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時尚是稍縱即逝的謊言。

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會停止對美麗的追求。

最近,佟麗婭的一條裙子「美」上了熱搜。

這條號稱扳倒整個時尚界的裙子,令人驚艷的不只是花紋,還有它獨特的「垃圾」材質。

佟麗婭穿環保裙子亮相活動 / 微博

你能想像嗎?

海岸沖刷上來的80多個塑料瓶,又或者大量的廢料,也能加工成精美的服裝。

素雅的花紋、光澤的面料、絲滑的垂感……

加上格格不入的「垃圾」面料,讓佟麗婭又一次美到新高度。

同樣是穿「垃圾」,舒淇更過分。

舒淇婚禮的一條白色連衣裙,也採用了環保材料。

相比於名貴的婚紗,這條裙子售價僅不到3000塊,比較親民。

效果也一點不比天價婚紗差,反而拍出了舒淇釋放天性的自然。

舒淇和馮德倫婚紗照 / 微博

環保,正在成為新的時尚。

很多品牌開始採用環保的概念,向人們推出刷新觀念的新服裝。

從海灘上的礦泉水瓶、洗髮液瓶子,到垃圾廢料,它們變身成褶皺服裝,實在令人驚嘆。

這些服裝的存在證實了:美不只一種定義。

1

一條「垃圾裙」背後的秘密

在人們追求時尚的過程中,動物製品一直備受爭議。

動物皮革、皮草,外觀精美、保暖效果好。

但不少人認為,人類的享樂,不該以虐待動物、剝奪動物的生命為代價。

2009年,歐洲皮草行業資源發起「Welfur」。

通過考慮動物的情緒、健康、自然行為、住房系統、餵養等多個方面,改善歐洲皮草農場的動物福利。

但在歐洲之外的地方,沒有規則的約束,為了降低成本,農場可能用非人道的手法獲取皮毛。

不得不說,動物製作的衣物,如今不是大多數人生存的必需品。

很多時候,它起到的只是裝點門面的作用。

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真的需要扒掉那麼多動物皮么?

一隻草原上的狐狸 / 視覺中國

《羋月傳》中,孫儷和劉濤扮演的角色穿的就是仿製皮草。

「娘娘」在微博中說明:

「話說現在的人造毛做的真的很好,無論手感還是顏色。

如果喜歡穿毛毛的朋友,真的可以選擇人造毛。」

《羋月傳》孫儷身穿人造皮草 / 微博

網上流傳過很多視頻,來描述那些動物被殺害前的殘忍。

而人造皮草的出現,確實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傷害。

除了減少使用動物製品,還有很多新型材料面世。

成熟的垃圾改造工藝,則真正將垃圾重新送回我們身邊,變廢為寶。

比如,下面這條花紋複雜的絲巾,面料是由橘子皮製成的。

還有動物花紋的皮夾克,大多數人猜不到它的材質:菠蘿葉。

菠蘿葉中的纖維代替了傳統皮革,製作了這件皮衣。

本該是腐爛在田裡的廢料,搖身一變成了實用的衣物。

實現這一設想的是 Carmen Hijosa,也是「菠蘿皮革」的發明者。

26歲成為皮革商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菲律賓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材料——菠蘿纖維。

這種纖維來自帶滿尖刺的菠蘿葉片中。

去除葉片兩側的尖刺,刮破葉片表皮,就能看到其中的白色細絲,也就是菠蘿纖維。

每根菠蘿纖維的長度能達到80~100cm,雖纖細如髮,可韌性很強。

幾十片菠蘿葉中提取出的纖維成品,足以拉動一輛汽車。

經歷清洗、晾曬等工序,菠蘿纖維能成為良好的紡織面料。

菲律賓人很早就已經開始用菠蘿纖維進行紡織、編製衣物。

但 Carmen 不滿足於此。

她將菠蘿纖維打成膠狀,壓制出完整的纖維材料,進行環保染色和處理。

這樣製作出來的菠蘿纖維,能得到如皮革般的質感。

也讓這種環保材質運用到服裝行業當中。

人類的創造力遠不止如此,看這雙拖鞋:

製作它的「塑料」,是和鞋子八竿子打不著的海藻。

它看起來,跟普通鞋子沒什麼區別。

但取自天然海藻,可降解,也能減少塑料生產帶來的污染。

原本以為時尚與環保互斥,看到這些製作工藝,會發現垃圾做的衣服也可以美觀。

2

海洋,逐漸被塑料吞沒

前幾日,一批環保志願者把撿拾的海洋垃圾做成了藝術品展出,

一個個閑置的行李箱,外面覆蓋著尼龍繩、塑料瓶等海洋垃圾;

裡面裝有用安全帽、電線、啤酒蓋等製作的「被纏住的烏龜」;

用對講機、鮑魚殼、塑料袋等製作成的「水中美人魚」;

泡沫、布條、垃圾袋等製作成的「哭泣的水母」。

垃圾化身藝術品,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圍觀。

海洋垃圾藝術移動博物館 / 新華網

這些造型奇特、藝術感十足的作品,雖不是什麼大製作,卻能讓人直觀地看到垃圾對海洋生物的傷害。

大量的塑料,逐漸吞沒了人和動物的生活。

日本6萬噸垃圾漂向太平洋 / 梨視頻

一名英國男子在巴厘島海域潛水時,拍下觸目驚心的一幕 / 視覺中國

人類造成的環境污染,拋到海洋中的大量垃圾,都對海洋造成了極大的污染。

很多海洋生物、生活在海邊的動物,都難逃被塑料支配的恐懼。

死去的海鳥身體里充斥了塑料

前幾天的新聞里,一隻海豚媽媽讓人心碎。

在海面上,小海豚已經死去,海豚媽媽用盡所有辦法讓它浮起來。

每當小海豚下沉的時候,海豚媽媽都會潛入水中把它重新撈上水面。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人類拍下這樣的一幕。

去年7月,同樣的場景出現在一對虎鯨母子身上。

一隻虎鯨媽媽在幼崽夭折後,始終不忍放手。

帶著它至少在海面上拖行了17天才終於放棄,期間虎鯨媽媽至少遊了1000英里。

虎鯨和她死去的幼鯨 / BBC

《藍色星球2》中也上演了類似一幕。

動物和人類一樣,都難以面對「死亡」。

在紀錄片中專家推測,小虎鯨的死亡原因可能是因為喝了媽媽的「毒奶汁」。

而海洋污染不僅讓動物的生存環境變得艱難,也和人類健康息息相關。

那些被丟在海洋中的塑料,正重新回到人類的餐桌。

國外研究發現,人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相當於全球人均每周"吃下"一張信用卡。

雖然對人體的危害尚不得知,但不得不令人們的未來擔憂。

你可能每周都在吞掉一張信用卡

歐洲塑料協會 PlasticsEurope 的數據顯示——

2017年,全球生產了3.48億噸的塑料製品。

Plastics - the Facts 2018 / PlasticsEurope

不論是人們日常使用的塑料袋,還是一隻飲料吸管,都需要花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來降解。

加拿大推出「羞恥」環保袋,上面印著「肉瘤軟膏批發店」等讓人不好意思的文字 / 截圖

因此,塑料替代品,一直以來是研究的對象。

前不久,墨西哥人以芒果為原料,成功研製出了一種塑料替代品。

墨西哥科學家稱,這種芒果皮塑料製品,硬度和韌性和塑料相似,有潛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

比起傳統塑料,這種塑料製品6個月就可以降解。

有一些人,在用自己的行動堅持讓世界變得更好。

3

再小的努力,也能讓世界變得更好

時尚圈的環保衣物,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買到。

與普通衣服相比,它們的價格相對偏高,生產還沒有普遍化。

穿上菠蘿葉做的衣服、蘋果皮做的鞋還需要一段時間。

但環境問題從來不曾遠離我們,為環保做出貢獻的人比比皆是。

24歲的荷蘭少年Boyan Slat是「海洋清理計劃」的發起人。

他的夢想是在16歲那年種下的,他立志要清理掉所有的海洋垃圾。

沒想到,聽上去像天方夜譚的夢想,在8年時間內不斷嘗試後,已經有了起色。

在經歷一系列的坎坷、最終眾籌到440萬美金的他,開啟了海洋清理計劃,建立一個海洋清理系統。

他聲稱,原本依靠海洋自凈需要7萬年才能清理掉的垃圾,只需要部署60個海洋清理系統,就能有望在5年內清理掉太平洋垃圾帶中一半的垃圾。

經過多次試驗,第一個海洋清理系統已經部署實驗,即將正式投入使用。

而打撈起來的塑料,團隊還會將它們製作成更加高質量的產品,來循環使用。

大多數人很難做到他的程度,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6年,全球產生了4470萬噸電子垃圾。

電子垃圾中包含大量金、銀、銅等高價值材料,價值幾百億美元,卻只有不到20%被回收。

電子垃圾 / 國際電信聯盟

今年2月,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組委會宣布——

日本將使用從廢棄的電子產品中提取的金、銀、銅,來製作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獎牌。

隨後奧委會再次宣布,殘奧會的領獎台,將利用家庭丟棄的一次性塑料製作。

用廢棄的電子垃圾製作獎牌、用垃圾塑料製作領獎台……

雖然不比金銀名貴,卻讓獲獎增添另一份重量。

2018年,一位叫林鵬的年輕人,用了4個月的時間,騎著三輪車走完川藏公路。

他一邊騎車,一邊撿拾路遇的垃圾。

回去之後,他發起了「拾途行動」,召集志願者環繞全國、撿拾垃圾。

志願者撿拾垃圾 / 華西都市報

同年,全球有158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清潔日發起了垃圾撿拾行動。

在中國,有超過10萬人參加了活動,一共撿了700多噸垃圾。

撿拾垃圾成為一種新風潮,「撿垃圾挑戰」也在社交媒體上流行一時。

環境問題雖不能一夜之間全部解決,撿拾垃圾並不能解決所有的環境問題。

意識到問題所在,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比如明星身上穿的一條環保裙子,普通人日常少用的幾個塑料袋,自帶的餐具和菜籃;

不亂丟垃圾,綠色出行,少用一次性用品……

小小的舉動也能為環境保護做出一份努力。

地球從來不需要我們的拯救,人們需要拯救的只有自己。

再小的努力,也能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或許你沒有那麼宏大的願望,但一個簡單的環保動作,也正在改變世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