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人能確定煙草種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可以肯定地說,美洲大陸的原住民是首先種植煙草,並且也是最早抽煙草的一群人。直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煙草才受到世界其他地區的矚目。

在古巴,那裡雪茄了成為國家的象徵。16世紀以後,隨著煙草出口量的增加,使得古巴農民種植煙草,並和大地主長期抗爭。後來有些人成為佃戶,其他人則被迫尋找新的可耕地,因而促成了比那爾德里奧(Pinar del Pio)和奧連特(Oriente)等地區的開發。

到19世紀中期,煙草的自由貿易開始出現,哈瓦那等城市內的煙草種植園和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種植園達到9500家,煙草工廠有一個時期多達1300家(但到了20世紀初僅存在120家左右)。

那時,雪茄產業羽翼已豐。在1857年美國設置關稅壁壘之前,古巴雪茄主要出口到美國。這段時期,雪茄的品牌及規格逐漸多樣化,雪茄的盒子和標籤(band)也開始進入市場。

由於雪茄工業的發展,雪茄工人也成為古巴工人階層的核心。1865年,他們成立一個獨特的組織(並且一直延續至今),閱讀文學、政治等各種文題的文章,包括左拉(Zola)、大仲馬(Dumas)和雨果(Victor Hugo)的作品,並念給捲煙工人們聽,這樣可以減輕煩惱,同時也有利於對工人們的教育。

1875年後,古巴積極爭取擺脫西班牙的統治和獨立,當時由於時局動蕩,許多雪茄工人移民到美國和牙買加等附近的群島,並在坦帕(Tampa)等一些小在鎮建立起了煙廠。

移居國外的古巴人,積極的資助民族英雄越瑟夫·馬蒂與1895年領導的反抗西班牙的革命。之後古巴國內越來越多的對政治有興趣的雪茄工人在國家生活中擔當了重要角色。當時馬蒂的起義指令就是夾在雪茄內從基韋斯特送回古巴的。

1959年,在卡斯特羅反對巴地斯塔(Batista)將軍的革命中,政治覺醒的雪茄工人們也扮演的核心角色。當卡斯特羅將古巴國內和國外的資產一併收歸國有後,美國在1962年合法的進口到美國,而只能少量由於個人私用。當時大多數的古巴雪茄工廠由美國出資設立,後來就一併有古巴國營煙草局(Cubatabaco)接管。

許多失去煙廠的老闆如帕利西奧(Palicio)、西福恩特斯(Cifuentes)和梅內德斯(Menendez)家族離開古巴後,決心用他們原創的品牌東山再起,所以他們後來在多米尼加重新生產羅密歐-朱麗葉(Romeo Y Julieta)、烏普曼(H.Upman)和帕塔加斯(Partagas),在邁阿密生產拉格洛里·庫巴那(La Gloria Cubana),在宏都拉斯生產龐奇(Punch)和奧約·德·蒙特雷(Hoyo de Monterrey),在墨西哥生產桑丘·潘沙(Sancho Panza),而原產自加那利(Canary)群島的蒙特克里斯托(Montecristo)雪茄,在移到米多尼加生產後,改名為蒙特克茲(Montecruz)。

儘管品質仍然精緻,但這些新制的雪茄口感上與原來的哈瓦那雪茄完全不同。此外,也有完全新出的品牌,如唐米格爾(Don Miguel),唐迭戈(Don Diego)和蒙特西諾(Montesino)等,也相繼建立起來。

在國內廠商的美國公司20年的投資灌溉下,多米尼加的雪茄產業在90年代期間得到飛速發展。與其他國家相比,多米尼加更得益於美國眾多雪茄消費者對手制雪茄的熱愛,特別是1992年9月發行的《雪茄客》(Cigar Aficionado)雜誌更激發了人們對雪茄的熱情。

而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古巴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在原蘇聯解體的2年間,古巴一半以上的國產產品被迫停產,但雪茄工業遭遇災難較輕,這主要是因為島內本身就生產製造雪茄的必原料-煙草。然而,一些原本從東歐進口的化肥、包裝材料,甚至連最普通的帶子等都變得十分的短缺,這難免也使雪茄業遭受打擊。

天氣也無疑使情況雪上加霜。在布埃爾塔阿瓦霍(Vuelta Abajo)地區的非季節性降雨使古巴1991年和1992年的煙草收成大受影響。另外,1993年3月的大風暴,除了最終造成紐約積雪305厘米厚外,還摧毀了帕爾蒂多(Partido)的茄衣種植區。

哈瓦那雪茄的產量也從1990年頂峰期的8000萬支降到1994年的5000萬支左右。而當今世界的雪茄迷們要被迫艱難地尋找喜愛的哈瓦那雪茄時,他們便開始品嘗掛古巴名的外國產的雪茄了。因此古巴國內的雪茄產業栽了個大跟頭,產量由1990年的2.8億支的驚人數字驟減了一半以上,古巴政府因此也緊急採用了配額制度。

這種變化對吃苦耐勞的古巴人民來說也並非新鮮。古巴革命後,雪茄的出口量爆跌,降為3000萬支。

1995年,哈瓦那(Havanos SA)公司開始與國際公司合作,運用強勢貨幣作為種植煙草的資本。近年來該公司已取代古巴國營煙草局的佔領了哈瓦那雪茄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雪茄社 笑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