性豐富起來,很大程度滿足了我們的審美意識和追求,讓人類的美的藝術價值得到比較好的體現,但歌唱情感表現的內涵以及由此產生的審美經驗是更重要的。單純技術發聲是一種很機械的運動而已,沒有達到心神合一、形神兼備的藝術審美需求,所以不帶情感而過分注重的發聲和歌唱也達不到我們的藝術審美需求。例如我們站在樓下呼喊樓上的人,聲音也是要表達一種情感的,事情緊迫呼喊之聲自然隨之讓人感覺緊迫起來,事情不緊迫自然聲音也給人感覺不緊不慢,但事實上聲音在什麼時候都一樣,只是由表達的感情不同,聽起來聲音也就不同了。如果反之我們站在樓下單純以一種機械的發聲去呼喊樓上的人,人聽起來的效果肯定就不一樣了。阿恩海姆認為:「在外部事物、藝術式樣、人的知覺、組織活動(主要是在大腦皮層中進行)以及內在情感之間,存在著根本的統一。」[1]它們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而一旦這幾個領域的力的作用模式達到結構上的一致時(異質同構),就有可能激起審美經驗,聲樂演唱也是如此。學習《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曲(藝術式樣)時,通過欣賞旋律(力的式樣),彷彿看到朵朵桃花開滿了整個故鄉的每片土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組織活動)。演唱的時候優美的歌聲,飽含對故鄉一片深情的發聲(內在情感),彷彿能把自己和聽者置於桃花盛開的粉色世界中,這樣的音樂作品,凈化了彼此的心靈,培養了高尚的情操,陶冶了大家的性情,產生了深刻的共鳴(異質同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情感在審美經驗中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

一、聲樂演唱情為重

聲樂演唱中,情感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是歌唱的靈魂」,[2]古往今來,一直如此,「情為聲之本,聲為情之形」是我國傳統唱法中重要的美學思想,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就是這一美學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主張以情為基礎而進行歌曲演唱,與我們今天探討的「情之所至,音之所生」的觀點不謀而合。還有明代李贄說:「文以情生,未有無情而有文者」。[3]說明了情感的重要性.。在西方歷史上,感情論音樂美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當屬法國的黑格爾,他在《美學》中反覆強調音樂的內容以及情感的表現,認為 「情感才是音樂所要據為己有的領域」。[4]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社會需要的主觀心理反應」。[5]哲學上講的情感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表現的兩個方面是基本情緒和精神特徵,前者是外在表現,後者是內涵。在演唱實踐過程中,演唱者是表演者、創造者,這就要求歌唱者要有豐富的情感投入以及對情感要準確地拿捏。而演唱者的情感表現是來源於對歌詞和旋律意境的理解和對作品中傳達的情景的聯想和想像,通過聯想和想像喚起生活體驗,使情感表現的精神特徵激發出來,滲透到優美的聲音中去,把整個作品演繹的更加真實豐滿動人。這就是歌唱藝術中情感表達的重要原則。

二、情感的表現:真情實感

正如前面所述,聲樂演唱過程中,情感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情感的選擇方面也非常講究。明代張琦說過: 「如果以為情而情止矣,如果之情以為歌詠,聲音而歌詠聲音止矣!」[6]這說明了情感的真實性在歌唱表現中的重要地位。著名聲樂教育家周小燕在「天音論壇」全國聲樂學術研討會上說:「歌唱審美的標準應該是以真為先,這裡的真指真情、真美、真心。」[7]真情實感不是虛情假意,是不能裝腔作勢的。歌者應從作曲家創作的作品中尋找情感基調,表現內在的喜、怒、哀、樂。在演唱過程中,用真情去體驗情感,從而點燃聽者內心的情感火花,使其產生共鳴。這和演唱者的氣質、個性、心情有著密切的關係,並且同時要求演唱者有深刻的思想、豐富的生活體驗和儘可能多的文化藝術修養等這些產生真情實感的可靠依據。

三、情感的心理:想像力

歌唱者的情感不只是來源於對作品表面的理解,更多的是滲透在聲樂作品中情感的體驗、意境的領會等等,都離不開想像力的作用。想像力還是貫穿在音樂表現過程中的心理要素之一。想像的來源是生活的體驗,歌唱者要不斷擴大並且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隨時注意觀察和體驗周圍各種生動的自然景色的生活內涵,捕捉記憶那些最激動人心、最富於詩情畫意的生活場面,以便能充分發揮想像力在歌唱情感中的作用。

四、情感表現的基礎:藝術修養

在聲樂演唱中需要情感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情感並非是路邊的野花野草可以順手拈來,它需要生活經驗的積累。所有表演藝術形式,包括聲樂在內,都是以生活為依據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生活是藝術家創作的源泉。

歌唱者要善於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知識,同時還要豐富和加強自身文化藝術修養,儘可能地接觸和學習各種不同門類的藝術形式和不同風格、體裁的藝術作品,擴大自己的藝術視野,加強藝術感知和想像能力,以便能較準確地將作品特定的情感和風格表現出來。

五、歌唱的情感與表現的內容

首先要準確把握作品情感的主題思想。在演唱前要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和分析,了解作品的創作時代和創作意圖,了解作者的創作風格。著名聲樂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說:「如果對作品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微,就無法理解作品,更達不到藝術表現的境界。」[9]作曲家的作品蘊涵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複雜的藝術技巧,演唱者要在歌唱的文學語言和作曲家的旋律起伏中把握住豐富的情感因素,準確而充實地表現其完整的藝術形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