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港股“去杠杆”進行時 監管層或設保證金融資上限)

⊙記者 張憶

香港證監會加強保證金融資風險管理的進程正在持續推進中。

日前,香港證監會高層在公開場閤放齣“風聲”,針對證券市場交易高杠杆及保證金融資抵押物的質量變差等問題,監管層正與業界進行非正式谘詢。

近日,香港證監會就券商的保證金融資額(香港市場稱“孖展”)問題,正與業界商討改善措施,初步方嚮是研究就每傢券商的孖展藉貸額“封頂”,即券商需根據其資本或財務狀況等條件設定一個孖展藉貸的最高額度。不過,就改善措施的具體方嚮,同日上證報記者也嚮香港證監會求證,被告知暫時沒有消息可以披露。

何為保證金融資?市場人士告訴記者,無論是內地稱謂的融資,還是股票質押,在香港市場上都可以包含在“保證金融資”的範疇裏。目前,中資銀行和券商在香港的保證金融資業務已經占市場份額的40%。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香港證監會此次對於保證金業務風險的監管是齣於某些內地券商在保證金融資業務的激進擴張。不過,在受訪人士看來,內地券商近年來已有所收斂,目前在該業務上發展已配閤內控的提高而逐步穩健。

“其實保證金融資業務風險的整頓工作從2016年年中就開始瞭,2017年海通國際、國泰君安國際等大型、中等內地券商就普遍調整瞭孖展貸款結構和規模,包括降低中小盤股的融資比率,提高利率,壓縮總體規模等。”中泰國際研究部副主管趙紅梅告訴記者。

據國泰君安國際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初,集團便開始調整孖展貸款結構,降低抵押物中流通量較低、市值較小的股票比例,使藉貸組閤更加健康。2017年,公司孖展貸款收入為9.69億元,同比下降逾12%。“我們針對股票的不同市值、企業盈利及流動性等維度進行分析,采取分類分級管理的方式控製業務風險。高風險的業務,即使利潤再高也不做。”國泰君安國際董事會主席閻峰此前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錶示。

交銀國際也在年報中披露,公司保證金融資業務穩健增長,2017年融資貸款利息收入為3.34億港元,而2016年為3.32億港元。

同時,包括海通國際、交銀國際、興證國際等券商2017年都做瞭較為充足的減值撥備。比如,交銀國際錶示,公司采取審慎態度,密切監察融資貸款,並定期對融資貸款(包括抵押品的質量和價值)進行減值評估。2017年,交銀國際大幅提高撥備準備,達1980萬港元,而2016年的這一數據僅830萬港元。

趙紅梅錶示,監管層加強券商保證金融資風險管理的初衷,是為瞭保護投資者,維護市場穩定。當前保證金融資業務最大的風險就是當股市急劇波動時,股價跌破質押綫直接帶給券商“呆賬死賬”,不但券商利潤被吞噬,中小投資者也受傷。

“香港證監會的係列舉措是好事,有助於市場競爭優勝劣汰,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券商在開展具體業務時,也會更加側重於藍籌股,進而使得孖展藉貸比例下降。”趙紅梅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